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165
颗粒名称: 我的中学
分类号: K825
页数: 2
页码: 111-112
摘要: 本文回忆了作者在南麂岛读书的经历,从小学到高中,期间经历了老师资源的匮乏和教室条件的简陋。虽然当时没有高考的概念,但老师们的教育和自身的努力为后来的高考打下了基础。最终,班级中的学生们在高考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老师们也成为了学生们的战友或对手。这段经历让作者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并珍惜那些曾经陪伴自己成长的老师和同学们。
关键词: 个人自传 陈兴华 平阳县

内容

与现时的孩子们“从幼儿园起就瞄着高考”的情形不同。我们读书,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到进入高中,是没有高考这一说的。甚至初中毕业时,还不知道接下来还有书读。在游荡完一个暑假,又悲切地送走毛主席,然后又开心地庆祝了“四人帮”之粉碎以后,一帮从小玩到大的小伙伴再次坐到一个教室里读书,哦,这是高中。
  高中毕业三十年的时候,我曾跟同学们说过,“我们全班三十多年来最大的成就是什么?就是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老师!”我是在南麂岛读的书,当时岛上办高中的时候,师资空白的,初中的老师(我们读小学时的小学老师)跟上来一些,刚刚高中毕业的哥哥们招了一些,就这样教了起来。这些哥哥老师后来成了我们高考考场上的战友(或对手?)。
  高中读到一半多的时候,有消息传过来:大学可以考了。不久,第一位哥哥老师考上大学走了(现在他在大学当校长,是我们班级的最高成果了吧)。
  我们的老师不仅有从小学教到高中的,更有教过许多不同课程的。方老师小学是我的班主任,教我语文,另兼音乐,初中时教物理,讲授加速度时有一句话:“子弹从枪膛里射出去。”一走神讲成了:“枪从枪膛里射出去。”同学们至今记忆深刻。到高中最后一年,方老师教我们有机化学。
  读高中时,我们的教室是一处部队调防后废弃的营房,位置在现在南麂边防派出所的东侧。原先是部队农场的房子,离我们原先的校舍有将近一公里的样子。记得在一次作文中我这样写过我们的校园:我的校园不算高级,但绝对够大,校舍沿宽阔的车路排开,东西绵延一公里,背后靠着青山,前面是辽阔的大海。实际的情形就没有那么浪漫了:那是两间用方块花岗石砌的平房,窗户不仅没有玻璃,甚至有些木框也是残缺的,冬天风大,我们找石块把它堵上,这样,教室里就变得乌洞洞的。我个子高,坐后排,做点小动作什么的老师根本发现不了。
  学校旁边有一个池塘,没有名字,有好事者名之曰“未名湖”,以前有人问我在哪里读的书,我说我的校园里有个未名湖,那人一脸敬佩地说:哦,厉害厉害!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本书收录了《平阳首条高速公路建设亲历记》《话说南麂岛的交通》《平阳民进老先生印象》《追寻挺进师北上抗日足迹》《谢灵运平阳诗文考述》《唐代日本圆珍和尚来平考记》等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