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糢糍垅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200
颗粒名称: 在糢糍垅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
分类号: D652
页数: 2
页码: 207-208
摘要: 本文描述了温州地委工作组在公社的协助下,制定并执行了农业学大寨的规划。公社选定北台山背的糢糍垅作为学大寨的起点,并组织了多批次的党员、团员和积极分子参与。在造大寨田的过程中,大家白天劳动,晚上学习,提高了思想水平,克服了各种困难。经过四个多月的努力,糢糍垅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吸引了各地前来参观。1965年,城西公社在农、林、牧、副业和劈山造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粮食亩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实现了思想和物质的双丰收。随后,全省和全国相继召开了农村科学实践先进工作代表会议,推动了农村形势的积极发展。
关键词: 农业学大寨 田间管理 平阳县

内容

我们公社在温州地委工作作组蔡世新、薛杞华等同志的帮助下,制订了农业学大寨的规划。首先确定在北台山背的糢糍垅,作为学大寨的起点。经过了短时间的准备工作,照着大寨的做法,背锅带粮,到糢糍垅安营扎寨。第一批上山的是城西公社100多名党员和100多名团员,及培养对象积极分子,共计300多人,确定时间为1个月。第二批上糢糍垅的是民兵骨干和贫协骨干,共计300多人。每期结束时,每人都做了自我鉴定,都表示争做先进分子。
  在造大寨田的日子里,白天劳动,晚上学习,上党课,上形势课,提高大家思想水平,每人定出计划,做好几件事。把糢糍垅工地变成一所培养党员、团员、干部革命情操,磨练思想意志的政治学校。人的自觉性高了,什么困难也会都能克服了。1月份,气候寒冷,每天早晨“狗牙霜”很长,山北坡不见阳光,冻土终日不化,这些困难对于用革命思想武装起来的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
  经过了一冬一春4个多月的紧张劳动和学习,糢糍垅筑石坎、造地取得了奇迹般的成果,温州地区各县来糢糍垅参观的人川流不息。
  城西公社在上级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1965年取得了农、林、牧、副业和劈山造地等农林业基本建设的显著成绩,粮食亩产超过城西历史上最高的1963年,达到了亩产1150多斤,获得了思想、物质双丰收,受到了各级领导的表扬。
  1966年1月底和3月上旬,全省和全国先后在杭州和福州分别召开了农村科学实践先进工作代表会议,农村整个形势继续朝着大好方向发展。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本书收录了《平阳首条高速公路建设亲历记》《话说南麂岛的交通》《平阳民进老先生印象》《追寻挺进师北上抗日足迹》《谢灵运平阳诗文考述》《唐代日本圆珍和尚来平考记》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