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院坑口续建水库龙颈山上开凿溢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193
颗粒名称: 旧院坑口续建水库龙颈山上开凿溢洪
其他题名: 续建水亭后岙水库之纪实
分类号: TV62
页数: 7
页码: 189-195
摘要: 本文详细叙述了后岙水库的建设历程,包括其初始规划、建设过程中的挑战与困难、以及最终竣工的过程。文章还深入探讨了水库建设的必要性、技术设计、施工组织、以及工程的经济管理等方面。后岙水库的建设不仅提高了农田的灌溉能力,也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然而,在建设过程中,由于质量问题和自然灾害的影响,水库曾一度荒废。经过重新规划和建设,后岙水库最终得以竣工,为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
关键词: 水利工程 工程管理 平阳县

内容

神工鬼斧又人工,龙颈山中开溢洪。
  蓄水正常八十万,自流灌溉谷仓丰。
  一
  1963年12月29日,南马道水闸工程竣工后,万全区委通知我去水亭公社后岙水库接受工程建设任务。1957年11月,我任石塘乡委书记时,建议修建后岙水库,经县水利局同意,派县水利局局长陈超、工程师罗一村、万全区工委施刚强会同石塘乡领导干部,以及后岙村干部苏尚昌等人,实地查勘,决定兴建后岙水库,由县水利局进行技术设计,计划在龙颈山口筑一条长300米的大坝,高17米,损地20万平方米,库容186万立方,蓄上游3.5平方公里集雨面积的来水,可以供下游3000亩农田的灌溉,能提高抗旱能力50天。水库刚好位于太平院(即今太平寺)佛堂前面,据民国《平阳县志》载,此寺院始建于唐咸通间(860~873),历史悠久,所以说“旧院坑口”建水库。
  1958年1月12日,在未有正式技术设计上报批准之前,采取先上马,后设计批复的办法,成立“后岙水库工程建造指挥部”,指挥施刚强,下设办公室,又有施工组、保卫组、组宣组、物资组、财务组、移民组。我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整个工程的建设。1月18日开始动工,到1959年3月,工程历时1年零2个月,投入技、民工212520工,完成土石方18万立方。由于宋家埭水闸建造动工,县水利局和万全区委抽调时任后岙水库负责人的我去宋家埭水闸负责工程建设领导,后岙水库领导交给当地水亭公社党委书记郑万友负责。
  1959年11月,水库工程继续动工,调集石塘、水亭、城东、临区等12个公社民工1000多人,在反右倾、鼓干劲的形势下,采用桥墩水库“赤膊上阵,击鼓助威”的做法,强求进度,不讲质量,虚报成绩,争得荣誉,列入1960年度春季水利先进单位,受到平阳县人委先后三次嘉奖。在未有开好溢洪道之前,就进行大坝堵口,急于蓄水,库容达到63万立方。同年7月31日至8月1日,第七号台风在福建连江登陆,平阳地区降雨量365.6毫米。在大坝25米的堵口段被大水冲塌,1200立方的大坝土方被水全部冲走,冲毁下游民房三间,以及其他物资,洪水淹至上高降,一片汪洋,损失严重。自此水库干成荒丘,此后再没有人敢于提出续建水库。
  1962年春,前爿村与雅村发生用水的纠纷,由我去解决。因此我提出要使前爿、雅村等几个村有水灌溉,就必须续建后岙水库,将此建议上报县水利局,经研究,1963年秋批复续建后岙水库,1963年冬决定开工。
  1963年12月,我来到后岙水库。翌年1月,抽调公社及部门干部陈增绪、方庆存、郑明富、王洪奎、郑大卯、黄金其、林上尧、黄学卯及水利局干部项祖云、洪拱等十三人,成立指挥部办公室,由任副指挥的我兼办公室主任,下分施工、行政、财务等小组。接着召开各公社负责农业的干部会议,研究工程施工计划,把81210立方土方任务分配给各公社(大坝缺口回填16300立方,大坝增高和子坝填筑24300立方,溢洪道开挖(包括尾水渠)27137立方,放水设备122301立方,共81210立方)。
  1月7日,正式动工。在工地上开展竞赛,声势很大,工地到场民工最多人数4380人。从1月上旬开始,到3月26日,共投入民工83438工,完成土方52333立方,尚有2887立方待春耕生产结束以后进行。如完成土方开挖工程第一任务,第二任务就是备料工作。根据工程施工项目,需要黄泥600立方、碎石1000立方。当时由陈增绪负责备料工作,打算去桥墩观美定购,而没有料,又到鳌江西塘采购,价格实地每立方要3元,还要增运输到平后每方0.8元,共3.8元,又从平阳运到后岙水库,还要增加运费2元,共每立方5.80元,单价较高,石子加工价格更高。
