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仓古村 匾额增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187
颗粒名称: 钱仓古村 匾额增辉
其他题名: 钱仓宋代《忠节传家》、民国《合德齐寿》两匾
分类号: G122
页数: 6
页码: 168-173
摘要: 本文介绍了匾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以及钱仓这一千年古镇的丰富历史文化背景。匾额作为文字简练、寓意深刻的艺术形式,历经千百年发展,与古建筑交相辉映,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钱仓古镇因其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和众多历史文化名人而备受瞩目,其中北宋抗金英雄黄友的事迹尤为突出。黄友以忠勇著称,其兵败被俘后坚贞不屈,被宋钦宗御书“忠节传家”匾额表彰。文章通过对匾额和钱仓古镇的介绍,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地方历史文化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抗金英雄 钱仓古镇

内容

匾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中国文字最简练的结晶和汉文化高度的概括。真正意义上的匾额起源于周秦时期,历史记载,3000多年前周文王建台礼天,榜名“灵台”,就是最早的匾额。《后汉书·百官志》云:“皆扁表其门,以兴善行。”句中的扁就指匾额。匾额历经千百年后,至明清直到民国,达到空前的发展和使用。
  匾额一般为横式字牌,悬挂于建筑物的门头或厅堂、亭园等处。多以木刻为主,边框往往装饰有雕刻纹。匾额上的字数多为四、三、二字,也有更多字数的,书法以楷书、行书为主。文字虽少,但隽永经典的词语,深奥含蓄的寓意,再加上优美的书法和精湛的雕刻艺术以及漆艺,使观者无不肃然起敬,受益匪浅。在古代建筑中,随处可见匾额,往往装饰在建筑物最显眼的地方,犹如画龙点睛一般,与古建筑交相辉映。匾额既可与诗情画意的楹联相配,又可与忠孝节义的牌坊相配,可见其功能的多样和使用的广泛。但目前更多的匾额现藏于民间,我们应予以更多发掘,以使其呈现于世人面前。
  千年钱仓人文荟萃
  钱仓是个千年古镇,而钱仓命名,始于五代,北宋时即为温州四大镇之一。清乾隆《平阳县志·古迹志》载:“以石罅中有钱流出,故名。一云:吴越钱王游此。”宋曾名“前仓”,宋陈与义有《泛舟入前仓》诗可证。至清又改称钱仓。明、清两代,这里为钱仓镇。明隆庆五年(1571)冬,为防御倭寇,建堡于此。民国初年废镇,属小南乡十三都,归隶慕贤西乡。民国至解放后为钱仓镇。2011年,撤销钱仓镇其行政区域并入鳌江镇。
  钱仓风景秀丽,名胜古迹众多,座落在钱仓的凤山(又名清华山),自古便是温州南部的名山大川,地方典籍历有记载。更是钱仓风景荟萃之地,这里景色优美,古迹众多,如凤冠岩、凤山寺、摇动岩、龙虎岩、金钱会起义遗址、史伯璿墓、宝胜寺双塔等等。
  在民国《平阳县志·金石志》中,记载摩岩题刻,要算钱仓凤山最多,共四十九条;宋26条、元3条、明7条、清5条,不具纪年的8条,占老平阳县摩岩的四分之一强。所镌之铭文,少则二字,多则303字。历代名人、文人如宋代许景衡、王十朋、宋之才、张师敏、黄本英、林待聘、林淳厚、刘恭夫,元代陈高、曾子白、史伯璿,明代马性鲁、蔡芳、何白、方鹏、郑思恭,清代张南英,潘耒、郭仲岳、张盛藻等,都曾留下足迹与诗句,并在这狭小的地方,竟有如此稠密的历代名人题刻,实属罕见。
  名人是一个地方宝贵的资源,历史的长河造就了历史名人,但历史名人在今天并不仅仅证明着历史。而且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作为每个朝代的精英和表率,在某种程度上左右着民族的价值观,他们的行为和作品,是特定历史时期文化构建的重要部分。历史文化名人是文化的浓缩,其事迹、遗迹和作品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文化的载体,他们已成为“民族精神的最大标记”,是文化的标志和象征。
