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在平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251
颗粒名称: 郑成功在平阳
分类号: K827
页数: 9
页码: 110-118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郑成功在平阳的历史活动和影响。郑成功,原名森,是南明政权的大将军,后被赐明朝国姓朱,并被封为延平王。他在清军攻入江南、其父郑芝龙降清后,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固守海岛厦门、金门。
关键词: 平阳县 郑成功 将军

内容

郑成功(1624—1662),名森,表字明俨、大木,幼名福松。原为南明政权的大将军,因蒙南明绍宗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世称“国姓爷”。又因蒙南明昭宗封延平王,称“郑延平”。明隆武元年(1645),清军攻入江南,不久其父郑芝龙降清,其母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海岛厦门、金门。明永历十五年(1661),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但不久即病死。他在平阳沿海一带,留下了很多传说故事与遗址。在史料上曾记载着民族英雄郑成功北上的抗清斗争,北伐时曾到过平阳。
  郑成功在平阳的时间
  清顺治十五年(1658)五月十三日,清军三路进兵西南,李定国等战败,南明永历朝廷形势危急。郑成功为了策应永历朝廷,留黄廷、洪旭、郑泰等镇守厦门,亲率甘辉等部进行第二次北伐。在福鼎沙埕前岐港登陆,由分水关抵达平阳县,举兵攻入浙江沿海,准备入长江。其间,郑成功亲自率领部队来到平阳县城下。杨英《先王实录》载:“(永历)十二年(1658)戊戌六月初四日,藩(郑成功)督师从前岐港登岸进攻,由分水关达平阳县。县界有大溪达金乡卫大海,流水湍急,先令小艍船渡载过江。初七日,大师进至平阳县。传令:冲锋架梁,副锋取粮并办攻城器具。藩瞭见伙兵至城下拆料造云梯,守虏并无发铳,随集诸将议曰:‘此城可无容攻,招之必降。不然,岂无拒理?省了一番残害,我兵亦取粮足食,亦云幸也。’即发谕令张五军同马提督招之。十一日,守将车任暹果献城投诚。城中抚绥,草木不动,随移师进扎瑞安县,令车将招之。十三日,艾诚祥率部将窦奉先、杨志道等亦献城瑞安城纳款。藩喜二将胞厚雄大,善骑射,有福将器,甚礼待之。”这里所说的对平阳县守将车任暹进行招降的“张五军”是指郑成功部将张英,当时任五军戎政兼管前军事;“马提督”是指马信,原是清镇守台州府将,后投郑成功,当时任郑成功部右提督。孙延钊《明季温州抗清事纂》载:“戊戌、鲁监国十三年、永历十二年、顺治十五年(1658),六月初七日,(郑成功)师至平阳县,清守将单(车)任暹献地投降。十三日,瑞安县守将艾诚祥降。”“郑将由海道攻江宁。五月,先出温州取饷,泊舟三日,连樯八十里,见者增(颤)栗。其步卒自平阳出,所过米粟财物悉卷入海。兵至瑞城,郑亲屯东门外万松山上,射书入城,守将杨志道、艾成祥等开门迎降。”孙延钊在《明季温州抗清事纂》中所写的“五月,先出温州取饷,泊舟三日”之语,其记载时间可能有误,应是“六月”。
  从《先王实录》与《明季温州抗清事纂》等史料记载中,可以证明郑成功亲自率领部队到过平阳县城下,并驻扎在这里。郑成功本人在平阳县城下驻扎的时间,应是清顺治十五年(1658)六月初七日至六月十一日左右,共五天左右时间。约在六月十二日,郑成功率军移师至瑞安,驻扎于瑞安万松山上。
  郑成功驻扎平阳的地点