  为了节省工程的造价,减少工程资金支出,我思索了好几天,和水利局派来工地工作的黄加荣二人在春夏之交的一场雨刚刚过去,眼前呈现出一片青山绿林。听着溪水潺潺的声音,顺着溪流滚滚而下,我与黄加荣在黄长溪堤上,带着艰巨的任务,精细地观察着溪边清水下的隐物,发现黄长溪坑底下有黄沙藏着。沿溪边挖掘了几处,都有黄沙存在,前面约1000米左右到岭下,都有黄沙,就此决定发动当地群众挖采黄沙、石子,单价每立方3元。开始先组织西岸妇女蔡香园、陈阿花、郑翠娥、黄美云、萧冬梅等五人,在西岸屋前溪滩里采黄沙,又将岭下的黄彩梅、黄珠妹、黄爱珠、黄玉英等四人,前爿洪阿云、陈云妹、黄阿云、杨珠妹、吴彩雪等五人,先后这十四人组成三小组,在黄长至岭下这条溪里进行挖、筛黄沙。后岙也组织妇女一个小组,有许丽萍等,后来发展到全村之人都行动起来,在溪滩上挖、洗、筛黄沙、石子。前爿、后岙两个村有182多人挖洗黄沙、石子。到6月份,已备黄沙550立方、石子900多立方,单价黄沙、石子均每立方3元。生产队上交每立方0.8元,共3.8元一立方,比向观美和西塘每立方5.80元,少2元,节省经费支出2900元。备料任务基本完成,接着第三个任务,如何抓紧抓好主体工程的施工。
  1964年6月23日,平阳县副县长潘志溪、水利局局长陈超和万全区委副书记黄宏暖等来指挥部研究工程施工进度问题,根据这个精神,立即组织技工队伍,对大坝坡砌石、溢洪道和放水设备进行加速施工。
  三
  1964年7月初,防台指挥部通知台风消息正以西北方向前进,接着万全区委又来电台风警报。我立即召开指挥部所有人员与正在工地施工的技工抗台会议,研究抗台紧急措施。7月4日,台风方向转移,工人们仍继续进行抓时间施工。到了7月19日,共投入技工1759工、民工3952工,其中迎水坡技工1343工、民2427工,前水坡民工986工,汇水渠民工539工,溢洪道技工416工。完成迎水坡砌石963立方,运石1010.77立方,土方617.6立方。背水坡土方有554立方,汇水渠土方120立方、石方300立方。溢洪道石方416立方。共完成石方2995立方、土方1291.6立方。抢险工程终于完毕,继之有平阳坑20名石工开挖溢洪道。汀田、水亭两处的技工砌筑尾水渠护坡的干砌块石。到9月底,先后两个多月,共投入技工10385工、民工1760工,共计121145工,完成尾水渠开、运石2751立方,砌石1224.9方;溢洪道开挖石方4388.5立方,开打块石769.57立方。
  自从1964年1月5日开始,到1964年9月30日,先后9个月,共投入技工12144工、民工89233工,共计技、普工101367工,完成土方54599立方、石方11728.97立方,所用经费65105.40元。但水库工程尚未全部完成,抗台抢险以后,工程继续施工,到1964年年底,大坝涵洞有钢筋砼93立方、土方6243立方,需技工625工、普工9364工。溢洪道工程坚持25天的日夜,完成开挖工程。到1965年1月31日,共投入技工4632工、普工29088工,完成石方415立方、土方2万立方。
  1965年2月春节以后,水库三大工程项目全面展开施工:
  第一个工程项目,大坝回填和内外坡砌石。1964年1月7日开始,到1965年7月,大坝缺口回填,16300立方;大坝增高,14000立方;增筑子坝、护坡加固,共41772立方;坝体内外坡砌石6274立方。共投入技工12548工、普工58948工。7月中旬,水库开始蓄水。
  第二个工程项目,溢洪道工程,1964年1月中旬,平阳县委副书记陈常修、万全区委黄宏暖、工程主要负责人(即任续建后岙水库工程指挥部副指挥的我)等人到实地查勘,选定地点,在龙颈山自然的凹处,最低处高程16.5米,筑进水渠20米、溢洪坝15米、陡坡30米、消力池11米、尾水渠550米,共长626米,底宽22—25米,开挖面积用地37亩,拆除房屋31间,砍伐杨梅树91株,青苗赔青150亩。2月份对于民房、果树、坟墓、青苗作了赔偿的政策处理,贴偿资金5448.56元。1964年6月,进行土石方开挖,到1964年古历12月,共投入民工3400工,开挖土方27137立方、石方2660立方。1965年春,尾水渠土石方开挖和混凝土工程备料。1965年3月13日,省水利厅关于后岙水库溢洪道及涵洞技术设计批复。3月23日,护坦混凝土工程浇捣。4月11日,溢洪道、消力池混凝土工程开始坚持25个日夜,5月5日完成溢洪道进水口、陡坡、消力池砼工程C10砼600立方、C25钢筋砼342立方。接着砌进水口拦水墙、消力池护岸、尾水渠、护坦等砌石工程。溢洪道的主体工程于1965年8月基本完成,留下只有尾水渠的护坡工程。溢洪道可以使用过水,发挥抢险作用。8月19日,第13号台风在德清登陆,工程指挥部为了防止1960年事故重演,命令水库下游居民暂移,以防水危。