  钱仓之所以在历史上出名,不仅它是千年名镇以及这里的名山缘故,更是因为由于此地的众多历史文化名人的出现而显示出深厚的文化渊源,著名北宋的爱国将领进士黄友,进士林待聘家族,元代著名学者史伯璿等以及众多进士群体,以及抗日将领谢力虎曾经在史书千古留名。
  抗金英雄忠节传家
  钱仓的历史文化名人,首推黄友。黄友,他是一位真正值得大写一笔的北宋抗金民族英雄,黄友(1038—1126),钱仓梅浦人,字龙友,少有大志,十五岁入太学,语同辈曰:“大丈夫不能为国立功,亦造化中赘物耳!”崇宁五年(1106)登进士第,曾先后任永嘉、瑞安县主薄,金华县令,后因战功,擢拔为干办燕山路安抚司公事,加直秘阁澶州通判,晋直秘阁、制置司参谋官。在任期间,他廉洁奉公,深受当地人民爱戴。靖康元年(1126),黄率军三千夺榆次,得粮万余斛。因上司督战急促,大军进榆次十里,黄友发现地形不利,急报主将要求移军,不被采纳,第二天陷入金兵重围,矢石如雨,士卒奔溃,友“矢尽道穷”,兵败被俘。敌将和尼劝降不果,怒将友倒竖,全身涂以腊油,活活烧死。遇害时年仅四十七。
  黄友牺牲噩耗传到汴京,满朝震惊。宋钦宗也为之感伤不已,赞扬黄友的忠勇,并亲笔为其御书写了“忠节传家”匾额四个字给予表彰,并加赠黄友为“谥中大夫”(从四品),并官其后代八人。其制词曰:“朕设用命之赏,励介胄之士,有能赴汤蹈火,徇国家之急,必加旌劝。况久服武事信任良材之臣乎!尔筹略有闻,尝佐元帅,缘庙谟之失策,致榆次之偾师,矢尽道穷,执节不挠,特优赠典,用慰忠魂时。靖康丙午(1126)八月十五辰时(印)敕命之宝。”后黄友在《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一忠义七,与明嘉靖、清雍正、民国《浙江通志》,明弘治、万历、清康熙、乾隆《温州府志》,与明隆庆、清康熙、乾隆、民国《平阳县志》中俱有传记与记载。黄友著作有《黄徽猷诗集》。
  “忠节传家”之意,忠,指黄友对国家(大宋朝)的忠诚,他对国家尽忠尽力忠心耿耿为之奉献,最后为国捐躯。节,指气节,坚持正义、宁死不屈的品质。黄友被俘,只要他愿意投降金国,那么高官厚禄以后没有任何问题,但是黄友选择以死报国,宁死不降。传家指的是宋钦宗希望黄友的后人能把黄友精忠报国的精神永远流传下去,发扬光大。现浙南地区的一些黄氏宗祠(鳌江外浦、苍南龙港)都有此匾额,尚存御书、敕书文本。
  《宋史·黄友传》载:“(黄友)尝语子弟曰:‘天下承平日久,武事玩弛,万一边书告警,马革裹尸,乃吾素志。他日收吾骸,足心黑子为识也。’其忠诚许国,根于天性如此。”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黄友之所以精忠报国,与他的家庭教育,良好的家风有关,他的母亲,夫人俱是有很高文化修养的人,都会写诗。1094年,黄友15岁,年初母亲郑氏写诗勉励黄友……知汝负天材,误失不为错,经史多贯串,德业加磨琢……文行天所佑,仙桂在掌握。衣锦归故乡,双亲乃欢跃。陈氏曾写《贺新郎》词勉之:“扬鞭此去关山阻……王事维艰身莫惜,便招开秦风熙河路。归奏凯,庆明主。”
  父慈子孝合德齐寿
  民国时期,钱仓出了个谢静斋谢力虎父子,对钱仓古镇文化保护出力颇多。父亲名谢静斋(1877—?),原名卿安,号前僧,别号秋月轩老人,少攻八股文,习举子业,曾与王理孚同学于青华山别院(钱仓山),后屡试不第,遂弃举业,先后于“逢源”“崇实”各校任职,后创办“钱镇小学”,并专门研究医术,遍读中医经典,技艺大进,行医乡里,其对“贫病之家”不收诊费,深受当地乡人好评。著有《钱镇堡笔记》与《秋月轩雁山杂咏》。