  郑成功第二次北伐时,部队有十余万之众。夏琳《闽海纪要》载:“戊戌、(顺治)十五年(明永历十二年),夏五月,成功大举兵,图江南。……乃以黄廷为前提督,洪旭为兵官,郑泰为户官,留守厦门,而自率甘辉等北上。甲士十七万,铁人八千,扬帆而进,号八十万。”阮旻锡《海上见闻录》载:“戊戌、永历十二年、清顺治十五年(1658),五月,以前提督黄廷防守思明州(厦门),与兵官洪旭同商机务,户官郑泰给发兵饷。馀诸提镇北上,甲士五万,伏兵凡十馀万,船数千艘。”
  郑成功大军进入平阳县时,是水陆并进的。水师主要驻扎在鳌江口一带,《明季温州抗清事纂》载:“戊戌、鲁监国十三年、永历十二年、顺治十五年(1658),五月初九日,郑成功大䑸至平阳江,汛海各标官兵成(咸)畏惧,守将单(车)任暹降。”鳌江,古称为平阳江,或始阳江。陆师大营应驻扎在平阳县城西门外的水塔、沙岗的交界处,即县城西门外红龙殿以西二三百米处。其理由有四:一是郑成功部队虽从平阳县城的南面过来,最近的路程应是去进攻平阳县城南门。但南门的岭门山与九凰山两山对峙,地势险要,坡度很陡,易守难攻,大部队很难展开,故不可能在此驻扎大部队。二是平阳县城守将车任暹献城投降后,郑成功部队没有进入平阳县城,而是直接去进攻瑞安。如果大部队在南门,那么去瑞安,需经过平阳县城,故郑成功大部队不是驻扎在南门。《明季温州抗清事纂》载:“戊戌、鲁监国十三年、永历十二年、顺治十五年(1658),五月初九日,郑成功大䑸至平阳江,汛海各标官兵成(咸)畏惧,守将单(车)任暹降。城内去年火后,寥寥数家,郑兵藐而不入,在乡三日。”民国《平阳县志·杂事志一》载:顺治“十四年(1657)丁酉九月初四日,夜火自市心街起,东至城,西至秀衣坊,南至卖书巷,延烧城内几半(旧志)。”《先王实录》有“十一日,守将车任暹果献城投诚。城中抚绥,草木不动”的记载。三是若从平阳县城南面去瑞安,不经过平阳县城的话,其最近的路径是翻越甸垟岭。同样道理,若从平阳县城南面去平阳县城东西北各城门,其最方便的路径也是翻越甸垟岭至平阳县城西门。故推断郑成功大军应是翻越甸垟岭,然后到达平阳县城西门,驻扎在西门外。具体驻扎应是在西门外的水塔、沙岗之间,更为合理,因为平阳城西主要有雅山、南岙、水塔、沙岗等地。其中雅山、南岙位于白石山、甸垟山、南岙山之下,易被偷袭,难以防守,不是扎营的最佳处。只有水塔、沙岗之间,地势广阔且平坦,才是大军驻扎最佳处。四是乾隆《平阳县志·杂志·时变》中记载郑成功部在平阳守将车任暹投降后,没有进城,但“取西门内典铺积货而去”,说明西门外确有郑成功驻军,这也证明西门外确实驻扎过郑成功部队。
  综上所述,可以推测出,郑成功收复平阳县城时,其大营是驻扎在平阳县城城西水塔、沙岗之间,且具体应在县城西门外红龙殿以西二三百米处。郑成功亲临城下观察,也是在平阳县城的西门城下。
  郑成功在平阳所做之事
  查阅相关的材料,发现郑成功本人虽在平阳县城外只有驻扎五天左右的时间,主要做了两件事情。
  一是审时度势,劝降平阳县城守将,避免平阳县城的战火。据《先王实录》载,顺治十五年(1658)六月初七,郑成功亲自到平阳县城观察城里的情况,发现平阳县城里军无斗志,没有主动防御的迹象,“并无发铳”。为了兵不血刃地收复平阳,于是派部将张英、马信对平阳县城守将进行劝降。果然,平阳县城守将车任暹献城投降,从而避免了平阳县城的一场战争,保全了县城人民的生命。接着,又派车任暹到瑞安县城进行劝降,瑞安县城守将艾诚祥亦献城投降。江日升《台湾外纪》载:顺治十五年(1658)“六月初七日,(郑成功)率众登岸犯平阳,守将单(车)任暹降。十三日,瑞安县守将艾诚祥亦献城降。”
