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阳郭下求法访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151
颗粒名称: 在平阳郭下求法访经
分类号: K825
页数: 3
页码: 86-88
摘要: 本文通过对唐代公验制度的介绍,分析了圆珍入唐求法时面临的困境和所采取的策略。圆珍作为外国僧人,在唐朝政府的严格管理下,通过取得公验等通行公文,顺利完成了赴唐求法的行程。文章还依据《圆珍传》等史料,详细描述了圆珍在温州平阳的行程和求法活动,揭示了他对佛教文化的热爱和追求。此外,文章还通过对比史料和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圆珍的行程进行了考证和补充,为研究唐代中日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资料。
关键词: 文化交流 佛教研究 历史学

内容

公验,是由唐朝官府发放,州府以上官员签署,并钤有官府印鉴,具有法律效能的通行公文。程喜霖《唐代过所研究》说:“公验,又称公凭、路证。在唐代政治社会生活中广为使用,凡离开本县本州,无论投亲访友,或行医治病,还是经营生计都须持路证、过所,才能出入关津,与今日出国人员离境护照相类似。”
  圆珍入唐时,正值唐武宗灭佛,“会昌法难”后八年,唐朝政府“禁佛运动”虽然有所收敛,但仍禁止私度僧尼,对僧人通关管理甚严。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载:“唐宣宗时,中书门下奏:若官度僧尼有阙,则择人补之,仍申祠部给牒。其欲远游寻师者,须有本州公验。”本国僧人通关过境犹如此,何况圆珍是外国僧人。
  史载圆珍入唐时,曾用汉文写有游唐日记《行历抄》,详细记录了他从福建福州连江登岸,至温州、台州、越州、长安的一路见闻,但此书早已亡佚。所幸的是,圆珍晚年朋友日本汉学家三善清行撰写的《天台宗延历寺座主圆珍传》(以下简称《圆珍传》),至今犹存。《圆珍传》引用了《行历抄》中的大量原材料,虽然作者因己所需而断章摘句,前后不连贯,但亦能断断续续勾勒出圆珍在温州平阳的行踪,弥足珍贵。
  《圆珍传》载,圆珍在仁寿三年(853)八月初九,随新罗商人王超,于日本鸣浦放船入海来大唐,不料十五遇东南风,船只被风飘至福建的福州连江,因此登岸。十六入福州城,具状申州,取得验牒,“九月二十,辞使向北,十月中旬入温州界,过江口镇至横阳县,停住郭下相看,县官丞将仕郎许邴给两只船,差二人夫送至州下”。
  福州的马尾港至现在平阳县鳌江港约为155海里。据当代学者白化文《行历抄校注》里的《圆珍求法行历图》,圆珍从福州到温州是走海路,旧时木帆船顺风挂帆,无风摇橹,圆珍一行人从九月二十出发,十月二十六在横阳县江口镇登岸,在海上足足走了一个多月。
  据《日本国求法僧圆珍目录》载,圆珍此行曾于横阳县张德真宅求得《大宝积经》一卷、《金刚经论颂》一卷、《四分律》《羯磨经》各一卷。据此可知,圆珍至横阳县,并非求得公验即匆匆离去,而停住郭下求法访经。另据永嘉县官府发给圆珍的公验,签署时间为十一月初六,说明停留平阳多有时日。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本书收录了《平阳首条高速公路建设亲历记》《话说南麂岛的交通》《平阳民进老先生印象》《追寻挺进师北上抗日足迹》《谢灵运平阳诗文考述》《唐代日本圆珍和尚来平考记》等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