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县图书馆
平阳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平阳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郑懋楣医师的诗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362
颗粒名称:
郑懋楣医师的诗稿
分类号:
K295.54
页数:
5
页码:
87-91
摘要:
本文回忆并赞赏了已故名医郑懋楣的诗词才情和职业生涯,展现了他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
郑懋楣
诗稿
平阳县
内容
我常为一些老先生的遗诗所陶醉,或苍茫、或悲凉、或隽永,意境深远。这些诗没有出版,没有公之于众,其实它就是一部文化遗存。我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呢,是因为我最近读到了一本旧诗稿,是写在一笔很简朴的老式笔记本上的诗稿,而这本诗稿不是什么大诗人写的,他是我们这一代的平阳人都知道的名医郑懋楣医师的诗稿。从他的诗稿中可以看出,就位老学者的晚年,就是被诗词陶醉了。
现今的绝大多数年青人没听到过老先生吟诵古诗词,而当你能亲耳聆听老先生吟诵,就会觉得那是一种境界。我还记得年青时在参加历次政协茶话会的时候,总会有王建之、张鹏翼、黄庆生、马允元、蔡启东等老先生在吟诵,他们有时候半眯着眼,有时候轻轻地摇着头,有时候是大声吟唱的,有时候却是低声深沉的。如果你能懂得他们的心境,能知道他们在读诵什么内容时,便会晓得,他们是多么热爱传统文化,热爱诗词艺术,是将自己情感浸润其中后,所发挥出来的一种炽热。我花了几个晚上的时间,认真地读了郑懋楣先生的诗稿,仿佛就是在听他在述说自己的经历,倾述自己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平常是没人能接触到的。
我与郑懋楣医师的儿子郑君达是少年朋友,他在榆垟公社夹口大队当赤脚医生,我在榆垟中心小学当代课老师。我经常要到他们家做客,因为我是能聆听老先生诗歌的年青人,所以我就格外受到郑懋楣医师的欢迎。每当他与我谈起诗词之事,他不仅眉飞色舞,口若悬河,而且会动情地自吟自唱起来,眉宇之间充满了幸福和满足,好像全身都在散发出一种智慧和艺术的气息。说真的,那时候我还年青,就我的知识和对古诗词的有限的接触范围而言,还真是浅薄的,但就在我似懂非懂,或者说有一些努力讨好老先生的主观愿望而言,却常常被郑医生的这种执着的爱好所打动。因为,他所从事的职业是医务工作,是动手术刀的,是严谨严肃的,或者说是古板和僵硬的,是不能有半点情绪波动的。而他在古诗词上的爱好和表现,却能让他情感驰骋,有他自我的表现,我真的理解到了他的这种内在。由于我的理解,他常常在他的儿子面前夸我说,就是声和能知道我的古诗词,能听懂我所做的诗。
郑懋楣医生是很有才气的人,他的身上是有民国时期文化人遗风。前不久我在榆垟教书时的学生余雪芳家中,看到一幅小斗方的诗稿,是郑懋楣医生的父亲菊年先生的诗与书法。听前辈人说,原来平阳“人民大会堂”的五个字就是菊年先生书写的。而我现在所看的郑懋楣医生的手稿也是很好的钢笔书法,是很有底蕴的文人字。上个月,我参加了徐堇侯先生的书画作品集的首发式,相当佩服作为温州十大名中医的徐老,还是一位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夏承焘先生戏称他是“雁荡山贼,永嘉名医。”而我说,郑懋楣医生也是平阳的才子,他的外科医术被当时的平阳人传为神话,“郑懋楣单刀”被当作口头禅了,意思是他没有开错手的手术,没有被误断的病。他还能拉出一手好京胡,也有一手好棋艺。
记得有一年榆垟的大龙宫会市,他与儿子君达到榆垟小学来看我,榆垟的一些象棋高手听说郑懋楣先生来了,都找上门来要与他下棋,郑先生结果是下午一直到半夜都陪着他们。我当时看到他的下棋时专注的神情,相当的敬佩。我想,大凡一位事业有成就的人,应该具备本身的才气,就是我经常说的,要有好的土壤。郑懋楣医师就是一位让自己的才气支撑着事业,让艺术的情趣相融于生活的人。有热爱,才能有追求,有追求,才能有所成就。至于有人说,郑先生有自己的脾气和个性。我说,这应该理解他,一位有成就的人,本身就带有个性,没有了脾气,也就把才气同时带走了。