  二是征取粮食,满足军队需要,为北上反清复明做准备。郑成功之所以从厦门出发后,在沙埕前岐港登陆,由分水关进攻平阳县,其主要原因是军中缺粮。《先王实录》载:永历“十二年(1658)戊戌(五月)十三日,藩督师思明(厦门),开驾北征,缘阻风,逐浪(高戈)上。至二十一日,驾到沙关。风雨未顺,驻扎十数日,官兵乏粮,议就温州界属登陆,收复郡邑,取足粮食。”郑成功占领平阳、瑞安等地后,就地征粮,取足了七个月十七多万人部队的用粮。《先王实录》载:永历“十二年(1658)戊戌。是月(六月)十四日,行令各官兵取足七个月粮食,仍着监督、监营传取足额。以城邑归附,不用防备杀虏,且近水易载,候十五日有令,载往三盘卸贮。如无足七月之粮,究处将领。后各镇俱报足七个月粮。”乾隆《平阳县志·杂志·时变》载:顺治“十五年(1658)五月初九日(应是六月十一日),海寇郑成功大䑸蔽江而至,汛防各标官兵咸畏惧降顺。城内去年火后,寥寥数家,贼见藐而不入,惟在乡劫掠三日,并取西门内典铺积货而去。是时,妇女赴水者不可胜数,榆洋堡尤甚。三都竺岙寨,其近都居民万馀,避入寨中。其地四面峭壁,贼以须饷为名,群集而上,至半山,民以巨石压死者数百。贼怒,仰攻不已。及寨中石竭,贼屠寨,男女坠崖死者不可胜数。”
  关于乾隆《平阳县志·杂志·时变》中记载的郑成功部在平阳取粮之事,有三个方面需要说明:
  其一,所谓三都竺岙寨,现位于万全镇湖岭社区小湖岭旁边的卓岙山上,此山是西太山的一个组成部分。竺岙,现名为卓岙。卓岙山为平阳与瑞安的界山之一,山上的卓岙寨现属瑞安所辖。《瑞安市地名志》载:“卓岙,在屿头西南2.5公里。位处西太山东南麓的山岙,村多卓姓,以姓名村。明乡贤卓敬故里。”
  其二,郑成功第二次北伐从厦门出发前,曾经重新颁发“出军严禁条令”,严明部队行军纪律,不准士兵烧杀掠夺。《先王实录》载:永历“十二年(1658)戊戌(五月)初七日,重布出军严禁条令传示‘照得恢复伊始,信义为先,故逆者剿之,顺者抚之。剿抚分明,所以示大信、伸大义于天下,此诚今日之要着。如严禁奸淫、焚烧、虏掠、宰杀耕牛等项,本藩已刻板颁行,谅谆不啻再三……’”然后重申了十条禁令,其中涉及“地方取粮”与“攻剿地方”的禁令:“就地方取粮,亦不得己之役。官兵只准取粮,不准奸淫,掳掠妇女。如有故违,本犯立即枭示,大小将领一体从重连罪。不论镇营官兵役伙人等,有能拿报首明者,赏银五十两。”“攻剿地方,有附虏十分顽抗负固者,攻破之后,明令准掠妇女,以鼓用命,以示惩创,不在禁内。如系虏据不服,百姓罪有可矜,如无发明令掳妇女者,不准掳妇女在营在船。如有故违,本犯枭示,大小将领一体从重连罪。不论官兵役伙,拿报首明者,赏银三十两。”可见,郑成功部的军纪是非常严明,且此令重布时间为顺治十五年(1658)五月初七日,只早于郑成功占领平阳县城一个月多几天而已。郑成功部对军纪执行也很是严格,采取连坐的方法,士兵犯罪,累及将领。《先王实录》载:永历“九年(1655)乙未(十月)二十八日,把臣功同张魁等开城投诚,官兵进城安民,草木不动,威声振江南。先时行军,本藩即发银一为两,付陈总制等领载北上。凡攻略邑有功,先赏后报;有罪镇将会议先斩后闻;其官兵奸淫抢掠,连罪将领,阿私不举,罪总制。时师至湄洲北镇下,有一兵取水,拾人一鸡,被监营报解,遂集诸镇议罪。甘辉对众人自认统御陆师失律,去衣请责示儆。诸将迟疑。辉曰:‘尔等今日不责我,是致我总督与本藩杀耶?师行在迩,令即不行,尚望恢复致远?’于是总制请令箭致于前,责十棍,犯兵枭示,付翼司哨队各捆责,北镇舟师后至,免罪。以故军令严明,官兵遵守,进城秋毫无犯。”《先王实录》载:永历“十二年(1658)戊戌(十一月)时,攻破卫城(磐石),颇有掳掠妇女。藩以为虏所据,传令释放,恐有未遵者,令搜出究罪。时后提督下副将胡雄伙兵匿一妇人,连罪俱杀,副将胡雄惊自缢死。何佑亦连其罪伏诛,诸将跪乞曰:‘此猛将难得,处处有勋,杀之可惜。’力保之,乃免,降兵捆责。”《先王实录》的作者杨英是郑成功部户官,在记述郑成功部有关事情时,虽说有时难免存在一些粉饰,但基本上是可信的。故郑成功部队不大可能在平阳县内因取粮而掳掠、奸淫妇女。而郑成功部在平阳取粮,及攻竺岙寨取粮,应是事实。郑成功部的军需问题一直是史学家关注的问题之一,因为他的兵力控制的地区仅限于沿海岛屿与小片滨海地区,粮食供应不足,故往往在攻占的地区征收粮饷,以满足部队的需要。由于竺岙寨的抵抗,用巨石杀死郑成功部征粮的许多士兵,故攻下山寨后,竺岙寨里的一些人被杀,应是对反抗征粮、杀死郑成功部士兵的惩罚。
