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挺进师北上抗日足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139
颗粒名称: 追寻挺进师北上抗日足迹
分类号: G219.24
页数: 7
页码: 65-71
摘要: 本文详细记述了2005年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北上抗日67周年而进行的“追寻红军挺进师北山抗日足迹”采访活动。活动由平阳县委宣传部、温州广播电视总台、温州都市报联合主办,作者有幸参与其中。活动跨越安徽、江苏、浙江三省,行程4500公里,搜集了大量珍贵文物和史料。文章特别关注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抗战中的历史贡献,以及粟裕将军和张文碧将军等杰出将领的英勇事迹。通过对历史现场的回访和与老将军的访谈,文章展现了挺进师北上抗日的艰辛历程和辉煌战绩,弘扬了抗战精神,对后人具有重要的历史教育意义。
关键词: 抗战精神 皖南事变 新四军

内容

2005年是我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及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北上抗日67周年,为了缅怀挺进师抗战英烈,弘扬抗战精神,平阳县委宣传部、温州广播电视总台、温州都市报联合主办了“追寻红军挺进师北山抗日足迹”采访活动,而我很荣幸能够参与其中。我们沿线采访了安徽、江苏、浙江三省的19个县市区25个点,行程4500公里,搜集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史料。虽然已过去了12年了,但是跟随采访团沿着挺进师北上抗日的足迹,重走抗战路的记忆仍历历在目,仿佛发生在昨天。
  1938年3月18日,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简称红军挺进师或挺进师)五百将士在粟裕将军的率领下,在平阳山门这块山坡上整装出发,行军1个月,到达安徽岩寺,编入新四军第2支队第4团第3营(军史上称其为“老三营”)。从此,挺进师的革命斗争历程成为中国革命史中的一个亮点,其革命功绩不可估量。
  皖南凭吊烈士英灵
  2005年6月28日傍晚,我们到了第一站——安徽岩寺。从山门到安徽,我们是驱车而至,但是挺进师却是步行到达,风雨兼程,夜以继日,整整走了一个多月。这其中的艰辛我们虽然不能亲身经历,但是也感同深受。“北有延安,南有岩寺。”在岩寺,新四军(挺进师已编入新四军)发展壮大了队伍,提高了战斗力,点燃了东进抗日的燎原之火,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次日上午,我们冒雨前往徽州区西溪南镇芭塘村新四军第2支队驻地旧址,受到了当地村民的热烈欢迎。司令部旧址房主对我们说:“粟裕将军当年就住在司令部旧址的阁楼上,那时,粟裕将军才30来岁,英姿焕发,腰上扎着皮带,腿上打着绑腿,一身灰色军装整整齐齐,给当地群众留下深刻印象。”这位老房主一谈起粟裕将军神采飞舞,对其敬佩之情在言语之中透露。
  粟裕将军共和国第一大将,生前浙南打游击,死后部分骨灰埋平阳。在中央军事史上,把国民党许多高级将领打疼了、打怕了,打的没有还手之力的就是粟裕将军。1937年6月17日,粟裕亲自指挥新四军先遣支队在韦岗伏击日军车队,打响了新四军抗战第一枪,也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战斗只进行了短暂的半个小时,韦岗首战告捷(陈毅将之称为处女战),新四军缴获日军的长短枪十多支,日币7500多元和许多其他军用品,远远近近的群众争先恐后地赶来参观,新四军打胜仗的消息很快传遍镇江、苏南,传遍全中国……
  “粟裕将军百战百胜,是解放军最优秀的将领”刘伯承曾这样评价他。粟裕将军指挥了高邮战役、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苏中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虽然战功赫赫,但是淡泊名利,“三次让衔”的故事传为佳话,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是他在军队中最高的职务。
  6月30日,在新四军军部云岭旧址和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管理处,我们查阅了挺进师北上抗日后牺牲在安徽战场的64位烈士的有关资料:1938年牺牲于皖南的有13人,1939年至1940年间牺牲的有林声怀连长、江振元排长、沈贻考排长等6人,1941年牺牲的有高昌富排长等31人,牺牲时间不详的有李昌荣等14人。1941年牺牲的31人中,有17人在皖南事变中牺牲,分别是原挺进师战士郑志涨、陈体堪、陈永象、陈绍锭、陈绍曲、黄陈箱、马洪月、陈正飞、黄世芽、彭纪满、朱方弟、朱大采、林加卵、林加元、金家信、林颜周、孙宗胞,在军部任侦察科长的陈铁君同志(建国初期授予少将军衔的温州籍第一位将军,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突出了重围。
