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革命,不畏艰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341
颗粒名称: 投身革命,不畏艰险
分类号: K825.46
页数: 2
页码: 50-51
摘要: 本文记述了项经川投身革命,历经艰险,创办刊物、组织救亡团,最终成功找到党组织,为革命事业作出贡献。
关键词: 项经川 革命历程 鳌江小学

内容

项经川在鳌小教书时,经常与王栻、吴景荣等回乡青年议论时事,1934年、1935年,他与陈棣生等志同道合者先后创办《北风》和《市街》杂志并担任主编,工作得到挚友、广州地下党负责人之一陈再华的支持。其间,项经川从陈再华学会了用面粉水在旧杂志上写字,用碘酒显字来传递信息的技巧。《北风》《市街》的文章思想倾向遭国民党平阳县党部非难,也常为地方守旧势力不满。
  卢沟桥事变后,抗战全面爆发。项经川和王栻等鳌江青年马上行动,从收音机中记录战地消息,先是每天抄成大字报贴出,后来油印出来分发,取名《战报》。“八·一三”第二天,正式出版铅印《战报》,除了报道战事情况,还配了许多小评论文章,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平报》前身。
  在地下党的领导下,项经川与王栻、陈棣生、杜贤宏、范德周、黄藻如(儒)、翁奇玉、王伯琳等人成立了抗日救亡团,接着又创办平阳临时中学,组织抗日救亡剧团。平阳青年抗日救亡团在不到几个月时间里,发展了团员三四千人。救亡团活动热火朝天,每天凌晨集中鳌小,军事训练结束后,跑步上街高呼抗战口号。新生剧团在鳌江、万全、江南、北港一带,演出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青年男女高唱抗战歌曲。
  1938年年初,经刘英同志批准,同意项经川入党。五月,临时省委秘书长黄耕夫秘密来鳌江,在鳌江小学主持入党仪式,成立直属浙南特委领导的鳌江中心支部,项经川任支部书记。同时宣誓的还有杜贤宏、陈素瑶两人,以后又发展了黄藻如、林巧丐两位同志入党。
  1938年年底,平阳临时中学被勒令停办,阮世炯、金冶、孙国栋、周月仙、方严娟等十四名临中学生,通过项经川老师的介绍,找到闽浙边临时省委秘书长黄耕夫,以新四军平阳留守处的名义,介绍参加皖南新四军。此后,平阳政治形势有了变化,项经川的革命言行被平阳反动当局密切关注,他在鳌小也受到反动势力的排斥,组织经过考虑,指示项经川和杜贤宏转移到丽水。1939年春,项经川到了温州,刘英同志派人约项经川见面,并有一番深入交谈。
  从1939年春至1945年春,项经川同志为避祸和生计的缘故,辗转多方。其间,他还被国民党平阳县长张韶舞“惦记”,又遭遇脱党和多年寻找组织无果的打击,虽然如此,那些年还是帮助不少前来投靠避难的党内同志和学生。1945年8月,王载纮邀请项经川来接手鳌江小学校长一职,在亲戚黄藻如力促之下,项经川出任鳌小校长。次年10月,在全县童子军检阅中,因为鳌小学生在演讲比赛中内容涉及到反内战,国民党县党部官员大为震怒,项经川无奈辞职带着学生再次逃亡。1948年冬,他在台湾接到家乡地下党员黄庆生的来信,知道平阳革命形势的最新动态和发展,心甚欣喜。1949年5月,项经川化装成渔民,一行六七人乘木帆船在海里颠簸摇摆两天,终于在温州上岸,革命生涯揭开崭新的一页。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七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七辑》

本书收录多篇回忆性文章,涉及政协提案、个人履职、革命历史等领域,展现多位人物的情怀与担当。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棣生
相关人物
项经川
相关人物
王栻
相关人物
陈棣生
相关人物
杜贤宏
相关人物
范德周
相关人物
黄藻如
相关人物
翁奇玉
相关人物
王伯琳
相关人物
阮世炯
相关人物
金冶
相关人物
孙国栋
相关人物
周月仙
相关人物
方严娟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