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周干先生与地方文献整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234
颗粒名称: 追记周干先生与地方文献整理
分类号: K825.6
页数: 7
页码: 44-50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周干先生在地方文献整理方面的贡献和与作者的交往经历。周干先生是温州文史界的前辈,参与了《温州文献丛书》的整理出版工作,并承担了《东嘉先哲录》与《畏庵集》的校注任务。作者通过书信往来和电话沟通,与周干先生建立了频繁的联系。周干先生对地方文献的整理工作充满热情,一丝不苟,对作者的帮助和支持也备受感激。在《温州文献丛书》告一段落后,周干先生又主动提出校点《畏庵集》,为地方文献的整理工作继续贡献力量。
关键词: 平阳县 周干 地方文献

内容

周干先生是温州文史界的前辈,虽然早已识荆,但接触不太多。2001年7月,《温州文献丛书》整理出版工作启动,我调到图书馆上班之后,周先生作为《温州文献丛书》编辑部成员,承担《东嘉先哲录》与《畏庵集》的校注任务,因为工作关系,通信、电话不断,联系一下子频繁起来。
  周先生给我的书信累计不下二十通。第一通信作于1997年8月23日。当时我还没有到图书馆做事。信中写道:“关于您建议搞《马星野专辑》一事,几天前又和允元兄商议,并叫他和其弟允伦兄谈一谈。这次他有些动起来,答应和允伦商量后再定。如果允伦兄建立起信心,汪远涵先生处也不必通过黄胜仁先生,由允伦兄和汪先生商谈好了。我坚决支持您的提议,争取在2000年能出此专辑。”
  当时周干先生、马允元先生都是平阳县政协文史委委员,马先生系马星野堂弟,与马星野家属保持联系,台湾出的《马星野先生纪念集》,马先生很快得到一部,而且借给我参考。二十世纪温州籍报人中,就其专业成就、社会影响而言,首推赵超构(林放)与马星野。相比之下,对马星野作品的收集整理,生平的讨论评价远逊于赵超构。为此我向周先生提议,1999年马星野诞辰九十周年之际,当地政协出一本专辑以示纪念。县政协文史委主任林野先生很支持,后来经过多方努力,《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辑(2001年12月出)发表了一组文稿,包括《献身报业六十年——马星野年谱简编》,加上时人挽联、马星野执笔的《中国新闻记者信条》以及其他两篇代表作,一共六十六页,相当于全辑的三分之一。其中《马星野年谱简编》约三万字,是平阳方面约我整理的。这组文章虽然与单行本有距离,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也颇为不易。离开周先生、马先生诸位的帮助,是难以想象的。
  周先生校注的《东嘉先哲录》(外两种)收入《温州文献丛书》第三辑,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5年9月初版。此书汇集王朝佐《东嘉先哲录》、郑思恭《东昆仰止录》和童煜《瑞安艺术传》等三部有关温州先哲的传略而成。前后经历三个寒暑。
  2002年3月27日上午,周先生派公子家骥来园西巷市图书馆取底本的复印件,并面交周先生3月21日便信:“接信后,烦将《东嘉先哲录》和《东昆仰止录》二书复印本交我儿家骥带来为荷。”我自然照办。
  由于打字店业务繁忙及其他原因,两年之后,此书才考虑附录。2004年8月17日周先生回信说:“根据您的合理建议,并征得珠生同志同意,墓志铭部分已决定全部删去。现在附录中增加如下几篇:1.康熙《平阳县志·郑思恭传》;2.蒋鸣玉《易学金针序》;3.钱钺《王虞部诗集跋》。”胡珠生先生,就是《温州文献丛书》编辑部主编。这封信的后面解释:“此间打字店同志较忙,马先生的书稿刚改好,接下去准备改我的,还需一段时间。”马先生的书稿,指马允伦先生整理的《黄光集》。
