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出处甚分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260
颗粒名称: 一生出处甚分明
分类号: K827
页数: 4
页码: 126-129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刘绍宽(字次饶,号厚庄)的一生事迹和成就。刘绍宽是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的著名学者和教育家,出生于平阳江南白沙刘店,曾随多位一流学者学习,包括孙诒让、吴承志等。他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但因未行贿而未能通过朝考。之后,他赴日本考察学务,并曾任温州府中学堂监督(校长)长达六年多,为该校成为省内名校做出了贡献。他还参与了民国《平阳县志》的编纂,并任温属籀园图书馆馆长,整理古籍,编制目录。此外,他在文学、诗词、教育等领域也有卓越的成就和贡献,被誉为“近代浙江方志之佳作”的作者之一。他晚年视力极差,但仍坚持记日记,留下了五十五年的《刘绍宽日记》,为后人了解晚清和民国时期温州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关键词: 平阳县 《刘绍宽日记》 刘厚庄

内容

刘绍宽(1867—1942),字次饶,号厚庄,原平阳江南白沙刘店(今属苍南县)人。少年时在江南张家堡杨家长大,受到其舅杨镜澄(字仲愚,晚号愚楼,曾在瑞安孙家诒善堂祠塾随孙衣言等学)的教导,后又从宿儒项廷骐治帖括。十七岁时,被知县汤肇熙赏识,县试第一。后随全国一流学者之一的平阳训导吴承志治汉学,研考据,也间及吴氏强项——边疆地理学(系当时显学)。二十二岁时,著名学者、瑞安林垟人金晦在张家堡一带教徒,传授颜习斋、李塨之学,刘氏于是接受了颜李学派,《厚庄日记》也始于此年,他们师徒“啐啄同时”,在《日记》中都有记载。也曾问《周礼》于孙诒让,张宗祥在《铁如意馆随笔》中说,刘厚庄系孙诒让弟子。刘氏在《日记》前面部分都称孙诒让曰“先生”,从光绪三十二年(1906)闰四月初三日开始称“仲容师”:“九时,府尊、孙仲容师(以后皆称师)到堂,余郁周继至……府尊去后,孙仲容师复与诸生演说一次。”
  光绪廿三年(1897),厚庄考得拔贡,次年入京朝考,初试一等第九名,因没有向有关人员送礼,覆试时被黜。周恩湛(泰顺人,曾在张家堡授徒)在给他的信中说:“醉珊来此,述及执事夏间应考,首艺甚佳,徐尚书谓廿三省之冠。夜光暗投,不胜惋惜。十稔暌鬲,初不料进境如此之速也。”(见《厚庄师友函札》,藏温州市图书馆古籍部)此次朝考,来回途经上海,与当时住在虹口的宋恕长谈,《日记》中有长篇的记载。廿九年(1903),曾入上海震旦学院,随马相伯学拉丁文。三十年(1904),东渡日本考察学务,著《东瀛观学记》,孙诒让作序,推崇备至。卅一年(1905),在孙诒让任总理的温处学务总汇处任编检。次年(1906),任温州府中学堂(即今温州中学前身)监督(即校长),直至1912年5月,共六年多,任内把府学堂办成省内名校。1917年8月,再次出任浙江省第十中学校(即温中),至翌年12月离任。长温中时间共七年多,陶铸了无数人材。
  入民国,曾任永嘉县第一科科长、乐清县第三科(教育)科长等。民国四年,回平阳县城,参考了其师吴承志没有刊行的《平阳县志》稿,与修志同仁共同努力,广泛征辑资料,精益求精,历时十年多,从而编纂刊行出民国时期温州地区唯一的一部县志——民国《平阳县志》,被誉为“近代浙江方志之佳作”,系省内名志,张宗祥等著名人士作序。1925年任温属籀园图书馆馆长,整理古籍,编制目录。1931年应黄群之邀,至上海校编《敬乡楼丛书》第三辑10种,历时八个月,与住在上海的温州人士交往频繁,如马孟容、马公愚昆仲、方介堪等。还与神交已久的南社诗人高吹万(金山人)会晤,互赠书赠,厚庄赠予民国《平阳县志》、黄群《敬乡楼丛书》第二辑。1935年,任浙江省第三特区(永嘉区)征辑乡先哲遗著委员会副主任,主持实际工作,今日市图古籍中很多的“乡著会钞体”即系当时所征辑的古书。
  刘厚庄一生荦荦大者,大致如此。他还参加了林鹍翔(著名词人朱祖谋大弟子)道尹发起的慎社、瓯社,与夏承焘、陈仲陶等同为社友。晚年一度定居温州,与刘景晨、梅冷生等唱酬,有甲社活动。在平阳,与王理孚一起组织戊社,开展诗钟等活动,始于戊辰年(1928),坚持十年,不坠风雅。还被瓯风杂志社聘为特约撰述,1934年4月,其《籀园笔记》由杂志社刊行。晚年在平阳还与张鹏翼、蔡孟平、陈天孩等年青人成立星社,共九人,经常开展活动,薪尽火传,为培养新一代诗人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大刘经术汉更生,小刘诗笔唐长卿”,张棡此诗句中的“大刘”即刘厚庄,“小刘”即刘景晨,他们相差十四岁,有很深的交谊。“更生”,即指西汉经学家刘向,原名更生,刘厚庄也姓刘,作者把他比作刘向,而把刘景晨比作唐代著名诗人刘长卿,这是诗家常用的“切姓”修辞法。
  《刘绍宽日记》始于1888年2月12日,迄于1942年3月23日,共五十五年,其中有的年份记得较少。作者晚年视力极差,几近失明,还坚持记日记,最后由于身体每况愈下,只剩一个多月没记。因作者交往广泛,关心时事,记载详细,于是这部《日记》犹如一幅晚清、民国时期温州长长的历史画卷,展示了那个时期温州地区的气候变化、政治变迁、教育改革、经济动态、社会生活、文艺活动等,波澜壮阔,荡气回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人“重回历史现场”。近现代温州名人,如孙衣言、孙锵鸣、黄绍箕、徐定超、孙诒让、宋恕、金晦、黄群、黄庆澄、谢侠逊、苏步青、夏承焘等等民国先生,都先后在《日记》中出现,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个地方的学风。如厚庄在民国二十五年(1936)八月二十一日这一天记道:“上午同夏克庵至夏瞿禅处少坐,谈各县新进之能为国学者,以瑞安为最,永嘉为第二,乐清第三,平阳第四。”夏瞿禅即后来成为一代词宗的夏承焘。尤其是近年“民国热”的兴起,坊间流传说要看民国,可去台湾,其实也可以说要看真实的民国,最好去读一读民国过来人所写的那个长时段的日记。同时,从日记中也可以看看以前的文人学者的日常生活,他们是如何读书交友,这样我们能更好地接上传统的文脉,日记这一资源实在是值得今人不断地去挖掘。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本书收录了《亲历县新华书店的改革与发展》《与时俱进的平阳县档案馆》《改革开放后的平阳县金融业》《砥砺前行的平阳中学》《追记周干先生与地方文献整理》《难忘蒋仲飞先生》《向高僧木鱼师“取经”》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陈盛奖
责任者
孙衣言
相关人物
孙锵鸣
相关人物
黄绍箕
相关人物
徐定超
相关人物
孙诒让
相关人物
宋恕
相关人物
金晦
相关人物
黄群
相关人物
黄庆澄
相关人物
谢侠逊
相关人物
苏步青
相关人物
夏承焘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