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民进老先生印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133
颗粒名称: 平阳民进老先生印象
分类号: G219.24
页数: 6
页码: 59-64
摘要: 本文回忆了作者在民进组织中的三位令人敬重的前辈:周慎先生、蔡启东先生和马允元先生。周慎先生作为民进组织的引荐人和教育界的佼佼者,以其深厚的学识和人格魅力影响着作者。蔡启东先生则以其文人气质、书法造诣和家庭教育为作者所敬仰。马允元先生与作者有深厚的渊源,他的长者风范和对晚辈的关爱让作者深感敬佩。通过与这三位先生的交往,作者不仅增进了对民进组织的了解,也收获了人生的智慧与感悟。
关键词: 书法家 教育家 人物事迹

内容

1990年6月,我加入了民进(即中国民主促进会平阳县基层委员会),当时对民进一无所知,主委周慎先生说:“不认识民进,不要紧,加入了就会认识的。”果然,入会之后,我遇见了几位特别让人敬重爱戴的老先生,我想,认识这几位老先生,也就认识民进了。
  周慎先生
  周慎先生是我入会的介绍人,之前我与周先生并不熟识。大约1990年3月,平阳县教育局组织学校检查,时任平阳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的周先生带队来到平阳中学。他在巡视中进了我的教室,当时我上课正在得意处,也没注意来者是谁。几天之后,周先生托一位朋友来到我家,要介绍我加入民进。当时我有些为难,一是不知道“民进”是怎样的组织,二是也不了解这位周先生是怎样的人,于是就婉言谢绝了。却不料隔天这位朋友又来了,还带来了入会申请表,说周先生说了:“你不认识民进不要紧,加入了就认识了;你不认识周先生也不要紧,周先生已经认识你了——课上得好,中考评卷印象也很好。”原来,1982年我刚分配到平阳二中,学校为了照顾我有机会回家,就派我参加中考阅卷,阅卷组长是周先生,当时我竟然没有把这两位周先生对上号。于是我填了申请表,1990年6月加入了民进,从此我真正认识了这位平阳教育界大名鼎鼎的周慎先生。
  之后周先生任平阳政协副主席多年,但是我怎么看,他还是教师的模样、校长的模样、文人的模样。他待人谦和,但不妥协,处事平和,而不将就,认真认理,一点都没有官模样。
  周先生退休后,平阳电视台请他为新闻稿把关。我见过周先生改稿子的样子:戴着老花镜,握着墨水笔,逐字逐句地修改。字里行间,密密麻麻,已经没有了原稿的样子。他一边修改,一边摇头,口中念念有词道:“这个样子怎么行呢?怎么行呢?”一副痛苦不堪的样子。
  周先生住西门“教师之家”多年。有一次我和我先生去看望周先生,只见周先生家四面白墙壁,一个土灶台,一张木餐桌,十分的简朴。回来的路上,我先生感叹:“德高望重如周先生的,生活尚且如此简朴,我们简直奢侈了,惭愧!”
  周先生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分配上海崇明学校工作,为照顾卧病的老母亲而调回平阳老家山门中学,现在则照顾体弱多病的师母。几次在菜市场遇见周先生,但他还是那位与众不同的有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周先生。
  蔡启东先生
  蔡启东先生是昆阳镇西门人,蔡家很有名望,昆阳人无不认识。我第一次到蔡先生家是一年的秋天,为了商量有关《作文新圃》事情。蔡宅是一处独门独户的大院子,典型的青砖青瓦老房子,一个中堂两边厢房,院子里种着些凤仙花,白、粉红、大红、紫,安静而嫣然。还有一架老紫藤,已经落了叶,满是枯枝。师母给我们沏了茶,我们几个人慢慢聊着。蔡先生讲话不紧不慢,音量不大,但很清晰,如同蔡先生的形象,散发着线装书的气息。
  后来蔡宅拆迁了,当时我爱人在老城办工作,听我爱人说,蔡先生从不谈钱。当我爱人一五一十数算着账目给蔡先生听时,蔡先生说:“不要紧,你们按政策办就好了。”
  蔡先生是书法家,也是诗人,遇上特别的日子,他总要创作吟唱一首格律诗以示纪念。蔡先生曾送我一幅条幅,上书王昌龄《从军行》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我一直挂在厅堂里,每每看着,让人有些疑问:蔡先生是个文弱书生,却书写着如此磅礴坚毅的塞外诗,又用这般具有文人气质、不露锋芒的“蔡体”书写,真真让人有特别的感受。
  蔡先生的儿子蔡力坚是文革后高考制度恢复后第一批考上大学的佼佼者,后在联合国工作。蔡先生以儿子为骄傲,但谈起儿子时,却从不夸耀,让人觉得他的儿子是再普通不过的人。
  每每见到蔡先生,他从不问我工作如何,而总是郑重交代:“作黎呀,你要注意身体啊!”含着许多的怜惜疼爱,令人感动。
  蔡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九年了。
  马允元先生
  说起来我与马允元先生的关系很有渊源。我的前辈同事、当年平阳中学最知名的英语教师蔡庆嘉老师,是马先生的女婿。蔡老师的公子、马先生的外孙子、现任北京外研社社长的蔡剑锋先生,是我在平阳中学任教时毕业的校友。马先生的孙子马宇翔是我学生。
