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地区畲族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176
颗粒名称: 北港地区畲族概况
分类号: K825
页数: 6
页码: 134-139
摘要: 畲族,作为中国众多民族中的一员,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系统和生活习俗。尽管历史上曾遭受歧视和压迫,但畲族人民以坚韧不拔的精神,通过勤劳和智慧,逐渐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条件。从游耕到定居,从被歧视到被认可,畲族的发展历程充满了艰辛和奋斗。本文详细描述了畲族的历史渊源、生活状态、社会地位以及民族特性,展现了畲族人民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的精神风貌。
关键词: 畲族 民族语言 民族特性

内容

畲族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畲族有自己的语言,其语音、语调、语法、构词、词汇均有自身特色,自成系统,属于汉藏语系。但畲族没有记录本民族语音的文字,通用汉字。
  据《畲族史源》载:“畲族始祖名龙麒,系高辛氏第五子,以战功受封盤瓠王,其生三男一女,长子盘自能,次子蓝光辉,三子雷巨佑,一女招婿钟志琛。”苍南《雷姓宗谱》载:“唐光启二年(886),盘蓝雷钟李有三百六十余丁口,从闽王王审知为向导官,由海入闽,至连江马鼻道登岸,时徙罗源大坝头居焉。盘王碧一船被风漂流,不知去向,故盘姓于今无传。”畲族自广东潮州府凤凰山发祥地出发,初居罗源,后经闽北之福鼎陆续迁入原本为汉族聚居之地的平阳西部等地山区,繁衍生息,现为平阳县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从北港畲族的迁入史料记载表明,福建罗源为其发源地。
  畲族的称谓,经历了由蛮的泛称和畲瑶并称,及以瑶代畲、以苗代畲、以黎代畲,而后统一专称为畲的一个复杂过程。《平阳县志》(1993年版)载:“解放前,畲族对自己的族称尚不明确,一般认为系出高辛,但也有认为‘实出黄帝之世’,民间或认为是苗族。”解放前,畲族的社会地位低下,民国《平阳县志》称“与宁、绍之堕民、丐户……仿佛相类”,备受歧视。1950年,周恩来总理亲自审阅了平阳《雷氏族谱》。1953年,国家民委派出畲族民族识别调查研究小组,分赴浙江景宁等县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畲民族别调查。1956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认定畲族为单一少数民族,确定平阳的蓝、雷、钟姓及部分李姓属少数民族,统一的族称为“畲族”。
  畲族有自称,平阳畲族自称“山哈”。“哈”为客人之意,即山里的客人。畲族是以刀耕火种为主要特征的农耕民族,是一个不怕吃苦、富有创造精神的民族。畲民大多散居山区,搭寮而居,依靠租种官山和地主山场聊以为生,承受官府的层层勒索,还有汉族地主、流氓恶棍的盘剥,过着“种树还山,种菁为活”、“受民田以耕”的凄苦生活。有清一代,浙江官府多次以颁发告示或立碑的形式,明令禁止对畲民的歧视。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五月十六日《平阳衙门首永禁告示》云:“闽浙总督院部批:据平阳县、瑞安县畲民雷起定、雷文显、蓝文贵、雷阿七、钟宗法等呈称,定等畲民系出高辛之后,赐姓敕居各处,山开为田以供,赋税,不编丁甲,不派差徭,历朝成例,各省皆然……但法久弊生,瑞平各都里保地棍阳奉阴违,每多借端勒索,稍拂其意,即行捏词告害,以致穷畲迁徙流离,山田荒废,国赋无归……嗣后,如有各都里保地棍依昔借端科派畲民甲丁、差役以及采买杂项者,许即指名呈控重究,以凭正法施行,断不宽贷。各宜凛尊,毋忽特示。”清嘉庆七年(1802),平阳县正堂据畲民雷尚春等呈请,在县衙门口立石碑,示仰居民人等不许扰害畲民。从上述“告示”,可见当时畲民困顿不堪之状。民国十二年(1923),胡先骕在《浙江温州处州间土民畲客述略》一文中描述道:“每每彼所开垦之地,垦熟即被汉人地主所夺,不敢与较,乃他徙。故峭壁之巅,平常攀越维艰者,畲客皆开辟之。”坚忍不拔的畲民,用烧草木灰、割青蒿等,以改良土壤,率先自福建引种番薯,并栽茶植麻,开山造林,历经几朝几代艰苦不懈的耕耘,将荒山野岭改造成宜居山乡。民国二十三年(1934),许蟠云在《平阳畲民调查记》中感叹,“该民族虽无文化可言,顾其聪明才智,殊不亚于汉人,且其勤俭笃实之德性,团结互助之精神,远非汉人所能及”。
