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报》的进步内容与最终关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126
颗粒名称: 《平报》的进步内容与最终关闭
分类号: G219.24
页数: 3
页码: 41-43
摘要: 《平报》作为一份地方进步报纸,在抗战期间坚持宣传抗日、团结、进步的正确方针,揭露国民党腐败,动员民众参与抗战。报纸内容丰富,读者众多,成为当时温州地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然而,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仇视与痛恨,《平报》被迫停刊。尽管如此,《平报》的存在对浙南闽东北地区的抗战宣传和新闻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平阳新闻史上的光辉一页。报社旧址作为文物保护单位,承载着老平阳县现代新闻的发源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 平报 平阳县 抗战

内容

《平报》办报开始自始至终坚持执行宣传抗日、团结、进步,反对投降、分裂、倒退的正确方针,深受广大读者与民众的支持和爱护。报纸的主要内容,除报道抗战前线战讯、刊登本地和国内外重要新闻,必要时发表社论等,还经常刊登新华通讯社发布的电讯和重庆《新华日报》、桂林《救亡日报》、上海《大公报》、《译报》等报刊的重要文章。
  《平报》不仅刊登国民党抗日部队大量战讯,还报道被国民党严密封锁的八路军、新四军和中共领导下的游击部队战斗消息,鼓舞群众的抗战信心。并宣传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汪精卫公开投降日本后,《平报》针对汪的卖国谬论和国民党的反共阴谋不断的发表社论与文章加以有力的驳斥。如范长江的《论苏德战争形势》《平型关战役》战地通讯,谷斯范、陆怡等写的文章,都曾在《平报》刊登过。
  《平报》还在副刊《乱弹》经常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文,揭露当局的腐败与黑暗,如曾发表李华(士俊)用“力发”笔名写的杂文《杂谈面子》,说的是国民党统治下的社会,面子大于法。内容写道:“比如有一警局巡警去捉赌,恰碰上聚赌都是社会有影响的熟人,结果不但没捉,连自己为顾全‘面子’而坐下来‘凑脚’了。”此文发表后,引起警察局不少风波。因为当时鳌江警察局确实就有文中所写的巡警。
  由于《平报》刊登的文章思想进步,内容丰富,读者越来越多。1939年以后的日发行量,竟然达5000多份,是当时温州地区发行量最大的一份地方报纸。远在四川的重庆图书馆,原只订一份《平报》,因读者很多,特地来函要求增加为两份,以满足读者的要求。而社会民众对《平报》的评价很高,如黄梅僧又有《阅〈平报〉感赋》诗:“连年卷地急东风,马上勋劳误乃公。献策何人慢杨素,忌才有客谮王通。官惊鸷击严威望,野听鸿嗷惨困穷。撞破眼前双玉斗,悔将楚事付重瞳。”《平报》为宣传抗战作用巨大,与其它进步人士一起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下,把鳌江当时的抗日救亡活动搞得生气勃勃,热火朝天,培育出一批批爱国青年奔赴皖南新四军,去参加前线抗日,后来这批青年学子中培育出了不少国家中高级干部,如金冶、许布洛、李士俊、宋廷铭、杨力航等等。
  《平报》的正义行为和发展壮大受到一切爱国、进步要求抗日的人民的支持和爱护,却也招来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仇视与痛恨,千方百计要置《平报》于死地。由于《平报》大量刊载当局不愿或不敢刊载的新闻与文章,引起了国民党地方当局的不满。1940年2月,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在给国民党中组部的报告中写道:“查在平阳鳌江发行之《平报》,向为某党分子所把持,且即为活动机构,近更变本加厉,发表讽刺文字,抨击本党。今函省府,予以取缔。”先要《平报》停刊一个月,但背后又耍阴谋,要彻底封掉《平报》报社。
  后来《平报》报社由于为印刷中共地下党印刷文件与小册子之事被泄露,国民党地方当局趁机查封《平报》。平阳反动县长张韶舞指使县政府秘书何鲁成坐镇鳌江指挥,派鳌江区办事处主任陈家璧带领大量警察前来。中共浙南特委觉察国民党阴谋,1940年3月14日,派特委青年部部长胡景瑊前来鳌江找支部书记梅康商量对策,通知全体党员离开报社,并在梅家“源盛杂货行”楼上开会。晚上9时50分,一批荷枪实弹的武装士兵与警察冲进《平报》报社,捣毁印刷器材,封锁报社大门后门,抓走副社长黄藻如和会计王于东,以及路过此地投宿的县委宣传部长林夫(著名木刻家,后牺牲),驱赶其余员工,强行封闭《平报》报社。自此从1937年8月14日至1940年3月14日,发行了2年8个月时间的《平报》被迫停刊。
  《平报》被封后,中共鳌江支部在浙南特委和平阳县委领导下,坚持斗争,发动社会舆论,谴责国民党地方政府破坏文化事业,声讨封闭《平报》罪行,一份《平报》社社员为平阳县长张韶舞摧毁文化事业告各方人士书》印出来后,辗转到全国各地,引起社会各界深切关注。经过针锋相对的斗争,国民党县政府被迫释放黄藻如和王于东两人。
  从《战报》到《平阳日报》,再到《平报》,是在中共浙南地下党领导下,是抗战初期报道抗日战讯、动员民众抗日、宣传抗日主张,揭露国民党腐败,在浙南闽东北地区乃至全省,具有一定影响作用的地方进步报纸,它的存在时间虽不长,但在中华民族抗战史中作出过一定贡献,也是平阳新闻史上光辉的一页。
  《平报》社址原址在鳌江镇塘沽街南路,后迁至康阜巷一栋五间三楼洋房里,此房青砖结构,占地面积约160平方米,1983年列入平阳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是老平阳县现代新闻的发源地与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也是鳌江镇不可多得的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本书收录了《平阳首条高速公路建设亲历记》《话说南麂岛的交通》《平阳民进老先生印象》《追寻挺进师北上抗日足迹》《谢灵运平阳诗文考述》《唐代日本圆珍和尚来平考记》等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