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办钢铁 伐木烧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291
颗粒名称: 大办钢铁 伐木烧炭
分类号: K250.6
页数: 7
页码: 194-200
摘要: 本文主要描述了1958年平阳县钢城人民公社大炼钢铁的情景。公社成立后,组织了一批劳动青年进行炼铁工作,建造了铁炉并进行了炼铁试验。在炼铁过程中,遇到了铁炉倒塌、炼铁材料困难等问题,于是公社决定增加洗铁砂、烧木炭、烧耐火砖等任务,并动员了800多名农民社员前往山区进行烧炭工作。然而,在烧炭过程中,平阳县的工人与泰顺县山区的农民发生了冲突,导致烧炭工作暂停。后来,经过双方协商,关系得到了改善,烧炭工作得以继续进行。在整个过程中,工人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展现了高度的劳动热情和爱国精神。最终,他们成功地炼出了铁水,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 平阳县 钢铁 烧炭

内容

洗沙炼铁劲头高,离土从工第一遭。
  砍伐山林无数计,童山秃岭失民膏。
  红光满天现,黑夜似白昼。时正1958年10月,平阳县钢城人民公社成立了,劳动人民群众欢欣鼓舞地迎着公社的成立,在西门大校场建造了一批工房,干劲冲天,意志奋发的劳动青年们有组织地在钢铁指挥部的领导下,坚持日夜工作,为建设国防,支援农业,而大炼钢铁。
  公社炼钢铁指挥部由公社副书记殷成秋负责,曾宝岳任秘书,组织炼铁队伍约500多人。这批工作都由农村抽调而来,都是劳动力很强,觉悟较高的社员和干部、党团员。先在西门校场的大地上建造18座瓦房,安装了144座铁炉。这些铁炉都是劳动社员自己制造,自己动手建筑起来的。这时候大炼钢铁是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一切单位部门、机关团体都要服从,大炼钢铁称为“钢铁元帅”。工人们夜以继日地吃在铁炉边,睡在铁炉边,工作学习均在铁炉边。日夜守候着铁水的奔流。
  城南皇岙办起了炼铁场,宋桥也同时建立炼铁工厂。为了支援大炼钢铁,除了农村抽大批劳动力去当钢铁工人以外,还要组织大批劳动力去山上烧制耐火砖,烧木炭,洗铁砂。全公社各大队组织炼铁大军,兵分几营。第一营是选择精干而有觉悟、有劳动力的中、青年的男女社员,组织烧铁队伍,由炼钢铁指挥部带领下,在矿厂里坚持日夜烧着。一连烧三日三夜,不见有铁水流出来,“奇怪怎么流不出铁水来啊!”这是车间主任某某人的惊叹声。有一工人说:“据我看来,铁炉有问题,何不请技工检查检查?”主任就跑到钢铁指挥部,把情况向殷成秋汇报,殷说:“不用汇报,你们只须等着,总有一个时间会出铁水的。”主任只得回到车间,耐心地等着铁水奔流。第五夜三更,工人们仍是看守着铁炉,聚精会神地注视着铁炉口。终于第一座铁炉流出铁水,喜得工人们快活地跳了起来,都喊道:“铁水流出来了!”车间主任和有关干部向炼铁指挥部报喜。
  先后经过半个月的时间,炼铁炉经过再次的改造,但由于质量不好,经常发生塌倒,同时炼铁的材料也发现困难。炼铁指挥部研究以后,把原来分派在山上溪边的社员洗铁砂、烧木炭、烧耐火砖的人员增加,钢铁指挥部紧急通知各大队、生产队的农民社员一起地组织起来,由干部带领各队,向着山区僻壤进发。到山区泰顺乌岩岭、大井垟等偏僻的山区烧木炭,社员们不怕一切困难,克服摆在眼前的极大困难,县委农工部部长池欣昌、财政局局长魏起亮和社队干部带领社员800多人,去征服山区,到最远又高的山区里,就是泰顺县乌岩岭山区,把队伍驻扎在乌岩岭深山里,社员们都是露天住着。