  儿子谢力虎(1900—1950),陆军少将军衔,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三期毕业。别字撼山,别号舞庭,平阳钱仓人。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广州黄埔军官学校第二期教官。1924年11月任广州黄埔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步兵科第一队副区队长等职。1926年随军参加北伐战争。1929年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第二总队中校队长等职,1937年抗战爆发,谢力虎奉命率部参加淞沪大会战,其所属部队英勇奋战,多次打退日军的进攻,并击沉日军舰艇一艘,后终因敌强我弱,以寡敌众,奉命率部撤退。但是在这场激烈生死战斗中,谢力虎身负重伤,终生致残。谢力虎1947年2月入陆军大学乙级将官班学习,1948年4月毕业。著有《昼夜间野外战斗笔记》《野外教育》等。
  谢力虎在外从戎多年,但却能为官清廉,其在钱仓老家仅有五间平房宅第,小小门台与普通民宅无异,在乡人中口碑不错。1936年,谢力虎父母谢静斋夫妻六十花甲大寿,时任委员长蒋中正赠“合德齐寿”匾额,国民党元老于佑任题词“燕桂阶争馥,海筹岁平添”,张学良题词:“祥光階老”,军政部长何应钦题词“春城夏国宜家受福,紫芝朱草光辉盛昌”。中央军校教育长张治中题词“庚婺同明”。中央考试院长戴传颐题词“君子康宁,王母多福,积善有徵,受命无极”。另外中央教育长王柏龄、大员朱培德、刘峙、姚琮、陈蔚等都有贺词。还有诸多当时地方文化名人刘绍宽、黄光、王理孚都写诗以表祝贺,一时间真是名人荟萃。
  蒋中正题词“合德齐寿”匾额,“合德”二字解释为1.犹同德。2.符合道德,合乎道德。合德出自汉、王充《论衡·谴告》。“天人同道,大人与天合德。”唐黄滔《御试良弓献问赋》:“乾坤与之而合德,夷夏有之而一贯。”此为合乎儒家做人的道理与方法,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待人接物,则往来处置无不合度,所谓“德造其极之谓圣,圣极其妙之谓神”。这可以说达到了做人的至极。“齐寿”,指的是夫妻同寿。蒋委员长的“合德齐寿”匾额高度赞扬谢静斋的其为人处事之道与在其地方的贡献,当然,这也与其子谢力虎的职位努力不无关系,我们也毋庸置疑。总之,一位地方绅士的寿诞能得到当时最高领导人匾额奖励非常不简单。但是非常遗憾的是,此匾额在文革中被烧毁破坏。
  千年古镇,风雅钱仓,历史上,宋钦宗为黄友“忠节传家”匾额四个字给予表彰,与民国最高领导人蒋中正为谢静斋题词“合德齐寿”匾额为钱仓地方增添了许多荣耀与光彩,这是钱仓地方珍贵的历史文物与文化遗产,而且这两个匾额内容寓意深远,包含着儒家修身立德为人处世之道,弘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及良好道德。同时也体现了时代的特色与特点,其丰富内涵也不过时,值得我们今人学习与思考。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本书收录了《平阳首条高速公路建设亲历记》《话说南麂岛的交通》《平阳民进老先生印象》《追寻挺进师北上抗日足迹》《谢灵运平阳诗文考述》《唐代日本圆珍和尚来平考记》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蔡新祥
责任者
周秦
相关人物
许景衡
相关人物
王十朋
相关人物
宋之才
相关人物
张师敏
相关人物
黄本英
相关人物
林淳厚
相关人物
刘恭夫
相关人物
郑思恭
相关人物
张南英
相关人物
郭仲岳
相关人物
张盛藻
相关人物
谢力虎
相关人物
宋钦宗
相关人物
谢静斋
相关人物
于佑任
相关人物
张学良
相关人物
何应钦
相关人物
张治中
相关人物
戴传颐
相关人物
王柏龄
相关人物
朱培德
相关人物
刘绍宽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钱镇小学
相关机构
陆军大学
相关机构
中央军校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温州市
相关地名
钱仓镇
相关地名
鳌江镇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
瑞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