下面,就说说我读他的诗集的体会吧。他的诗集共收集了370多首诗,在未退休之前他很少做诗,就是有少量的诗,也没有及时地收录。上个世纪80年代他才正式开始写诗,至1992年逝世,前后也只有10来年的功夫吧。(可是我在他的诗稿中看到一句话,他写道:计374首。这说明他的诗,还不止这么多首)但他的诗里所涉及到的历史时段远不止这么窄,从平阳上世纪四十年代在龙山办医院开始,到身边的现代城市变迁,从友人的唱和,到一些医学界人文的记录,在他的诗歌里全有反映。最近,我与温州诗词楹联学会会长刘周晰兄在聊诗词的作用时,也说到这一点,诗词是艺术,但也是文史,就这么四句八句的文字,就可以从某个方面反映了作者的行迹,和时代背景。郑懋楣医师离我们不太远,平阳老城的人都知道其名气,他在温州医学界也有名望。我们不说他的诗词的艺术成就如何之高,但就他在诗词中记载了的一些我们所不知道的人与事,也是有一定的文史价值的。前不久我在读张震轩与黄梅僧先生的诗时,就得到了一些珍贵的关于辛亥革命前后的有关文史资料,很有参考价值。
怀旧日,是郑懋楣先生诗的主要的题材,他怀旧日的最主要内容是自己的职业生涯。我发现他在“龙山”这个名目上就做了很多首的诗,因为“龙山”平阳医院始创的地方,他的职业生涯也从这里开始。其中有一首诗中写道:“龙山邂逅忆当年,千里姻缘一线牵。瑟瑟秋风听暮鼓,微微月夜驾游船。偶遇塔顶舒望眼,最怕晨钟划破天。惆怅独悲何处在,悠悠岁月等云烟。”从中可以看到当时的文明塔还是有梯子的,是可以登顶的,塔院寺的钟声是天天撞响的。医院最初办在那里时候,还有“微微月夜驾游船”的景致的。在这个诗集中,我发现了郑懋楣先生1988年早秋写《1944年送别马锡鉴先生赴浙大深造》的诗,其中有“读书岂忍国亡恨”句。马振聪也是郑医生的朋友,诗中也留下“喜见振聪返里日,举杯重把话桑麻”句。这些诗反映了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作为爱国青年的郑懋楣先生当时的精神面貌。他在《拜访王建之先生》诗中还写道:“先生两度是吾师,少教英文老教诗。”就这两句,已经将他与王建之先生的几十年的师生交情写得清楚了。
亲情,在郑懋楣先生诗中反映的也很是强烈。他有三首七绝,是由于先父的《悼亡》诗所引发的。我听他的大儿子郑君特说,父亲年幼丧母,读此诗就感到老年时的他,还有倍加的伤情。“无知稚子问糊涂,母爱天生予独无。叠叠新衣空放处,声嘶泪始妈妈呼。”1987年时,68岁时的郑懋楣先生曾经作《祭祖父》的赋文,将五十年前的国难和家庭困境,以及对祖父的怀念,对儿孙的希冀,对自己生平的反思与总结都容纳其中。在次女郑宜珍调温州工作时,他曾有一首《次女调温悲怀》:“中秋未到怕中秋,明月虽圆两地分。偏教今年秋忌早,若人倍感情殷殷。”这首诗读来,我真的对郑懋楣医师有点陌生了,这么高大魁梧的老人,经历如此丰富的学者,竟有如此细腻的情感,如果不是读他的诗,真的不会知道他的另一个精神世界。读他的《七十自述示儿女辈》诗,觉得郑懋楣先生诗的格调是高的,思想是健康的,在老年人中是少有的:“命运多舛少年时,自学成材不足奇。学识无须贫富别,得来非易好扬眉。”
诗词,还是郑懋楣先生老年生活经历记录与生活态度的反映。飞云江大桥通车、第二次学雷锋、横阳旧景、备春耕、温州拦街福、平阳发生抬会事、孙儿东晓就业上班、奥运会楼云得金牌等大大小小的事上,都有郑懋楣先生诗的感慨,在诗中都有自己的态度。可以看出他热爱生活,关心国是,关注身边事物。特别是对自己的医学生涯,行医的体验作了中肯地总结:“理通百事同,勤奋益谦中。功到渠成日,侈谈泡影空。”他曾有一首茶诗,写得是那么休闲:“凭栏极目侧身斜,隐隐楼台点点花。隔树雀喧惊晓梦,横阳歌舞半人家。萋萋任践怜春草,碌碌备耕讴牡麻。硕彦衍文情更切,清明又及品新茶。”
郑懋楣先生诗集中,也记载了他与苏渊雷、张和光、王建之、马锡鉴、金志纯、马允元、吴军、戈玉祥等好友诗朋间的唱和。在这些诗中,不难看出,他是认真做诗的,也可以看出他的文字功力,以及他丰富的形象思维能力。就是说,他的诗很好懂,但又有很浓郁的诗语言和精湛的诗技巧。
郑懋楣医师走了已经有20来年了,一直以来,我总想为他写点什么,碰巧看到了他留下了一本诗稿,让我有一个多说点话的题材。让我们记取他吧,他是一位平阳的大医师,是一位很有才气的学者。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七辑》
本书收录多篇回忆性文章,涉及政协提案、个人履职、革命历史等领域,展现多位人物的情怀与担当。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声和
责任者
郑懋楣
相关人物
王建之
相关人物
张鹏翼
相关人物
黄庆生
相关人物
马允元
相关人物
蔡启东
相关人物
余雪芳
相关人物
夏承焘
相关人物
徐堇侯
相关人物
张震轩
相关人物
郑君特
相关人物
苏渊雷
相关人物
张和光
相关人物
王建之
相关人物
马锡鉴
相关人物
金志纯
相关人物
马允元
相关人物
吴军
相关人物
戈玉祥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