  马先生的胞弟马允伦教授是我老师。所以我遇见马先生,总有聊不完的话题。
  马先生的晚辈个个有出息,都是各行业的佼佼者。他对晚辈的学习工作成绩了如指掌,常常如数家珍。有一次,马先生交给我一篇蔡剑锋为外公《识途集》所作的序言《书香外公》。我读着蔡剑锋的文章,为他对外公深厚的感情所感动,而且文笔大气又细腻,所以准备把这篇序言选入平阳老年大学文学课本,马先生十分高兴。上这篇课文时,马先生更是全神贯注,一脸的满足。蔡剑锋写道:“我的外公,他一生与人为善,他总是微笑。有时流泪着微笑;他从不自矜,多是‘俯首甘为孺子牛’。但这又怎么能是匍匐着的媚俗所能望其项背,这是一位雍容的长者卓立在世的独有风范。”
  马先生的与人为善和长者风范的确远近闻名。传说有一邻居想把一副寿枋(即棺材)寄存在马先生家,找马先生商量,马先生竟然毫不犹豫地答应:“好,好,好!”此事一时传为美谈。
  马先生的谦逊,我有切身体会。从1999年至2009年,我一直兼任平阳老年大学的文学课,马先生多年在我的课堂里听课。他早早来到教室,坐在第一排,十分专注,经常真诚地说:“有收获有收获!”而且一直以“谢老师”称呼我这个晚辈,这实在令我羞愧并愿意不断努力。
  马先生是京剧票友,遇盛事喜事,常常要唱上一曲。他既能唱小生的文雅,也能唱老生的铿锵,表情架势十分专业传神,带着些许夸张,这与平常矜持内敛的马先生判若两人,却又一样的精彩。
  陈文楚、姚亦非两先生
  陈文楚和姚亦非两先生是经历过苦难的夫妻。姚先生年轻时被划了右派,蹲了监狱,年老了才释放回家。我看到的姚先生黝黑高瘦,戴着高度近视眼镜,穿着泛白的中山装,讲话一顿一顿的,少有笑容,让人感到分明的个性和愤慨。我母亲说,当年姚先生是平阳中学的语文老师,风度翩翩,才华横溢,会编剧会导演会表演,在学生心目中很有些明星的光环——他与陈文楚先生可谓当年平阳教育界的金童玉女。
  陈文楚先生是我爱人的小学语文老师。他在考上大学之前,只上过小学,陈先生是他唯一的语文老师。他常常会骄傲地告诉别人“陈老师是我老师”,然后等待着别人露出羡慕的表情。我认识的陈老师是在文革时的平阳县小,她一人带着女儿生活。她的形象高贵而平易,声音华美而亲切,在那样喧嚣混沌的年代,她穿着平底鞋,静静地走在校园中,是一道风景。
  陈先生六十多岁学骑自行车,她常常骑着一辆架子高高的旧车,绕平阳旧城小街而行,引得行人称羡不已。后来,姚先生去世了,陈先生年事已高,就住温州女儿家。有一回,我们去看望她,她坐在轮椅上,很欣喜,笑容灿烂,但是呼吸不畅,说话有些困难。
  2010年4月,美丽的陈先生去世了。5月,骨灰回平阳安葬,当时有几百人在高速路口静候陈先生的归来。送别的人群缓缓而行,整整一条长街。
  曾昌勋先生
  民进还有一位老先生是我熟识的,他是平中退休老师曾昌勋先生。曾先生是我母亲当年在平阳中学读书时的老师,母亲说当年曾先生对学生都是“囡儿”、“娒儿”地唤着,至今犹在耳畔,那种亲切,终生不忘!
  曾先生的家人都在农村,儿子曾达正老师后来顶替在平阳中学做后勤工作,退休后的曾先生曾经与师母一起住在平阳中学后山的刘公堂,他每天到图书馆看书读报,红润的脸上满是笑意,不多的话语中,常常有对人对事的经典评判,不乏深刻与幽默。后来他与达正老师一家同住,过年时,我会托人给曾先生送一束鲜花。他很高兴,每次都要给我打个电话。后来曾先生有些耳背,但他并不在意听不清楚我说的话,而总是兴冲冲地说着他自己要说的话,很开朗。
  多年不见曾先生了,听说他现住在老家。我常常想起他,却一直没能去看望他。
  平阳民进还有许多令人尊敬的老先生,如周干、徐祥地、高羽、孔庆杭等先生,有健在的,也有去世的。这些老先生有文气,有才气,还有些傲气,亲和而有个性,随和却又倔强。他们身上的某些品质,随着他们一个一个的离去而日益稀罕,他们是民进的瑰宝。
  谨以此文纪念平阳民进成立三十周年,纪念民进的老先生们。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本书收录了《平阳首条高速公路建设亲历记》《话说南麂岛的交通》《平阳民进老先生印象》《追寻挺进师北上抗日足迹》《谢灵运平阳诗文考述》《唐代日本圆珍和尚来平考记》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谢作黎
责任者
周慎
相关人物
蔡启东
相关人物
马允元
相关人物
王昌龄
相关人物
蔡剑锋
相关人物
马宇翔
相关人物
马允伦
相关人物
陈文楚
相关人物
姚亦非
相关人物
曾昌勋
相关人物
曾达正
相关人物
高羽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平阳中学
相关机构
平阳二中
相关机构
平阳政协
相关机构
平阳电视台
相关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
相关机构
上海崇明学校
相关机构
北京外研社
相关机构
平阳老年大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
昆阳镇
相关地名
温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