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桥墩水库工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308
颗粒名称: 回顾桥墩水库工地
分类号: TV632
页数: 3
页码: 238-240
摘要: 本文主要回忆了作者余益龙在1960年参与桥墩水库建设时的经历,特别是在多雨季节和台风袭击下水库出险的紧急情况。文章描述了作者和工友们日夜突击建设大坝,最终遭遇台风和暴雨导致的大坝决口,以及灾后救援和重建工作的情景。作者通过亲身经历,展现了当时人们的团结、勇敢和拼搏精神,并对逝去的同事表示了敬意。同时,文章也反映了当时水利建设的艰辛和不易,以及从中汲取的教训和经验。
关键词: 平阳县 桥墩水库 暴雨

内容

1960年7、8月,是一个多雨的季节。我当时属于桥墩水库万全营,是城南青年突击队成员之一。我们不断加快大坝建设的速度,提前填土。7月,大坝填土高达32米,两万民工挑灯夜战,在“三高两超”的措施指导下,日夜突击。
  8月,台风在浙南闽北登陆,带来200毫米的暴雨。水库涵洞虽然日夜奔流,但溢洪道未通,坝内水位急剧上涨,搞得人心惶惶。到了8月9日,台风又一次正面袭击,降雨量超过300毫米,上次水位未退,接着大雨瓢泼,险情加剧,真是雪上加霜。
  8月10日凌晨4时15分至30分,大坝决口,紧接着大坝被排山倒海般的大水冲开200米口子。首当其冲的桥墩镇早有疏散人口的准备。不到半个小时,几千万立方米的大水倾泻而下,南港处在一片汪洋大海之中。这时桥墩镇三十六、三十七街道变成溪滩,荡然无存。桥墩粮管所的石头仓库,让避难的几十人爬上屋顶,灾民几十人避过一劫。水库指挥部的茅草屋被水冲走了,当时在场的谢振翼同志也被水冲走。他在大水中紧紧抓住草屋的草架,并爬上草架,随水回流,转到大坝脚下。大家以为谢振翼已牺牲了,但第二天奇迹般生还,出现在坝脚。
  桥墩水库供销部有两个干部落水,他们紧紧抓住一根木头,在水中漂流,其中夏法勋把木头让给另一位干部,自己又寻找到水中的一棵木头,漂流回来。大家都说夏法勋同志在水库出险的生命攸关的时刻,把生还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的危险留给自己,他的思想境界被传为美谈。
  大水库出险前,我们把指挥部的物资搬上高处后,正当我想过溪,到草屋住地拿回自己的棉被和日用品时,我的行政科罗三星科长命令我道:“赶快回来!”说时迟,那时快,那个我尚未过溪的桥板忽被大水冲走了,我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开始我心中还不痛快,事后我真是万分感谢罗科长,他的一句话救了我的一条命。在大水凶猛冲来时,我和钟毓华同志两人站在山头上,只见用钢筋水泥建筑的最坚固的大仓库摇晃一下,即被大水吞没了。
  大灾过后,我在工地上,没有别的要求,只想好好睡上一个觉,这就满足了。我们是后勤管理干部,又是劳动大军中的一员,每日几乎是超负荷工作,几次劳累过度。平时我总是与民工一起劳动,拉板车运土,一次背部挫伤,结果经县城祖传骨科的祝羽觞医师悉心诊治后,才痊愈。当时许多同志“轻伤不下火线”、“小车不倒,只管推”的大无畏精神感染了我,我们听从桥墩水库指挥部领导的调派,做好后勤工作。如出险后,党中央关怀水库工地,派飞机空投物资,如衣服等,我积极做好发放和登记工作,绝无差错,安排灾后工地留守人员的生活。
  光阴似箭,岁月匆匆,回想起桥墩水库工地,干劲那样热火朝天,恍如昨日。转眼间六十来年已经流逝了,如今我已九十高龄了,1960年万全营城南青年突击队并肩作战的伙伴大都已不在了,而年轻时的音容至今犹历历在目,集体照仍保留在我的相册里。当我回顾桥墩水库那段不平常的日子和大水出险的情景,回忆得起的死亡人员中的有金乡人陈学谆同志,还有鳌江营的一位同志(今已忘记他的姓名),特别是坝下电话值班室电话员余文楚妻子,均被大水无情地冲走了,光荣牺牲了。至今回想起他们,仍令人肃然起敬。至于桥墩水库出险问题,历史将会记录下那段真实情况,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载入史册,我的回忆只是其中的一两个“剪影”。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本书收录了《亲历县新华书店的改革与发展》《与时俱进的平阳县档案馆》《改革开放后的平阳县金融业》《砥砺前行的平阳中学》《追记周干先生与地方文献整理》《难忘蒋仲飞先生》《向高僧木鱼师“取经”》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余益龙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