  畲族是一个善良、诚实而勇敢的民族。在日常的耕作中,畲民“无论男女,黎明即起。早饭后即携工具或背婴儿赴田间劳作,或入山砍柴、采茶、挑担、拔草”。明清时期,畲民迁入平阳北港时,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早为当地汉民占有开发,畲民只能结庐深山,靠狩猎野兽和伐薪烧炭向汉民换取铁制生产工具,以及生活必需品。清乾隆二年(1737),闽浙总督郝玉麟、福建巡抚卢焯具奏,认为“普天之下最善良者莫畲民若也,男耕女织盍,恪守法纪,其风俗近古。”《平阳畲民调查记》记述道:“畲民秉性,诚实浑厚,与汉人交易,分文必偿,与人约,必实践。其待宾客,切实淳厚,少虚伪之客套。……商店以其不失约,不短欠,认为好主顾;地主以其不抗租,不欠粮,引为良佃户。”同时表述畲民“怯于私斗,勇于公愤。遇有外侮,得族长许可,即团结共赴战场,虽全家赴难,亦所不惜”。
  作为一个“力本务农”的民族,畲民为了逃避繁重的苛捐杂税和地主欺诈,长期以来无奈地选择了一条艰难的游耕农业状态。直到清代中叶之后,广大畲民傍山而居,有了比较稳定的农耕生活。但在封建专制统治的乱世下,畲民依然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并没有真正改变畲民被欺凌、受剥削的窘迫处境。“畲客人”、“畲客公”、“畲客婆”等侮辱性的称呼依然不停,一句“蓑衣当被盖,火熥当棉袄,蕃茹丝吃不饱”的民谣,是当时畲民困厄生活的一个形象写照。
  在新中国,国家宪法明确规定:“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民族团结的行为。”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人民政府在畲族地区进行了土地改革,广大畲民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农具等生产资料,彻底告别了“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式,确立了畲族在祖国大家庭中的民族平等地位,北港畲族人民的社会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现今,汉族跟畲族及其它少数民族早已实现了民族大融合,畬乡的建设和畲民的生活已经蒸蒸日上了。
  北港地区畲族的迁徙概况:
  蓝姓畲族迁徙
  蓝姓以邑为氏。战国时期中山国的宰相诸,因封地在蓝(今河北迁安)而氏。畲族的创世祖盘瓠的次子蓝光辉,为畲族蓝氏之开宗始祖,因受封护国侯,居处汝南,望出汝南郡,名“种玉堂”。
  明嘉靖年间(1522-1566),蓝良得、蓝良足、蓝良富三兄弟(蓝昆冈之四世孙)自福建罗源大坝头迁居平邑北港青街王神洞肇基,为王神洞蓝氏始迁祖。宗祠坐落于苍南莒溪镇乌岩内村。
  明万历年间(1573-1620),蓝千益、蓝千友昆仲自福建罗源卯山仔迁居北港朝阳李家山肇基,为朝阳蓝氏始迁祖。宗祠坐落于苍南莒溪镇乌岩内村。
  明万历年间(1573-1620),蓝种松、蓝种柏昆仲(蓝昆冈苗裔)各携考妣骸骨自福建罗源分迁平邑北港青街王神洞、闹村东湾肇基,为王神洞、东湾蓝氏始迁祖。其弟蓝种棋迁居闹村凤岭脚,为凤岭脚及北山蓝氏始迁祖。宗祠坐落于苍南莒溪镇垟尾村。
  明万历年间(1573-1620),蓝久裕(1590-1642)自温州文成(祖居罗源)迁居平邑北港青街坭山,为坭山蓝氏始迁祖。宗祠坐落于文成县桂山乡水坑村。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蓝元谷自福建罗源迁居平邑北港闹村马湾内肇基,为马湾蓝氏始迁祖。宗祠坐落于苍南莒溪镇乌岩内村。
  清康熙年间(1662-1722),蓝必兴自温州文成双桂新处迁居平邑北港顺溪,分衍朱山、苔湖、山门大湖,为其地蓝氏始迁祖。宗祠坐落于文成县桂山乡水坑村。
