筚路蓝缕古鳌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238
颗粒名称: 筚路蓝缕古鳌头
分类号: K825.34
页数: 2
页码: 61-62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古鳌头地区的商业发展和金氏家族在鳌江的迁徙与生活。古鳌头是鳌江流域的货物集散地和浙闽两省的交通要道,吸引了宁波等地的商人前来经商。永嘉场的移民也迁移到鳌江,其中金天煌、天耀两兄弟的后人分居在上埠和下埠。金家人在上埠和下埠分别建立了金家祠堂和金益和居住地。金益和的名字来源有多种说法,但金家后人并未将其作为商号使用。金益和的祖屋有200多年历史,金家曾出过一个武生员,但后来被拆除重建。
关键词: 平阳县 金益和 永嘉场

内容

清初展界后的古鳌头,下埠的八角亭、安澜渡(解放后改称胜利渡)一带,成了小镇最热闹的地方之一。此地不仅是鳌江流域的货物集散地,也是浙闽两省的交通要道。善于经商的宁波人是较早来古鳌头从事商业的一批人,他们在下埠建起了四明公所、宁波栈。至今在江口渡一块道光十二年(1832)的助修码道功德碑上,刻有“四明公所助钱拾壹两”的字样。同属温州府的永嘉场人更有地利人和之便,据笔者粗略统计,在清代迁来鳌江的永嘉场移民中,有永昌堡的王姓、寺前街的孙姓、下垟街的高原张姓、普门的张姓,等等。
  随着这批移民队伍,原居永嘉场上金的金天煌、天耀两兄弟的后人也来到了鳌江,分居在上埠和下埠八角亭附近。金家人在上埠的访贤阁附近的田野边,盖起了一座金家祠堂,后被挪用为民居。而另一支居住在鳌江下埠的八角亭河头对面,后来叫做金益和的地方。
  对于金益和名字的由来,民国廿八年(1939)《鳌江镇户地图》和1985年《浙江省平阳县地名志》都标“金益河”,后者有以下记载:“金益巷,位于金益河旁边,故名。西到金益河头。”这里指金益是河名,但“金益”二字又是怎么来的呢?金家后人对此也说法不一,有说是祖上糕饼店的商号,也有说是酿酒坊的行号。在金家祖屋前,有一片宽阔的灰坦地,四周围上了围墙,据说曾是用来晒酱,放酒埕的作坊。过去平阳的酿坊行号都带有和字,比如九和、九成和、李万和等。但奇怪的是,金家后人却一直没把“金益和”作为他们的商号来使用,或许是他们的后人不再从事酿酒的行业的缘故。但在地方上,这个家族曾经用过的行号却留在民众的口碑里。清末民初,金家后人在八角亭埠头开有烟店、化妆品店,行号是“金同顺”“金同兴”,都没使用“金益和”商号。
  金益和的祖屋据说有200来年的历史,金家曾出过一个武生员,祖屋正厅挂着清朝道光、咸丰历代匾额。直到金莲初的爷爷辈,金家人还同居一屋檐下。1973年,由于人口日繁,加上老屋年久失修,为了改善居住条件,金家人不得不拆掉祖屋,在原址建起了平房。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本书收录了《亲历县新华书店的改革与发展》《与时俱进的平阳县档案馆》《改革开放后的平阳县金融业》《砥砺前行的平阳中学》《追记周干先生与地方文献整理》《难忘蒋仲飞先生》《向高僧木鱼师“取经”》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刘荣锋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