  《夏征农皖南脱险记实》(《夏征农与大江南北》2009年5月)一书记述:“我们的军队在近十倍于我的敌人面前顽强拼杀了好几个昼夜”。许多人被冲散,陈铁君、张元寿(参谋长处副处长)、贾波(侦察参谋)等人一起隐蔽于丛林中。“想不到在这北风呼啸的严冬,野果和山泉竟能扶持我们活到第六天!这天听不到枪声、喊声,我们决定:下山!”当地的老百姓和教会人员非常支持新四军,在他们的帮助下陈铁君等终于脱险。
  当天下午,我们来到了皖南事变东流山激战处,凭吊了烈士英灵。
  南京拜访张文碧将军
  7月2日,有幸采访当时已经96岁高龄的张文碧将军(于2008年10月4日逝世),这是从山门走出去的开国将军,北上在军部任职,南下赴浙东抗战。这也是我们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与他见面,非常珍贵,每每想起来能够与张文碧将军有一面之缘,就激动难以自已。尽管时间已过去了60余年,但老将军的记忆仍很清晰,对挺进师改编成的老三营在江南敌后的抗战历程如数家珍。谈起当年的北上抗日,老将军至今豪情依旧,至今还记得他们曾在溧水县东边的一个村庄驻扎过,在金坛县发展过一支部队,甚至清楚地记得自己在溧水县洪蓝埠战斗前钓过一次鱼。“红军挺进师转战浙江时,我在浙西南一带活动。部队改编后,我担任挺进师二纵队政委,到平阳完全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张老将军语速缓慢,中间夹杂着一股浓浓的江西腔。
  老将军回忆:部队北上抗日时武器很差,一个连队仅几支步枪,大多数战士都拿竹竿,但军纪严明,士气旺盛,与国民党军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新四军不仅英勇善战和作风顽强,而且还包含着铁的意志、铁的纪律,被称为“铁军”。
  张文碧将军曾任苏浙军区第一纵队三旅副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二十军五十九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政治部主任、南京军区装甲兵政治委员、军区工程兵政治委员、浙江省军区司令员,为抗日胜利、全国解放立下赫赫战功,被授予了少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苏北追忆3旅7团战斗历程
  新四军在江苏“唱响”辉煌的战歌,先是挺进苏南,挥师北渡,后是弛聘苏中。1940年10月,粟裕将军在苏北指挥了一场堪称军事史上奇迹的黄桥决战。决战最危急之时,老三营从江南挥戈北渡,突然杀入战场,把敌军主力杀了个人仰马翻。战后,该营编入新四军3旅7团,从此成为了这个新四军主力团的主力营。
  7月6日,我们前往泰兴市、如东县,深入了解3旅7团的战斗历程,参观了黄桥战役纪念馆和3旅7团成立旧址。在纪念馆里,“黄桥战役的历史背景”、“打开华中抗战新局面的黄桥战役”的专题陈列,加深了我们对黄桥战役的认识。该战役的作战对象为坚持执行“防共、溶共、限共、反共”政策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江苏省主席韩德勤所部国民党顽固派部队。黄桥战役新四军获得胜利,击毙国民革命军第八十九军军长李守维,并收复前段时间主动出让的姜堰,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党中央提出的“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坚实基础。
  采访了居住在如东县掘港镇的原3旅7团的一位老战士。当年的勇士如今虽已白发苍苍,但对激烈的战斗和牺牲的战友却仍记忆犹新,一口气报出了陶勇、姬鹏飞、严昌荣、吴载文、张文碧、舒雨旺等旅、团首长的姓名,讲述了铁马金戈的抗日往事。说到团长严昌荣时,满满的惋惜,年仅29岁不幸壮烈牺牲。在苏中四分区坚持敌后斗争中,团长严昌荣身先士卒,坚定、沉着果敢地指挥战斗,多次粉碎日伪军的“扫荡”,屡立战功,深受粟裕的褒奖和器重。1943年9月7日,在攻打兴化唐子镇伪军据点的战斗中壮烈牺牲。粟裕写给严昌荣的挽联是:“挥戈杀敌,迭奏膚公,苏皖健儿称翘楚;溅血成仁,无负我党,江淮勇士学楷模。”兴化人民为纪念严昌荣,经上级批准将唐子镇命名为昌荣镇。老战士回忆:在他的一生中像这样惨烈的战士很多,很多……
