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步青赞他“硬鲁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121
颗粒名称: 苏步青赞他“硬鲁迅”
分类号: K825
页数: 4
页码: 31-34
摘要: 本文描述了苏步青与赵超构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共同的兴趣爱好。两位文人均为温州同乡,虽年龄相差较大,但彼此相互推崇。他们共同经历了求学时期,赵超构虽未见过苏步青,但对其充满敬意。苏步青晚年对赵超构的《新民晚报》给予大力支持,并赞赏其文品和人品。两人之间的交往充满了对彼此的尊敬和钦佩,这种深厚的情谊在晚年时期愈发明显。苏步青对赵超构的为人准则和不为私事求人的态度表示敬佩,这也成为他们之间友谊的见证。
关键词: 赵超构 知名人士 温州市

内容

苏步青喜欢读赵超构的杂文,对《新民晚报》爱不释手,对这位“老乡友”的文品、人品更是钦佩不已,称赞他“应共先驱硬鲁迅”。
  苏步青年长赵超构八岁,拿他们的话说是“长一个放牛娃”。两人虽然是温州同乡,却往往只能用普通话或上海话交谈。因为苏步青的闽南口音和赵超构的文成方言,在发音、语调和节奏上确实相差太远,使得双方都难以听懂。不过,有时候他们谈兴正浓时,会冷不丁地夹杂几句周围人都听不懂的温州话。
  青少年时期,他们均到温州城里求过学,还是省立十中(现温州中学)的校友。苏步青1915年考入省十中,赵超构到省十中就读时,苏步青已东渡扶桑留学多年。苏步青与赵母娘家亲戚周定是同班同学,当年他们一起阅读《救国讲演周刊》《新学报》等进步刊物,组织同学上街示威游行,抵制日货。因而,赵超构虽没见过苏步青的面,但他却从老师和亲友的谈论中,早就认识了这位思想进步、勤奋好学的“学哥”大名,并以他“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为座右铭,视他为学习楷模。
  周定原名周志贤,早在1926年就加入中共地下党。“八七”会议后,在浙江进行农运和党务活动。1927年10月受命为中共浙江省委特派员,在温州协助王家谟(省委组织部长)组织实施“浙东暴动计划”事泄而被捕,后与王家谟、郑敬衡一起,被枪杀于温州紫福山麓。
  当苏步青知道周定是赵超构的表亲时,异常兴奋,曾多次与赵超构谈起周定。他说:“周定在学校学名‘静之’,但‘静之不静’,他是革命的激进派。当年他在学校组织同学上街捣毁了日本人开的‘东洋堂’,真是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赵超构说:“是啊,周表亲打小就很正义。他反对寡婶求神问卜,当着道士的面,掀翻神案;他反对妹妹缠足,自作主张将她送到学校读书;他父亲赌博,他说‘父不贤,子可不孝’。”
  从两位老人的谈话可以看出,他们对这位革命先烈,内心共同怀有深深的敬意。
  苏步青自小爱好文学,还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一生与诗结缘,著有《苏步青业余诗词钞》与《数与诗的交融》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使赵超构与苏步青的老乡情谊更加深厚。他们都十分珍惜这份老乡情,彼此间更多的是对对方由衷的尊敬。
  1983年的春天,赵超构与冯英子开完全国记协理事会,从北京赶回上海。火车刚刚启动,发现躺在他们上铺的竟是刚从日本访问回来的苏步青。他们赶忙起身,要将下铺让给苏步青。可苏步青哪里肯依,三个人就这样上下铺躺着,一天一夜的路程,天南地北,无所不谈,足足聊了一火车的闲话。
  晚年的苏步青为人低调,不太喜欢接受媒体采访,但他对赵超构主政的《新民晚报》却大开绿灯。《新民晚报》开辟“健康老人”专版,他欣然答应采访,还在百忙中专门抽出一天时间陪记者拍照。当他得知摄影记者姓陈名继超时,便又拿老乡友赵超构说事,他不无调侃地说:“陈继超,这个名字好啊,你一定要继承赵超老(新闻界对赵超构的尊称),超过赵超老。”
  有一件事,让晚年的苏步青愈发对赵超构敬佩,且赞叹不已。曾经有一个时期,赵超构的长女静男夫妇因不习惯北方生活,曾想从哈尔滨调到复旦大学任教。苏步青是复旦的校长,他们经常在各种场合碰面,可赵超构就是不开这个金口。赵超构有个不成文的为人准则,就是绝不因家务私事难为领导和朋友。对“老乡哥”苏步青,他也不例外。
  对于这件事,苏步青一直“蒙在鼓里”,浑然不知。一直到了十多年后赵超构逝世,苏步青看了报上悼念赵超构的文章,才知道有过这么一回事。他在《悼念赵老》的诗中写道:“老乡友赵超构同志不幸逝世,万分悲痛。旬日前曾往华东医院探望,如今竟成永别。特作此诗以志哀。”诗曰:
  乡音犹在耳边清,噩耗传来涕泪零。
  方谓三春轻杖履,不期十日隔幽明。
  新民报溢爱民语,未晚谈垂已晚情。
  应共先驱硬鲁迅,于无声处听雷鸣。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本书收录了《平阳首条高速公路建设亲历记》《话说南麂岛的交通》《平阳民进老先生印象》《追寻挺进师北上抗日足迹》《谢灵运平阳诗文考述》《唐代日本圆珍和尚来平考记》等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