  雷姓畲族迁徙雷姓以国为氏。炎帝神农氏之九世孙方雷氏,被黄帝封于方山(今河南嵩山一带),建立诸侯国,其子孙因国为氏,复姓方雷,后分为两支,一支姓雷,一支姓方。雷氏属冯翊郡,名“谦让堂”。
  明嘉靖年间(1522-1566),雷明海自福建罗源迁居平邑北港闹村李岙凤岭脚肇基,为李岙雷氏始迁祖。现其派下有480余人丁。宗祠坐落于李岙凤岭脚,始建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
  明万历年间(1573-1620),雷法罡(1594-1654)自福鼎县牛埕下(原居罗源)迁居平邑北港青街黄家坑,为黄家坑雷氏始迁祖。
  明万历年间(1573-1620),雷仰舞(雷永祥之从子)自福建罗源大坝头迁居平邑北港青街王家坑,派衍朱山、吴垟、溪南等地,为王家坑雷氏始迁祖。
  清顺治八年(1651),雷明萼、雷明山兄弟(雷永祥之孙)为避陈仓乱,自平邑桥墩黄坛口(祖籍罗源大坝头)分别迁居平邑北港青街章山、九岱肇基,为青街雷氏始迁祖。
  清顺治年间(1644-1661),雷明寿(雷景通之十三世孙)自浙江处州景宁岭根(原籍福建罗源)迁居平邑北港朝阳李家山肇基,派衍闹村田寮,为李家山、田寮雷氏始迁祖。
  钟姓畲族迁徙
  钟姓以邑为氏。春秋时,晋之贤者伯宗之子州犂,自晋奔楚,仕至太宰,食采钟离(今濠州),子孙因邑为氏。钟氏以项羽将钟离昧之次子钟接居颍川长社,为钟氏开宗始祖,望出颍川郡。
  明嘉靖年间(1522-1566),钟百户自福建罗源大坝头经福鼎县管阳后溪转迁平邑北港朝阳溪边蕉坑肇基,为蕉坑钟氏始迁祖。传至五世,派衍北港各地,钟君朱迁居闹村中兴马湾,钟君发迁居怀溪小岭头,钟君罗迁居青街国宋。宗祠坐落于朝阳蕉坑。
  明嘉靖年间(1522-1566),钟天赐自福建罗源大坝头迁居平邑北港山门旺庄大岭外肇基,为旺庄钟氏始迁祖。宗祠坐落于苍南昌禅中岙。
  明崇祯年间(1628-1644),钟应源(钟天赐之孙)自山门旺庄迁居本乡晓坑黄山头,派衍晓坑徐垟,为黄山头、徐垟钟氏始迁祖。宗祠坐落于苍南昌禅中岙。
  清康熙二年(1663),钟奇元(钟百户之六世孙)自福建罗源罗彭里进山迁居平邑北港五十都陶岙门前,为陶岙钟氏始迁祖。
  李姓畲族迁徙
  北港畲族中的李姓,由汉族演变而来,属陇西郡。
  据福鼎深垅、苍南华阳李氏宗谱、苍南莒溪上村畲族宗谱记载,李氏先祖传至李恒升之子李廷玉,于明景泰四年(1453),因倭寇侵扰,逃难至福州汤岭(连江县潘渡乡贵安村),寄寓蓝色艳之家,后入婿畲族。因继承母姓之语言和习俗,成为畲族李姓之始祖。
  明天启六年(1626),李敬李(李廷玉之八世孙)自福鼎白琳大白岩迁居平邑北港晓垟大田下肇基,为晓垟大田下李姓畲族始迁祖。
  明崇祯元年(1628),李振三(李廷玉之十世孙)自福鼎白琳大白岩迁居平邑北港维新庵基(杨光村)肇基,派衍顺溪顶潭(只音村)、小白云山,为庵基、顶潭、小白云山李姓畲族始迁祖。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本书收录了《平阳首条高速公路建设亲历记》《话说南麂岛的交通》《平阳民进老先生印象》《追寻挺进师北上抗日足迹》《谢灵运平阳诗文考述》《唐代日本圆珍和尚来平考记》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潘孝平
责任者
蓝光辉
相关人物
雷巨佑
相关人物
钟志琛
相关人物
王审知
相关人物
周恩来
相关人物
雷文显
相关人物
蓝文贵
相关人物
雷尚春
相关人物
向汉民
相关人物
郝玉麟
相关人物
蓝良足
相关人物
蓝良富
相关人物
王神
相关人物
蓝千益
相关人物
蓝千友
相关人物
于文成
相关人物
蓝元谷
相关人物
雷明海
相关人物
雷法罡
相关人物
雷永祥
相关人物
雷明
相关人物
雷明寿
相关人物
钟君朱
相关人物
钟君
相关人物
钟天赐
相关人物
钟应源
相关人物
钟奇元
相关人物
李恒升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瑞安县
相关地名
温州市
相关地名
河北省
相关地名
桂山乡
相关地名
福鼎县
相关地名
连江县
相关地名
贵安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