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试复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162
颗粒名称: 初试复试
分类号: K825
页数: 2
页码: 108-109
摘要: 本文叙述了作者在1977年参加平阳县高校、中技招生文化审核初试和复试的经历。初试中,作者因笔丢失而紧急购买,最终顺利参加考试。复试中,作者通过猜测和灵活运用知识,成功完成了考试。最终,作者和姐姐都成功上榜,实现了上大学的梦想。这段经历不仅考验了作者的应变能力和知识储备,也让他深刻体会到高考的重要性。
关键词: 个人经历 卢剑平 平阳县

内容

初试的正式名称是平阳县一九七七年高校、中技招生文化审核,当时苍南县还没从老平阳县析出,参加初试有一万多名考生,选拔百分之十参加正式高考。我的考点在平中的四号考场,第一场是语文考试。铃声响过,开始答卷,我一摸衣兜,咦,笔呢?早上出门时,衣兜里放了一支换了新笔芯的圆珠笔和两毛钱,钱还在,笔怎么就没了呢?再仔细摸了摸口袋,原来衣兜底部缝接处有个破洞,笔什么时候掉了也不知道。我举手,监考老师听说后,让我赶紧去校门口的小店买,我一路跑得飞快,花了一毛三分钱买了支笔,又跑进教室答卷。若干年后,我担任平阳县招委会主任,高考的保密工作、流程管理十分严格,如果出现这样的事是严重的违规,必须做出相应的罚则了。约莫一个月后,平阳县有一千多名考生参加浙江省高校招生考试。考试前每个考生都要填写一份承诺书,给定的一句话是:“一颗红心,两种打算,勇敢地站出来让祖国来挑选!”可以与现在银行理财产品协议上必有的一句话:“本人已阅读……完全知晓产品风险,愿意并能够承担风险”相媲美。记得当时老师教我们的考试策略是:不留空白,答不出的就猜。在语文考试时,我猜对了一题,将《齐人攫金》翻成白话文,我不认识“攫”这个字,题目并不要求注音,我通过上下文的联系,猜出了词义;猜错的是成语“高屋建瓴”的“建”的词义解释,这个成语在当年的文章里很常见,但从来没有拆解分析,情急之下就解释为“建筑”。复试的作文题是《路》,我引用鲁迅的“世上本没有路,走的路多了,变成了路”,演绎为科学探索之路,算没有跑题。通过复试的考生名单张榜在县城人民大会堂广场的转角墙上,围观的人很多,县城很小,熟人不少。我和大姐挤在人群里,看到我俩的名字都在红榜上,忍不住拍手雀跃,引来许多羡慕的目光。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本书收录了《平阳首条高速公路建设亲历记》《话说南麂岛的交通》《平阳民进老先生印象》《追寻挺进师北上抗日足迹》《谢灵运平阳诗文考述》《唐代日本圆珍和尚来平考记》等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