海上前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383
颗粒名称: 海上前哨
分类号: K248
页数: 2
页码: 140-14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南麂岛位于平阳县东南海面,是浙闽海上交通要道,战略地位重要,同时土地肥沃,是避风良港。
关键词: 南麂岛 明代 倭乱

内容

南麂岛在平阳县东南海面上,是南麂列岛的主岛,位于南麂列岛的中部,西北距县城55公里,与大陆最近点西湾北山约45公里。呈西北-东南走向,由岩石、沙砾、黄土构成。岛东南至西北长5.25公里,东西最宽处3.30公里,最窄处0.15公里,总面积7平方公里。海岸线曲折,共长24.80公里,周围有后隆嘴、大山嘴等5个岬角,有国姓澳、马祖澳、火焜鳌3个海湾,有南麂港1个港湾,有斩断尾门1个水道,四周岸边有娘子、白蛇等16个礁。岛的外形似麂,头东尾西,浮于海面,又处于浙江省的南部,故名南麂岛。
  南麂孤悬海外,地理位置重要,处在浙闽两省海上交通要道上,其外洋至日本之间再无可栖居的岛屿。倭寇侵扰东南沿海大陆,往往以此为跳板。《读史方舆纪要·浙江六》载:“南麂山,在县东海中。……其北接凤凰山,山岙阔大,坐临深海,山外皆大洋,别无山岛。自明初以来倭寇皆经此栖泊,恃为巢穴,乘潮御风,直抵飞云港,此哨守要地也。”
  南麂土地肥沃,可泊舟船,是一个较好的避风港。民国《平阳县志·舆地志三》载:“竹屿西二十余里,为南麂山。山四边不等,中径长八里,有平广五里,上有平壤数千亩,土甚饶沃。其隆处,曰百亩坪。滨海有数岙,曰后陇、曰国姓岙,最平坦处可泊舟……”。《筹海图编》卷五载:“(总兵俞大猷)又云:‘沿海之中,上等安岙可避四面飓风者,凡有二十三处……。中等安岙可避两面飓风者,凡有十八处,曰马墓港、曰长白港、曰蒲门、曰观门、曰竹齐港、曰石牛港、曰乌沙门、曰桃花门、曰海闸门、曰九山、曰爵溪岙、曰牛栏矶、曰旦门、曰大陈山、曰大床头、曰凤凰山、曰南麂山、曰霓岙。’”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七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七辑》

本书收录多篇回忆性文章,涉及政协提案、个人履职、革命历史等领域,展现多位人物的情怀与担当。

阅读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