  不久,周先生来信讨论夹注的标点用法。信札里说:“编辑部寄来的‘夹注标点符号用法’,我尚有几点不大明确,现将用法第二点规定抄录于下,并做几个习题,请给予指正为荷。夹注标点符号用法:第二点,前句为整段话,夹注在句末者,夹注视为整段话的解释,正文用句号结束,夹句末句用句号结束。”下面挑选了六个例子,限于篇幅,恕不引录。落款日期2004年9月20日下一行,注明“候复”两字,还特地画上圆圈,以加重语气。足见周先生的虚怀若谷与一丝不苟。我不敢怠慢,在电话里与周先生仔细沟通。
  我所做的工作无一不是份内事,可周先生礼数非常讲究,执意写进前言。他在前言中一一点名:“此书在点读校注过程中,《丛书》编辑部卢礼阳同志、温州图书馆陈瑞赞同志、平阳图书馆正副馆长林军、白洪海等同志诚恳地代予寻找资料,主编胡珠生先生在百忙中代予审核稿件并提出许多宝贵意见,使本书稿原存的疏误之处得以改正。此外,原温州市政协副主席、温州市历史学会名誉会长马允伦先生,以及余振棠、陈之川、陈仲光、方浦仁、陈盛奖等老友均给予许多协助。昆阳四中金承远老师非但为全书认真打字,有时还能协助纠正少数标点和校语等等。小女周一苇亦拨冗代予校对。为此,特向所有关心和支持过本书的同志和亲友等表示衷心的感谢。”把区区摆在最前面,这使我感到很难为情,要求删去我的名字,周先生坚决不同意。老派作风,令人感佩。
  《温州文献丛书》告一段落,接着推出《温州文献丛书》续编,正式见书时定名为《温州文献丛刊》。周先生十分关心工作进展,主动提出校点周旋的《畏庵集》,因此相互之间又有一轮新的合作,于我而言,又是一次进益的机会。2010年9月20日,周先生来信说:
  兹有一事拟提出和你们商议,不论你们赞成或不赞成,均请给我一个回音为荷。
  你们这套《文献丛刊》,有没有包括明代周旋的《畏庵集》,该集曾收入黄溯初先生的《敬乡楼丛书》第四集。今春承平阳一位周旋的后裔周中秋(原为永嘉人,现住平阳万全)的要求,此间的平阳县周氏宗亲联谊会答应拿出几千元邀我和另一位陈同志(他亦参加《平阳地方文献丛书》的点校工作)一起点校《畏庵集》。现在全书已经点好,但校对一事因在平阳借不到底本,只得作罢。
  《畏庵集》有诗有文,其中的《建言时事疏》等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你们如果尚未列入,可否再予考虑?如果经济有问题,可由我出面,请此间“联谊会”补助几千。如蒙同意,请即示复为荷。
  为此我与潘猛补、洪振宁两位先生商量,鉴于当时《温州文献丛刊》原选题《陈楚淮集》因浙大出版社已抢先出版而放弃,《畏庵集》正好可以顶替,于是决定接受,并委托周先生与陈仲光先生(即周先生信中提到的“另一位陈同志”)点校。
  9月30日,我托张声和先生携去《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三四(齐鲁书社1997年版,即《畏庵集》影印本)等两册,借给周先生做工作底本。直至五个月之后的2011年3月1日归还温图古籍部。
  后来顺带把周旋八世裔孙周天锡的《花萼楼集》六卷也委托周先生整理。
  2011年5月6日脱稿,周先生来信说明:“为什么拖了那么久,这和《畏庵集》重校虽有一些关系,但主要原因在于打字,原先约定在鳌江打,鳌江店打字员是年轻的少女,未读过繁体字,打起来很吃力,有一次曾叫我坐在她旁边作顾问作了一天。后来店内老板生意忙,新春开业后,当我电请他们打字时,他们说很忙,要求拖一段时间。后来他们主动叫我在平阳另找他人代打,这样我就欣然同意,去找平阳金承远老师,他今年在平阳四中任教,功课忙,大多要坐班,每天八时前要到校,下午四五点才能回家,由于老生意,答应带我们抽时间在夜里代打,但终因很忙,所以拖了这么久,希请原宥。”
  这里提到的金承远老师,我也见过面,马允伦先生的《太平天国时期温州史料汇编》《黄光集》和周先生的《东嘉先哲录》等三部书稿都是在金老师店里打的。书稿的个别疑问,他还能看出来,马先生、周先生对他都赞赏有加,我也觉得不简单。周先生特地把承远老师的手机与电话抄给我,以便联系。
  2012年1月,《畏庵集》《花萼楼集》与《匊庵集选》(蔡听涛点校)合订,作为《温州文献丛刊》的第十种由黄山书社出版,与读者见面。平阳县周氏宗亲联谊会十分积极,委派周中秋先生来图书馆三四趟,集中购买了好几百册分送宗亲留念,对我们的发行工作出了不少力。附带一句,周干先生过目定稿的校样,也是此前9月6日中秋先生帮忙从平阳捎到温州,再返还出版社的。