  其三,这段文字记载最早见于乾隆《平阳县志·杂志·时变》,后民国《平阳县志·武卫志二》予以沿用。乾隆《平阳县志》由张南英撰写,徐恕为之写序时为乾隆二十三年,即1756年,恰好离郑成功部占领平阳的时间为一百年,所以对一百年前事情的记载应有一定的真实性。张南英为清乾隆年间进士,并担任过贵州瓮安、平越、清平等县的知县,由于政治立场不同,称郑成功部为贼,故可能会夸大其词,并进行污蔑。
  郑成功离开后 仍指挥平阳的防御
  第二次北伐结束后,郑成功率部驻守台州、温州沿海一带,为第三次北伐做积极的准备,并派将领驻守平阳一带沿海各汛。郑成功自己在磐石、沙关两处往返,把浙江沿海作为第三次北伐的根据地。据《先王实录》注:“磐石卫,在乐清县南五十里,去海一里,洪武二十年建卫,下领宁村、蒲岐、后千户三所。”“沙关,闽浙交界处的沙埕关。《福建巡抚残题本》云:‘年来因沙埕土堡废颓,三面皆海,逆贼易于侵犯,南北商贾以血本为重,视秦屿土堡坚固,咸集于此贸易,沙埕税关亦移秦屿榷课。昔称沙埕关,今竟为秦屿关矣。’”《海上见闻录》载:“戊戌、永历十二年。清顺治十五年(1658),十二月十五日,赐姓(郑成功)驾驻沙关。”“己亥、顺治十六年(1659)正月,赐姓驻沙关。二月,赐姓到磐石卫。”
  当时,驻守瑞安沙园所(其辖区主要位于平阳县内的万全平原与西湾沿海)的郑成功部将领右武卫周全斌、左虎卫陈魁,向郑成功请示清军准备进攻情况。郑成功根据平阳、瑞安的清军部署与地理情况,对沙园所的防御做出了仔细地安排。《先王实录》载:永历“十三年(1659)己亥正月,藩驾驻沙关。初四日,周全斌、陈魁等报:伪院(注:伪院,清浙江总督。为了防备郑军不时袭击,清廷于顺治十五年分浙闽总督为二,以都统赵国祚总督浙江,驻温州;李率泰专督福建,驻福州)赵国祚吊集马步数千,欲来攻复平阳沙园所。藩驰谕机宜云:‘国祚必不敢来犯,倘果妄动,此地利非用马之处。则平阳萧江渡会前锋镇一枝兵马进入,可抄平阳虏奴之后。会磐石之师,由瑞安港直抵飞云渡,抄虏之右。先拨右协杨富全协班官同领旗协、火攻营弓箭鸟铳,分配小船十馀只、大统船四只,直抵钓鱼屿下,发铳攻虏之左,尔等全力直捣其中,则国祚直釜中之鱼矣。’全斌等照依机宜而行。国祚探知,出瑞安十五里,退扎商田地方,不敢进犯。”“十三日,周全斌等又报:‘伪部院数时再吊兵马,并封大小船五百馀号,另吊石匠、篾匠、火药数载。又瑞安港现封小艇百馀只。并拆厝(注:闽南方言,房屋也)绞排,配运大炮,给发行粮,在此十四五间,来犯磐石、沙园等处。’藩再驰谕机宜:‘国祚见我棋布已密,断无来犯之理,特虚张掩人耳目耳。如来,照会前日机宜而行,万无一失。’虏竟无来犯。”可见,郑成功离开平阳后,仍然指挥平阳一带的军事防御,对平阳一带的敌我兵力情况、地理环境等了然在胸,对清军进犯的企图做出全面的部署,指挥部下将领抵御清军的进攻。
  当然,有关郑成功在平阳的这段历史,仍然有许多不明之处,需要以后进一步的研究。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本书收录了《亲历县新华书店的改革与发展》《与时俱进的平阳县档案馆》《改革开放后的平阳县金融业》《砥砺前行的平阳中学》《追记周干先生与地方文献整理》《难忘蒋仲飞先生》《向高僧木鱼师“取经”》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斌
责任者
郑成功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