上午9时,大暴雨倾注,库内水位高涨。下午6时,水位超过8米。水库指挥部全体成员分工坚守在大坝险段,我和姜绍均、童国力、冯绍田四人坚守大坝和溢洪道,方庆存、陈纪光坚守指挥部电话,水亭公社和后岙前村干部组织动员水库下游居民暂移安全地带,驻军部队派出岗哨,坚守大坝顶上,并统一信号,如大坝有险,鸣枪为号。傍晚7时,库内水已平溢洪道进口,7点45分溢洪道开始过水,10点溢洪道过水17公分。下半夜1点30分,溢洪道过水深达75公分,2点过水深90公分,3点以后,风力减弱,大雨停止。降雨量达到300毫米。第二天凌晨,水库内的水位开始下降。大坝经过这一次台风大雨的考验,终于是安全稳固的。这次台风以后,继续开展溢洪道尾水渠砌石工程。到了10月8日,溢洪道、进水渠、进水口陡坡、消力池、尾水渠工程全部竣工。
  第三个工程项目,放水设备。首先是涵洞改变。第一期已建的放水涵洞,水亭指挥负责人认为原放水涵洞是件砌块石体,因质量差,必须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但是水利局技术人员、工程师魏振华认为要改建涵洞,需开挖大坝右端的土方,花工太大而未决。1964年5月29日,温州专署将改建涵洞的设计上报省水利厅。1964年冬,省水利厅、温州专署水利局才同意批准放水涵洞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1964年12月23日,招集水亭公社民工500人开挖大坝右端土方,到1965年1月12日,完成开挖大坝土方6243立方。接着施工计划,一边拆除原涵洞,一边绑扎钢筋。先后十天,拆除砌石涵洞131立方费工668工。1月23日夜8时,开始涵洞工程混凝土浇捣,连续三天三夜,浇好钢筋砼93立方。2月7日(正月初六),由城东、临区、练川、榆垟、南山、宋埠、宋桥8个公社,每公社民工200名,先后40天回填好涵洞背上大坝土方6000余方。5月,浇捣进口垟头混凝土。5月23日,水库开始蓄水。6月份,建筑拉杆渠道,安装启闭机。10月8日,对启闭机房等工程竣工验收结算。放水设备自1964年12月开始,至1965年10月竣工,共投入技工1852工、民工11082工,完成土方12301立方、石方507立方、砼138立方。
  水库第二期续建工程自1964年1月开始,至1965年10月,历时一年零十个月,共投入技工25480工、民工108752工,完成土方81210立方、石方11635立方、砼1080立方,国家补助资金125000元。工程竣工以后,库容正常蓄水80万立方,可以给水库下游前爿、后岙、雅村1600亩农田灌溉,以后利用水库围田造林、养鱼等作用,有诗为证:
  龙颈山口吐长虹,旧院坑里建水宫。
  千夫万民奔腾往,三春一役汗马功。
  工效未就风波起,已建大坝被水冲。
  癸卯重阳又定计,甲辰元宵继复工。
  尾水渠道增消力,溢洪道上下苦功。
  增筑子坝砌巨石,改建涵洞钢筋砼。
  许多才智儿女汗,乙巳初冬全竣工。
  正常蓄水既抗旱,自流灌溉亦防洪。
  出口渠喷千米水,子坝顶跨一条龙。
  坝内鲢鱼戏春水,库围山色淡秋空。
  青竹林中绿又绿,杨梅树上红叠红。
  林茂粮丰鱼果足,遗爱恩波毛泽东。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本书收录了《平阳首条高速公路建设亲历记》《话说南麂岛的交通》《平阳民进老先生印象》《追寻挺进师北上抗日足迹》《谢灵运平阳诗文考述》《唐代日本圆珍和尚来平考记》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方培生
责任者
陈超
相关人物
施刚强
相关人物
苏尚昌
相关人物
唐咸通
相关人物
郑万友
相关人物
陈增绪
相关人物
郑明富
相关人物
王洪奎
相关人物
黄学卯
相关人物
项祖云
相关人物
黄加荣
相关人物
黄长溪
相关人物
郑翠娥
相关人物
黄美云
相关人物
萧冬梅
相关人物
黄彩梅
相关人物
黄珠妹
相关人物
黄爱珠
相关人物
黄玉英
相关人物
陈云妹
相关人物
黄阿云
相关人物
杨珠妹
相关人物
吴彩雪
相关人物
许丽萍
相关人物
陈常
相关人物
姜绍
相关人物
冯绍田
相关人物
陈纪光
相关人物
魏振华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平阳县委
相关机构
温州专署水利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
罗一村
相关地名
石塘乡
相关地名
后岙村
相关地名
温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