  这几年周先生老当益壮,除了完成《东嘉先哲录》与《畏庵集》两部书的校点任务,还承担《平阳地方文献丛书》两部书的整理工作。其中一部是汤肇熙《出山草谱》。2012年9月11日,周先生回信透露:“最近接受县图书馆委托,正在点校《出山草谱》,该书作者为清平阳县令,进士出身,为官清正,可惜该书属平阳,不可能得到您和潘同志的指正,深感担心。”潘同志,指潘猛补先生,《畏庵集》的审读人。
  正因为与周先生有这一层关系,逢年过节或其他机会,下乡看望老先生,是题中应有之义。好友张声和、潘一钢、方韶毅三位就陪我走了好几趟,其间还约同事陈瑞赞、凌秀丽,或会友余寿权、叶建兄(周先生与我们都属民进会员),结伴而行,差不多一年一趟。周先生的谦和与敬业,老辈风范,给大家留下非常难忘的印象。
  声和先生为此特地写了篇《读书人难老》一文,刊登在《温州读书报》2008年第3期。文章动情地说:“周干先生是平阳获副研究员职称最早的学者,1983年中华书局就出版他的专著《子产》。他是《平阳县志》副主编,负责《沿革》《大事记》等篇目的编纂。我与他在县志办和政协都一起工作过,就觉得他是非常认真的人,也是很勤力的人。他家住昆阳坡南,每天都要打路走,走八公里的路,而且要爬坡,有时还要买米在肩上背。他是会干活又做学问的人。有些人说自己只做学问,家务从来不干,连高压锅也不会打开,我说,那是迂腐。周干先生八十六岁高龄了,还在亲自照顾卧床的老伴,比起年轻同志,自己生活还要雇保姆,差距太大了。当我们来到他家时,已经亲手煮好了红枣汤等我们了。虽是刚吃过中饭,我和礼阳、叶胜还是津津有味地喝完有点焦味的汤(他说熬焦了)。同样,周干先生的墙壁上有吴鹭山、苏渊雷、蔡心谷的书法。看看名家书法,谈论古城旧事,甚是愉快。我与礼阳看到周先生看的几本古书,都用旧画报包了书皮,很是感慨:真是认真的读书人,现在这么爱书的人是不多了。”
  这篇文章给读者印象很深,相隔十年之久,《温州晚报》推出康乐坊专刊,编辑瞿晓伟与我联系,征得老张认可,又拿去重新发表了一次(7月20日)。
  今年正月初二周先生摔了一跤,断了三根肋骨,伤重住院。我从陈盛奖兄处得悉,咯噔了一下,正月初六(2月21日)赶到平阳县人民医院探望,当日上午周先生从重症病房转出,正在输液。老人家九十六高龄,听力稍差,但气色尚可。老三家璞侍候在侧。然而半个月不到,3月5日盛奖兄来电话,周先生走了。想不到这么健朗的老人,再也见不到了。当天我在日记里写道:“幸亏赵丹帮忙做了口述。”平阳县图书馆古籍部赵丹兄也感慨地说:“周先生年过九秩,身体和记忆也渐渐不如以前,为了与时间赛跑,留存文化记忆,对周干先生做口述史整理就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卢先生没有嫌弃我的稚嫩,把口述整理重任交给了我。在卢先生的指导下,经过几个月的采访、录音、文字整理、审读等工作,我们顺利完成了口述史整理,并刊登在《瓯风》第十集上(刊出时,韶毅兄以《修志人生》为题——引者按)。今年3月,周干先生带着他的记忆驾鹤西去,不幸中的庆幸是我们三年前完成了周干先生口述史料整理,没有让遗憾延续。”其实,口述着手还是晚了一点,一些细节周先生已记不太清楚,因为三四年之前委托另一位朋友,可是这位老兄不知为何一直顾不上。不得己,我只好草拟了采访提纲,劳烦赵丹兄出面做这件事。
  周先生作古,转瞬已五个月,取出周先生来信重温,也是一种寄托,更是一份缅怀。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本书收录了《亲历县新华书店的改革与发展》《与时俱进的平阳县档案馆》《改革开放后的平阳县金融业》《砥砺前行的平阳中学》《追记周干先生与地方文献整理》《难忘蒋仲飞先生》《向高僧木鱼师“取经”》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卢礼阳
责任者
周干
相关人物
马允元
相关人物
潘猛补
相关人物
洪振宁
相关人物
卢礼阳
相关人物
陈瑞赞
相关人物
林军
相关人物
白洪海
相关人物
胡珠生
相关人物
马允伦
相关人物
金承远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