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难闽东 讲学育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375
颗粒名称: 避难闽东 讲学育人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118-12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朱熹因讲学被斥“伪学”,避难闽东,在古田、宁德等地兴办书院,传授理学,留下大量墨迹和篇章。
关键词: 朱熹 闽东讲学 蓝田书院

内容

绍熙五年(1194)八月,朱熹出任焕章阁待制兼侍讲。九月,朱熹于行宫便殿奏事。十月十四日,朱熹奉诏进讲《大学》,反复强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目,希望通过匡正君德来限制君权的滥用,引起宋宁宗和执政韩侂胄的不满。因此,朱熹在朝仅四十六日,就被宋宁宗下旨罢去了待制兼侍讲之职。
  绍熙五年(1194)十一月,朱熹还居建阳考亭。
  庆元二年(1196)十二月,在宰相韩侂胄的授意下,御史沈继祖罗织朱熹十条大罪,于是朱熹被罢免秘阁修撰一职,朱熹理学被明令指斥“伪学”,其弟子蔡元定被押道州管制,并定“伪学逆党籍”五十九人,这就是史上所谓的“庆元党禁”。
  庆元三年(1197)三月,为了避难,朱熹应福建古田门人林用中、余偶、余范等人的邀请,取道延平,来到古田。后经朱熹的大力提倡,在古田三十九都(今古田杉洋一带)兴办了蓝田、擢秀、溪山、西山、螺峰、浣溪、兴贤、谈书、瑞云九所书院,故当地民间有“朱子一日教九斋”的传说。其中以蓝田书院最为著名,朱熹在这里讲学时间最长,达三年之久。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新旧日生徒咸集,书院盛况空前。三年之中,培养了大批人才。正如清代宁德知县储右文撰写《重修朱子祠记》中说的:“粤考宁邑在宋,邑理学真儒先后辈出……揆厥所由,盖紫阳朱子倡讲堂于武夷寒泉之间,一是响应,流风兼被,旁近郡邑翕然宗之,良有由也。”
  庆元五年(1199)开春,七十高龄的朱熹应长溪、宁德学生林湜、陈骏、龚郯、杨楫、黄幹的邀请,由古田大甲谈书书院来到宁德。之后来到九都的龟山寺,讲学多日。
  清《宁德县志·寓贤》载:“紫阳朱子,庆元间以禁伪学避地于闽,至长溪,住黄幹、杨楫家,讲学于石湖馆、龟山寺、石堂等处,从游者甚众。而黄幹、杨复、林湜、高松、陈骏、郑师孟、龚郯、张泳,其最著者也。过黄崎村,作《中庸序》。”
  其间,高足林湜闻知老师已预约而至,喜出望外,不顾路途遥远,由浙江平阳赶回长溪与老师见面,并切磋学术达三、四个月之久。
  据考证,朱熹在闽东留存的除了诗词文章,还包括大量的书法墨迹、摩崖石刻。单单古田就有十多处,大多分布在杉阳蓝田书院附近。在宁德、霞浦、福鼎、福安也有一些。1985年春,霞浦龙首寺为了扩建后座“观音阁”,在开土填基中挖掘出掩埋多年的朱熹题写的“白云深处”石匾。后经有关部门认证,石匾确系朱熹手迹。这块小小的石匾不仅证实了《霞浦县志》中记载的准确性,更显明了朱熹流寓闽东的史实。
  此外,朱熹在闽东还留有《蓝洞记》《答林正甫湜书》《答高国楹书》等篇章。特别是《答林正甫湜书》,收录于乾隆版《福宁府志·文艺志》及民国版《霞浦县志·文艺志》中。这是朱熹晚年写给定居平阳的学生林湜的回信,文字流畅,娓娓动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七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七辑》

本书收录多篇回忆性文章,涉及政协提案、个人履职、革命历史等领域,展现多位人物的情怀与担当。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
韩侂胄
相关人物
林湜
相关人物
陈骏
相关人物
龚郯
相关人物
杨楫
相关人物
黄幹
相关人物
杨复
相关人物
高松
相关人物
陈骏
相关人物
郑师孟
相关人物
龚郯
相关人物
张泳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