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平阳武科的盛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257
颗粒名称: 南宋平阳武科的盛举
分类号: K827
页数: 3
页码: 119-121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南宋时期平阳武科的盛举。南宋平阳武科进士人数众多,共计296名,其中包括15名武状元、6名武榜眼、7名武探花和18名文武双科进士。这些数字显示了南宋平阳武科的繁荣和成功。文章还提到,平阳因其南宋时期武科进士的集中和数量之多,被誉为中国的“武状元之乡”,体现了该地区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英才辈出的传统。最后,文章列出了南宋平阳武科进士的名单,包括武状元、武榜眼、武探花和文武双科进士的姓名。
关键词: 平阳县 武状元 科举

内容

武科举始创于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到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废止,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一千两百年。在此期间,温州地区共产生武科进士393名,其中平阳(含苍南)就有296名,占温州总数的七成多。尤其是在南宋一百五十多年间,是平阳武科极其鼎盛的一个时期。原据清乾隆、民国《平阳县志》记载,这一时期平阳共有武状元13人,武榜眼6人,武探花7人,武进士296人。
  根据《状元大典》《宋会要辑稿》《续资治通鉴长编》《续资治通鉴》《宋会要辑稿补编》《宋史》《雍正浙江通志》《弘治温州府志》《中国历代武状元》等文献及有关地方志记载,宋朝自北宋仁宗赵祯天圣八年(1030)开设武科,到南宋度宗赵禥咸淳十年(1274)最后一科武举,共计开武举78榜,应产生78名武状元。南宋年间武状元共计48名,平阳占全国总数近三分之一,浙江平阳在南宋时期产生过诸多的武状元,其时间之集中、人数之多,在全国也极其罕见,由此被誉为中国“武状元之乡”。正是南宋平阳当地深厚隽永的人文底蕴,才使得平阳这片东南沃土自古以来就英才辈出。
  近年来,随着全国性资料的发现,据《梦粱录》卷十七、《苏州府志》卷六十七、《福建通志》卷一四七、一四八、《浙江通志》卷十六、《中国状元殿试卷大全》载,平阳的武状元还有所增加。而温州文史委编《温州状元》载有17人,增:薛贽、赵国华、张宗德、蔡起辛(归仁乡章峰里人,今仕阳镇雪溪富头村,景定三年1265年中魁,明朝景泰三年1425年划入泰顺)。《中国历代武状元》记载,赵国华为平阳人,南宋理宗赵昀淳祐元年(1241)辛丑科武举状元,应予以肯定。而薛贽、张宗德尚存疑、待考。因此,平阳武状元名单可以确认的应为15人。
  因此,南宋时期,平阳县有案可查的武科进士有296名,在这296名武科进士中共有15名武科状元、6名武科榜眼、7名武科探花、18名文武双科进士(武进士重新参加甲科考试而取得贡举进士资格的称为“武举换文”)。15名武状元分别为:陈鳌、陈鹗、蔡必胜、黄褎然、林管、朱嗣宗、林梦新、朱熠、赵国华、项桂发、章梦飞、朱应举、蔡起辛、翁鄂、林时中。另外还有6位武科榜眼:林景衡、戴应发、林弅、邹臻、周仁勇、林景新;7位武科探花:林武子、陈元普、孔元圭、林栋、叶宗泽、薛应龙、陈龙发;18名文武双科进士:林拱辰、国幼闻、陈宗臣、薛梦龙、陈焕武、应节严、徐宗斗、陈宗亮、林千之、钟彝、邹臻、林雍、戴应雷、郑遇龙、王有开、周仁勇、侯于周、潘应大。
  上述名单由此可见,南宋时期平阳武举盛况空前,人才济济,显赫一时。中国“武状元之乡”之称号荣誉名副其实。
  平阳南宋武举的地域特点
  从现有的资料看,北宋武状元的籍贯多为不详,武状元的地域性,主要表现在南宋时期。自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起,到南宋末年的48科武举中,共有15榜的武状元产生于今浙江省的平阳县,比例超过了四分之一。由此,平阳被誉为中国“武状元之乡”。另有八榜的武状元产生于福州,比例占到了六分之一。另外东阳也有四榜武状元。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本书收录了《亲历县新华书店的改革与发展》《与时俱进的平阳县档案馆》《改革开放后的平阳县金融业》《砥砺前行的平阳中学》《追记周干先生与地方文献整理》《难忘蒋仲飞先生》《向高僧木鱼师“取经”》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蔡新祥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