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学生下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296
颗粒名称: 带学生下山
分类号: K825.46
页数: 4
页码: 212-215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宋文骥在1960年代到寨头山小学任教的故事。面对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他创新地开展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使得学龄儿童的普及率达到了百分百。尽管生活上面临着各种困难,但他始终坚持教育工作,并努力克服精神上的困扰。他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认可和赞扬。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学生们逐渐成长并在各行各业取得了成功。然而,当他再次回到寨头山时,发现曾经的教学场所已经荒废,取而代之的是新建的佛殿。这引发了他对过去岁月的感慨和思考。
关键词: 平阳县 寨头山 教书

内容

那时全公社教师每月都有几次集中在县城中心校学习,大部分时间基本上都安排在晚上。会后已深夜,独自返回寨山,没有一定胆量,很难做到。每次上山时,我手握石块,作为防御武器,苦命人有苦菩萨保佑,幸好未有碰到恶人或豺狼。只有一次,在一个漆黑深夜,我过西门变电所边,走在雅山前面石头路上,突然路边窜出一团黑影,向我靠过来。我想这下可完了,定遇上坏人,当我惊魂未定,他却摇晃晃走过来,一问,原来是蒙垟山上一个喝了酒的醉汉。我当时几乎吓了一跳,镇定下来后,和他一起上了蒙垟,那晚就睡在蒙垟小学余老师那里了,只是有惊无险。
  生活上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来一事,解一件,都过去了,困扰我的还有来自精神上的一件件。
  时年二十多岁知识青年,每当休息日下山碰到亲朋戚友或老同学时,听到第一句就是:“近来在哪里?”
  “噢,在教书——”
  “哪个学校?几位老师?多少学生?”
  “哦,教师不多,学生几百——”我信口开河。
  “工资多少?”
  “赚口饭吃吧,几十元。”其实我当时月工资只有18元,其中10元还是待到大队收成后才给的。这十几块钱,还得算着用,除每周下山买点虾皮、萝卜干等东西外,还得拿几元给妈妈补贴家用。生活再苦只要保住命就好了,那里顾得上面子!
  根据公社中心校统一部署,每学期都要一两次带学生下山到县城大会堂看电影。初次带着十几个学生进县城,这对于从未见过楼房、街道的山头孩子来说,一切太新鲜了,简直欣喜若狂,我这个带队老师却一路低着头,难堪至极。当时那样贫困的穷山村,孩子们的穿着与县城里的学生明显差别,理的头发更具有山里娃的特征。
  临近县城时,十几个孩子排成一队,我怕他们因好奇走失,所以我要她们一个个牵着前面同学背后的衣裳。谁知这特殊的队伍、特殊模样的师生一进县城西门,沿着白石河街前进时,竟吸引众人的目光,轰动了城里人,街道两边人们像发现外星人一样,指点,发笑,议论——
  “看,看,这班孩子一个牵一个,像瞎眼串鼠爬出洞,真有意思。”
  “快来看,这都是山头娃,呵!旁边那个是山头先生,哈哈——”
  “山头先生”,无疑指的是我。是呀,山头,山头先生又怎么样!当时我因虚荣而羞愧,慢慢地感到不平与愤怒,我大声朝孩子们喊话:
  “抬起头,挺起胸,管自己走路,不要理他们!”一转弯就到大会堂了。
  那时候县城最大建筑是大操场中的大会堂了,开大会还兼作电影院的。孩子们到了那里,大见世面,高兴极了。看到有人在打篮球,连忙问:
  “老师,那个球那么大,是大学皮球吧?”可爱的孩子,牛顿看到树上掉下苹果,创立了地心引力定律,你看到大的皮球命名为“大学皮球”,有意思。我一转身又看到一个小朋友用手在嵌有白瓷砖的小便池边沿上来回抚摸着。
  “哇,脏呀!那是小便用的。”我大叫一声。
  “呀,这么好的东西小便?”他惊讶地重复着。
  大千世界,小小山村,在当时处在物资匮乏,百姓生活贫困的境况下,这个世世代代生长在这山坳中农民,老人们时常还唱着这样山谣:“娘呀娘,生女不嫁山头垟。上岭仰翻天,下山顶倒阡。火笼当棉袄,一生苦到老。”
  不,我们这一代不是都有书读了吗?如今穷山沟不是也办起了学校,用知识去改变山村。面对贫穷,孩子们也有一套对付办法:拾牛粪,捡松树子,校园边有空地,种些地瓜。这样以来,几个学期学生的书簿费,都能靠自己自力更生解决了。
  我曾教过的寨山这批学生,如今年龄都已五十过外了,今天山上已空无一人,全部都移居到山下一些居民小区里了。虽然当时没有一个学生进入大学,没有一个学生获得高级职称,但他们却活跃在各地,有经商的,有办厂的,有在外经营公司的,有成为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的。他们生活得有滋有味,听说他们下一代已有好几个大学生了。
  不久前我在几个老学生陪同下,重访寨山。几座老房子布满灰尘,几条小山路已是野草丛生。我好不容易找到过去吃住的那老房子,已经塌了一半,几乎成了废墟。
  令我惊奇的那曾为学校的寨头庙今非昔比,白围墙内耸立着新建的三间又高又宽、雕梁画栋的佛殿了。现不叫寨头庙了,而是三个红漆大字:五雷殿。站在我曾执教过四年的庙前,思绪翻滚,感慨万千……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本书收录了《亲历县新华书店的改革与发展》《与时俱进的平阳县档案馆》《改革开放后的平阳县金融业》《砥砺前行的平阳中学》《追记周干先生与地方文献整理》《难忘蒋仲飞先生》《向高僧木鱼师“取经”》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宋文骥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