  正要组织行动砍树,时泰顺山区乌岩岭农民看见有外地人来砍树,把当地群众组织起来,挡住,不让砍树。他们手里都拿着扁担、锄头、木棍等,要来殴打,双方怒目对视着。平阳县负责人看势头不对,为了搞好与当地群众的关系,下令撤退烧炭的工人,回原地暂时休息。一方面,动员工人要沉住气,不要与当地人吵架,一定要搞好关系、我们党的事业,要学习两万五千里长征时候,我红军经过少数民族地区的时节,他们组织殴打,结果我红军以实际行动,争取他们的好感,而取得联系。后来军民关系搞得很好,对革命事业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是烧炭指挥部负责同志对工人们的思想动员的说服。一方面,派人赶到泰顺县珊溪区公所打电话给泰顺县委,将情况告知,泰顺县委答应派员来解决。由于山区道路远,一时赶不到。
  烧炭工人用木头捆在树上,架起木架来,向山地上割来青草,铺在木架上,当作床铺睡。吃的是露天堆大灶。工人们过着露天,睡天下的生活。有天晚上突然刮起一阵大风,乌云阵阵地卷起,大雨即要下来。工人们说:“啊哟,大雨来了,我们如何在这露天睡呢?”队干部说:“不行不行,大雨就要来了,你们把容易打湿的东西快准备好,到前面山上有一个村庄避雨。”工人们迅速地收拾行李,挑上肩就走。前面跑着急急的烧炭工人,后面呼呼下着,身淋风雨,人们跑得气喘不息。到了村庄,却是连排的草房,工人们都在草房檐下站着避雨。房内群众知道有人来避雨,都不出来开门,只听得里面有人说道:“阿四,外面是什么人在吵着。”阿四说:“不知道什么人在此吵什么?”烧炭工人答应道:“伯伯叔叔,我们都是平阳县来此烧炭的社员,只因今夜天下大雨,露天的床铺无法睡觉,故来此借一藏身之处,避过大雨,请开了门,让我们稍坐一下吧。”里面人答道:“不不,不知道你们是什么人,不要在这里避雨,到别处去吧。”有一个烧炭工人听了,怒上心头,对另外一个干部说:“同他们说什么!我们捣进去,倒他娘的肚,我们从平阳县到此,千山万水,为的是国家建设,不但不好好安置我们,反而连避雨一会儿也不允许工人们进屋里,只得在屋檐下避雨。领导干部连忙向工人们解释说:“他们不给我们避雨,我们就地搭床铺,一夜时间很快就过去,在檐底下睡觉吧。”烧炭的工人听了干部的话,各人都放下棕衣当床铺板,在草屋檐底睡觉。一阵阵风朝着草屋檐下吹进来,工人们的身子被风雨打湿了,怎么办?把下面的棕衣拿上来,盖身子,侧身躺在地上。
  一夜时光很快地过去了,指挥部号令一响,煤炭工人一齐起来,背上被子,穿上棕衣,冒着风雨,都到工地上集中,用过早餐,立即行动,分开组织去堆炭炉,又有一批人去砍树木。工人陈阿光因不识树木的种类,把油茶树砍掉,乌岩岭的当地农民到山上看,发现油茶树被砍,跑上前,一把抓住阿光就要打。旁边两个工人连忙向前,和气地对农民说:“这是他不懂,请原谅。”那人还是不宽恕,紧紧地抓住阿光,用手打来。阿光也不性急,向他检讨自己错砍油茶树不是。那人见阿光这样认错,别人又来劝解,软了手脚,放了阿光,对众人说:“请你们以后再也不要把油茶树砍了。”众人齐说:“对不起,以后再不砍了。”那人就回去了,工人们继续砍树不提。
  再说烧炭指挥部的负责同志又前往泰顺县珊溪,接着泰顺县委派人来,同到当地解决煤炭工人的安排问题。在统一了区、乡、村干部同志思想以后,贯彻到群众,指挥部才将部分工人安排到群众家中借宿。
  烧炭工人生活非常艰苦,平阳县派人来慰问,送来猪肉等食物,工人们拿出一半物资送给当地群众。群众中有困难的事,工人们帮助他们解决,从此以后,煤炭工人和当地群众的关系就搞得很好。
  炭炉出了烟,一批一批木炭生产出来,组织一批人把高山峻岭上的木炭一担一担地运下来。山路既狭窄,又陡峭,林木深处,灌木丛中,很不好行走。有的工人足跛了脚,有的脚板底走出了很多水泡,肩头挑得发红发肿,他们都没叫苦,还是坚持日夜烧炭,日夜挑炭。“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最好有诗人像白居易写《卖炭翁》一样,也来一首《烧炭翁》。
  伐木、烧炭、挑炭三条战线的工人日夜奋勇工作,在很快的一个多月里,就完成了5000担的木炭任务。