  之后,我们又赶往淮安等地,踏访了1944年发生在淮安的车桥战役遗址。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车桥镇的名字来源:坐落在涧河两岸,河道上有5座桥梁,形如“车”字,俯瞰全镇。日军占领后,加高围墙,密布了大小碉堡53座,且又以车桥为中心,建有10余处据点,可谓固若金汤。因此,日军曾叫嚣:车桥防御固若金汤,新四军若打下车桥,日军则自动退出华中。但是,新四军的实力是日军万万没有想到的,所以后来自己打脸也是在意料之中。新四军为打通地区间的战略联系,迎难而上,一举攻下车桥,并创下华中生俘日寇之新纪录,使整个华中敌后战场形势出现重大转折,揭开了华中抗战战略反攻序幕。
  3旅7团在此战中又起到什么作用?担任主攻,直接在敌人心脏处开刀,连克日军50多座碉堡,仅用25分钟便破城而入,“老虎团”光荣称号便由此诞生。途经当年距车桥西北数公里的芦家滩阻击战战场,一大片芦苇荡如今已变成良田。但是,车桥战役所做出的贡献,我们却不敢忘,它不仅留在了历史书上,更是留在我们的心里。
  高邮参观日军受降地
  7月10日,最后一站高邮,先后走访了当年的目击者——高邮中学退休教师姜公望、日军受降地——公园礼堂遗址等。时间已经过去这么久,还能遇到当年的目击者,我们十分高兴。姜老师也非常热情,当我们问起高邮战役的时候,这位人民教师先是沉思了几秒,似有千言万语,然后边回忆边述说,对我们理清高邮战役提供了很大帮助。
  1945年12月,华中野战军发起高邮战役,是役使高邮成为全国从日寇手中最后收复的一座县城,而且也是全国范围内歼灭和俘虏日寇最多的两个县城之一。参加这次战役的有一支英勇的部队——华中野战军第八纵队64团(其前身就是粟裕、陈铁君率领的红军挺进师)。12月25日夜,攻城部队经过激烈的战斗,攻进日军城防司令部,日军大队长岩崎眼见败局已定,遂同意投降。随即举行驻高邮日军受降仪式。
  日军受降地——公园礼堂遗址,在此举行的受降仪式是日军向新四军投降规模最大的一次。新四军第八纵队政治部主任韩念龙、副主任谢云晖在部队护卫下,威严地进入日军司令部,以新四军代表身份,命令日酋岩崎大佐传令各部,立即解除武装,交出武器,无条件投降。韩念龙向参加受降的日军军官宣传三条:一是投降的日军官兵,各回原处待命。为了安全,活动限于院内,不得外出。二是战死的日军官兵,可按日本国习俗,予以火化,骨灰收好以备带回本土。三是受伤的日军官兵,将由我方医务人员协同日军医务人员予以救治。一切吩咐完毕,仪式即告结束。
  高邮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挺进师北上抗日历史任务的最终完成。高邮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秋红会见了我们,并对“追寻红军挺进师北上抗日足迹”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同时她也期望这一活动为当年挺进师北上抗日的起点和终点——平阳和高邮两地架起现代友谊的桥梁。之后,我们向高邮市委宣传部赠送挺进师抗日史料,从而标志着这一采访活动圆满结束。
  今天,虽然挺进师北上抗日沿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革命战士大多数也已经逝世,但是他们的精神化作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不忘前辈们的初心和奋斗初衷,就要继承他们为振兴中华和实现人类最美好理想而不惜奉献一切的精神,更好的珍惜来之不易的胜利以及和平安康的生活。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本书收录了《平阳首条高速公路建设亲历记》《话说南麂岛的交通》《平阳民进老先生印象》《追寻挺进师北上抗日足迹》《谢灵运平阳诗文考述》《唐代日本圆珍和尚来平考记》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尤晓光
责任者
粟裕
相关人物
陈毅将
相关人物
刘伯承
相关人物
江振元
相关人物
沈贻考
相关人物
高昌富
相关人物
李昌荣
相关人物
陈绍锭
相关人物
陈正飞
相关人物
黄世芽
相关人物
彭纪满
相关人物
朱方弟
相关人物
朱大采
相关人物
林加卵
相关人物
林加元
相关人物
金家信
相关人物
林颜周
相关人物
孙宗胞
相关人物
陈铁君
相关人物
张元寿
相关人物
贾波
相关人物
张文碧
相关人物
洪蓝埠
相关人物
韩德勤
相关人物
李守维
相关人物
陶勇
相关人物
姬鹏飞
相关人物
严昌荣
相关人物
吴载文
相关人物
舒雨旺
相关人物
韩念龙
相关人物
张秋红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安徽省
相关地名
江苏省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
延安市
相关地名
温州市
相关地名
南京市
相关地名
浙东
相关地名
江南区
相关地名
金坛县
相关地名
泰兴市
相关地名
如东县
相关地名
江苏省
相关地名
唐子镇
相关地名
昌荣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