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老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179
颗粒名称: 城中老宅
分类号: G112
页数: 3
页码: 145-147
摘要: 本文介绍了平阳城内几处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深宅大院,包括祝宅、陈宅、来宅、项宅、原图书馆(现县博物馆)、戈玉炎医师住宅、夏家老屋和伍宅。这些大院体现了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展示了当地名士绅和文化名人的居住和生活情况。文章还描述了这些大院的建筑特点和历史背景,以及它们在解放后的变迁和现状。这些大院不仅是平阳古民居的代表,也是平阳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文化遗产 拆迁改造 平阳县

内容

城内五显殿街中段的祝宅,该房主人是祝亮,教书职业。房子大约建于光绪年间,坐北朝南,门台宽阔,左右有门台厢房,是供值更下人住宿之处。进门台是大天井,全部铺大石板,正房七间开间。中堂就是温州俗称“上间”,跨度特别大,在平阳房屋大院里首屈一指。中堂宽度可以让万全洋任何一只“河厢船”自由掉头,就中堂宽大而驰名平阳。上辈人一但谈起平阳大屋,必说祝宅,名闻遐迩。左右相向三间厢房,东首厢房后还有口水井。该房屋在1997年昆阳镇旧城改造中被拆,殊为可惜。
  五显殿街的陈宅,原政协秘书长陈崇贵先生祖屋。坐东朝西,面向五显殿街。五间开间,边有平房厢房,但正栋后半间比前半间流水少一些,就是檐头有稍微抬高,形成后间暗楼阁,在旧城改建中拆掉。这条街上还有县仓大院,民国县长张韶舞在镇压钱库大刀会起义后,在里头的戏台上展览过砍下来的人头。对过还有后来做过粮食局的大房子,面积也是超大。
  五显殿街的来宅,门台朝东开在五显殿街,而正屋七间,坐北朝南门,前有很大的道坦。后门有一个水井,据传在土地革命时期,红军三打平阳城中,有两位战士被国民党保安团追杀,牺牲于此水井中。来宅祖上是开打金店的。城关大拆建时,民工曾在来宅范围地下挖掘出两罐金银元宝,后交由政府。来宅后人在拆建时只住了一斗小屋。平阳著名的妇产科大夫项芬医师在此居住很久。
  白石街原钱承恩馄饨店后面有项宅,五间开间,门台至正屋有几十米,种满了柑树水果。原昆阳铁笔蜡纸刻字第一人项锦云先生是屋主后人之一。
  西城下原来的图书馆,就是现在县博物馆所在地,坐南朝北。门台进去两边厢房,有檐廊。上个世纪60年代,经常在此布置展览。正屋五间开间,高大气派,房屋用料考究。中堂放书报架,供读者阅读。两边正间五间头都是书库。西首正屋窗户改成借书登记处,著名书法家张鹏翼老先生当年就经常在这里做借书登记工作。后面有厢房、花园。张老住就在后面西厢房,此院子还住过郑立于、范少波几位文化名人。该大宅解放初期为当时城关纸行游义成老板游聚松先生的保留房,后被调出,住西门机修厂的平房,后又再调至印刷厂隔壁的王宅。文革结束,游家要求政府落实政策,归还图书馆房屋,搬进居住多年,后协商补偿解决。
  白石街五显殿街口名医戈玉炎医师住宅,坐南朝北,左右有横厢,天井甬道大石板铺就,屋内全是地板。虽是只有五间开间,但因在白石街上,且又用料厚实,在拆迁前还是相当规整,连檐头的瓦当缺损的也不多。
  白石街“打银林”夏家老屋。坐南朝北,面向白石街。七间开间,前面左右有横厢,原来城关诊所用隔中堂的西首一半,东首一半原中国银行支行行长陈思枢和夏家亲戚潘家共同居住,可见规模。
  解放街现仙坛楼原址是伍宅,处在城关镇中心地带。解放后被用作三八厂。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本书收录了《平阳首条高速公路建设亲历记》《话说南麂岛的交通》《平阳民进老先生印象》《追寻挺进师北上抗日足迹》《谢灵运平阳诗文考述》《唐代日本圆珍和尚来平考记》等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