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县图书馆
平阳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平阳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历尽坎坷,矢志不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343
颗粒名称:
历尽坎坷,矢志不渝
分类号:
K825.46
页数:
2
页码:
53-54
摘要:
本文记述了项经川历经坎坷,但矢志不渝,坚持实事求是,通过学习和写作排解困境,保持乐观豁达。
关键词:
项经川
历经坎坷
文学创作
内容
从台湾回来,项经川受到鳌江区委和区人民政府的热烈欢迎。在温州地区军管会负责人龙跃同志鼓励下,项经川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平阳中学首任校长,年冬当选浙江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
正当项经川同志事业人生一片光明之际,谁知政治风波不期而至。从1951年3月进革大浙江分校学习,到1953年3月调温师任语文教员,一连串眼花缭乱的工作变动,预示项经川同志政治上遇到不顺利。这其中有他1950年秋为家庭成分申辩引起的麻烦,也有两年多台湾避祸生涯的后遗症。
1955年夏,项经川同志奉命参加温州市中等学校肃反学习班。1957年,在反右运动中被打成“右派分子”。1959年1月,项经川从下放到永嘉县三溪公社开始,先后在农业生产队、基建队、公路工程队、水库工程队,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直到1962年6月,调到温州六中任语文教师。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项经川同志受到冲击,被剥夺教书权利,在校打扫卫生,洗厕所,倒痰盂。次年,被当做“叛徒”“特务”打入牛棚,经常遭到人身侮辱和非人的虐待,多次被迫写检查,写材料,但是项经川同志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夸大,不缩小,不诬陷任何一个人。
在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时,项经川不是想怎样为自己辩解,而是通过学习来排除政治上的压抑。从他写的日记中,我们就可以知道他多么爱看书。五十年代末,他先后写成了《陈再华烈士牺牲前后》《一次极有味的讲演》《两次见到了刘英同志》《山田泥鳅》等文章。这些文章体现了项经川同志丰富的内心世界。生活的艰难压不垮他,山田泥鳅让他想起山民成武老父子待客的真情,还有1927年鲁迅演讲的情景,闽浙边临时省委书记刘英同志的风度,这些人生中美好的记忆深深铭刻在项经川同志的内心深处。
难能可贵的是,在人人自危的文革岁月,项经川同志还三次给著名作家茅盾写信,建议茅盾写一部鲁迅新传,并问了一些敏感的问题。茅盾三次回复,并建议项经川咨询冯雪峰。之后,项经川同志两次写信给冯雪峰,冯雪峰亦两次回复,附寄一份三十五页有关鲁迅著作的材料,并允许摘抄后寄还。项经川同志与著名作家茅盾、冯雪峰素昧平生,却有如此深入的书信交流,还是在文革动乱期间,让人惊叹。项经川同志还坚持写日记,从1951年开始一直到1976年去世前一天。五十三万字的日记,字里行间充满对生活的热爱,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就在去世前半个月,他惊闻周总理病逝噩耗后,还在日记里写下“且甚觉悲痛,一面为国家民族担忧”之语。
项经川虽然历尽坎坷,却始终乐观豁达。文革后期,王思翔(张禹)、李华、孔望光、陈敏俐等学生先后上门拜访老师,项经川也去看望陈力萍、黄盛元、陈孝中这些学生,他们本以为老师屡受打击一定憔悴不堪,却欣喜发现老师依然精神矍铄,只是清瘦了些。交谈之中,学生再一次从项经川老师的言谈和风范中受到教育和鼓舞,一如从前学生的时代。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七辑》
本书收录多篇回忆性文章,涉及政协提案、个人履职、革命历史等领域,展现多位人物的情怀与担当。
阅读
相关人物
项经川
相关人物
刘英
相关人物
冯雪峰
相关人物
王思翔
相关人物
李华
相关人物
孔望光
相关人物
陈敏俐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