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友交往,情深义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342
颗粒名称: 师友交往,情深义长
分类号: K825.46
页数: 2
页码: 51-52
摘要: 本文记述了项经川师友情深,助人无数,搜集出版烈士作品,体现高尚情怀。
关键词: 项经川 师友情深 革命精神

内容

项经川童年发蒙时,性颇嬉顽,后转到鳌江公学,遇到严厉且开明的宋伯光老师,吃了一记戒尺。宋伯光老师的管教得法,使项经川的学习豁然开窍,成绩跃居年级第二。1945年6月,项经川在鳌江小学四十三周年校庆时写了一篇回忆文章《宋伯光老师》,对老师感恩之情跃然纸面。
  陈再华是项经川挚友和敬佩的人,两人对国家前途族命运的看法颇多相同,交谈争论之际,引为知己。1935年1月,陈再华在广州牺牲。消息传来,项经川心情极为悲痛,他在文章形容“同时觉得眼前一黑,像夜行中给人抢去了灯笼”。当陈再华烈士的棺木运到鳌江码头时,项经川带领鳌江小学高年级学生肃立江边,向烈士灵柩鞠躬致哀,使学生受到一次革命启蒙教育。为了弘扬陈再华烈士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理想,项经川搜集烈士的文章、译作和书信,冒险编辑出版了《再华文拾》。他自己也为这本书写了《陈再华君传略》和《再华文拾题记》两篇文章。
  黄藻如烈士是《平报》创办人之一,他文学功底深厚,笔锋犀利。他任《平报》主编期间,所撰写社论文章常常触怒当局,《平报》查封时被捕,后当局迫于社会舆论将其释放。1947年初,黄藻如避祸台湾,然初衷不改,继续用手中的笔针砭时弊,以致1949年5月又一次被捕。项经川在无从营救的情况下,冒险搜集刊载黄藻如在台湾发表杂文的报纸并带回家乡交付其后人,体现了他对战友和亲人的高尚情怀。
  在浙东、浙西避祸奔波的那几年,项经川接待掩护了不少革命同志和学生。学生李士俊,项经川介绍他进金华《浙江潮》杂志社接替自己的工作,并鼓励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地下党员何刚逃脱特务的盯梢,到桐庐找到项经川,项经川留宿他两个多月。学生许布洛、宋廷铭、杨力航等人从鳌江来到堰口,要到苏北找新四军,项经川为他们办好去苏北的通行证,使之顺利成行。中共义乌县委书记王平夷在浙东无法容身,陈素瑶拟去昌化中学,他都为他们掩护。哪怕在自己窘困之际,项经川待人还是一如既往,坦诚相待,慷慨相助。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七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七辑》

本书收录多篇回忆性文章,涉及政协提案、个人履职、革命历史等领域,展现多位人物的情怀与担当。

阅读

相关人物

宋伯光
相关人物
项经川
相关人物
陈再华
相关人物
李士俊
相关人物
许布洛
相关人物
宋廷铭
相关人物
杨力航
相关人物
王平夷
相关人物
陈素瑶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