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县图书馆
平阳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平阳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宋代平阳仅有前仓、泗洲(松山)二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371
颗粒名称:
宋代平阳仅有前仓、泗洲(松山)二驿
分类号:
K825.6
页数:
2
页码:
113-11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宋代平阳设前仓、泗洲(松山)二驿,南宋后泗洲驿省为院,前仓驿存至元代被撤。
关键词:
宋代平阳
前仓驿
泗洲驿
内容
宋代之前,平阳无设驿记载。入宋以后,平阳始设前仓、泗洲二驿。南宋《淳熙三山志》卷五《驿铺》载:“桐山驿(去泗洲驿二十五里。今废,只憩栖林院)、骆驼岭、平阳(二十里泗洲院)。”明代温州学者姜准所著《岐海琐谈》三五〇条记:“宋温州在城曰待贤驿、来远驿;宜春门外、华盖山下曰容成驿。……瑞安县曰来安驿。平阳曰前仓驿、松山驿,皆自浙入闽之道也。”以上两条史料,清晰地记载了宋代平阳县的设驿情况。其中泗洲驿与松山驿,实为同一驿舍。乾隆《平阳县志》卷九《秩祀》曰:“泗洲禅院,在松山。”而《淳熙三山志》成书于孝宗淳熙九年(1182),《岐海琐谈》成书于明代中后期。据此可知,泗洲驿俗称松山驿,后省为泗洲院;而前仓驿在整个宋代一直存在。除此之外,平阳更无第三驿的记载。
对照陆游诗中“江路轻阴”“梅花欲过”两句,可以进一步排除陆游入住泗洲驿的可能性。前仓驿地处鳌江边上,至今留有梅浦、梅岙等地名。而泗洲驿所在之处,有溪而无江。陆游所云“平阳驿舍”,前仓驿是最为符合条件的。
有宋一代,在驿馆之外另创递铺。但驿递分设,两者职责各有所重。驿为馆舍,负责招待过往官员、使客;递为邮传,负责传递官方文书。对路远驿少的驿道,为补驿之不足,采取寺院辟舍、以待过客的办法。在驿道之外的交通线上,则另设公使库。宋王明清《挥麈后录》载:“置公使库,使遇过客,必馆供馈,欲使人无旅寓之叹。”而平阳有驿道过境,并设有驿舍,不在以上各种特例范围。陆游诗中的“平阳驿舍”,既非递铺,更非公使库。
陆游诗中的“平阳驿舍”概念,与前仓驿没有构成排斥关系,称“前仓驿”为“平阳驿舍”毫无矛盾。若泗洲驿(松山驿)已省,则“前仓驿”更是唯一的“平阳驿舍”了。在这个方面,《淳熙三山志》《岐海琐谈》是可以与陆游《平阳驿舍梅花》相互印证的。
入元以后,前仓驿被撤除。撤驿理由是“地处偏僻,上司罕临”。此后元明清三代,平阳再无驿站。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七辑》
本书收录多篇回忆性文章,涉及政协提案、个人履职、革命历史等领域,展现多位人物的情怀与担当。
阅读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