  这是上山烧炭的一队主力军,还有一部分工人烧耐火砖,到水亭、石塘、梅溪等大队的莲花、斗务、大坪、下婆亭等山区挖白石泥,造烧砖窑,烧耐火砖,将耐火砖从山上运下来,运到钢城公社烧炼铁厂里。还从泰顺山区运来一批一批的木材。组织一批又一批的群众参加烧木炭,烧耐火砖。在平原与沿海地区,发动男女劳动力在溪坑上洗铁砂。洗砂,万全、钢城公社的妇女大约有1000多人,有的带尺六锅,有的拿面盂,有的带大碗,各人拿一件傢俬伙,分散溪坑边洗铁砂。
  全公社所有男女老少,稍有劳力的,都参加炼铁、烧炭、烧耐火砖、洗铁砂的劳动,留在家中只有部分体弱妇女、年老男人和十五岁以下的儿童,晚稻的田间已经没有人管。为了大炼钢铁的需要,指挥部还派出了一队工人到处拆运老屋、宫门殿宇,到水亭的直指庵、后垟的半路寮堂、迎学垟的山皇老殿、茶亭的洞口殿等宫庙,每天船只都是接连地送来。集中了木匠、泥水匠到西门建筑炼钢铁厂,十天左右集中有200名工匠,建好12座房屋,共150多间。
  一段时间过去了,为了提高炼钢铁的技术,改进了烧铁方法和炼铁炉的装置,有了先进技术设备,组织各公社炼铁干部和工人到桥墩、莒溪炼铁的经验、铁炉的改进、洗砂先进办法。学习回来以后,立即开会,80多座铁炉全部改进,炼铁和烧炭工人大量增加。洗砂,妇女也要增加。同时要做好洗砂的办法。烧炭的工人,原来有些从泰顺回来的,现仍去其他山区烧炭。所有山区都建立炭炉,所有树木都要砍来,坟坦树、路边树、屋前树、桥头树,大桉树、小桉树、真杉、大杉,栗柴杂木,油茶桐子、黄棚枫树,都要砍,原来绿树成荫的山峦砍得成为光秃秃的光山。挑炭运石,路上的工人似蚂蚁一样的接连不断,大家都来为钢铁元帅服务
  炼钢铁的运动先后进行了约两个月,炼出数量很多的钢铁,对支援国防建设,支援农业生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炼钢铁运动的高潮时候,正是在人民公社组织的统一领导而行的共产主义协作,全民发动。单单万全公社(钢城和宋桥公社)投入劳动力80多万工。公社组织,人人拥护。
  11月,为了统一领导,钢城和宋桥合并于万全公社,公社下分成立十二个大队,就是把原来的乡改为大队,有城南、城东、城西、水亭、石塘、湖岭、宋桥、郑楼、练川、榆垟、宋埠、临区,原来的村于生产队下分生产小队,这是生产单位。平阳县成立民兵师,公社成立民兵团,原来的乡为民兵营,村称连,组称排、班的军事组织。公社正、副主任当正、副团长,公社书记当政委;大队(原乡政府)书记当教导员,正、副大队长当正、副营长;生产队(原行政村)书记当指导员,生产队正、副队长当正、副连长,下面还有排长、班长等,这正是“军事化组织”。
  由于有了军事组织,有一个统一的行动,炼铁、烧炭、洗砂、搞水利、搞生产,都是大家一起一齐去。秋收到来,农村大部分劳动力还在炼铁烧炭。秋收回来,一部分劳动力参加秋收,不是秋收任务之用,只得将妇女动员参加秋收,人多,工效不高,秋收自寒露开始,一直到立冬以后,时达40多天。冬种也是由妇女参加。1958年秋收丰产,却不丰收。冬种人多,工效低,面积大,生长差。冬季大力开展水利运动,在水头镇溪心浦潭垟建造库容3.3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在梅源建造2000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蓄水100万立方米以下的小型水库,星罗棋布,如万全在建的后岙水库、吴岙水库、老铜钱水库、甸垟水库等。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本书收录了《亲历县新华书店的改革与发展》《与时俱进的平阳县档案馆》《改革开放后的平阳县金融业》《砥砺前行的平阳中学》《追记周干先生与地方文献整理》《难忘蒋仲飞先生》《向高僧木鱼师“取经”》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方培生
责任者
曾宝岳
相关人物
殷成秋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