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南麂岛的交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117
颗粒名称: 话说南麂岛的交通
分类号: U41
页数: 6
页码: 11-16
摘要: 南麂列岛由50多个小岛组成,其中最大岛屿大山占7平方公里。过去,进出南麂岛主要依赖木结构小吨位帆船,交通极为不便,常受天气影响,航程不固定,有时需数天甚至十几天才能登岛。1926年开通鳌江至南麂岛的航线,但受政治和经济条件限制,帆船仍是主要交通工具。1959年南麂岛解放后,政府逐渐投入客轮服务,改善了交通状况,但仍存在运力不足问题。驻岛部队提供的运输艇和其他辅助船只也为岛上居民提供了便利。随着形势发展,政府规范海上交通,非标准交通船受到限制。1977年,县委书记张维森一行乘快艇视察南麂岛,突显了交通问题的重要性。
关键词: 南麂列岛 交通问题 平阳县

内容

南麂列岛位于鳌江东南方向的海面上,有50多个小岛组成,有近12平方公里。其中最大的岛屿是大山,有7平方公里。6个岛屿有常住或季节性人员居住。全岛有2000多常住人口。它距鳌江镇30多海里,人员货物进出岛都依赖于船只运送。
  大陆与南麂诸岛交通。过去在交通条件极为落后的情况下,进出南麂岛都是乘坐木结构的小吨位帆船,去岛上或从岛上回大陆人员没有一个时间标准。如遇顺风顺潮顺水,4至7个小时就能到达。风平浪静,除扬帆外,还要人工摇橹助船前进。如果顺潮不顺风,帆船还要以S形前进,增加了里程,也延长了上岛或回大陆的时间。特别是登岛,有时从大陆出发,行至半程,突遇海况风向和潮水的变化,又要返程,原先行程所付出的一切,前功尽弃。就连有了机动船的交通工具,也时常出现这种情况。有时天气预报风的等级可以开交通船,鳌江港内也风平浪静,但一出鳌江港的头屿,出现大风大浪,船又返航,乘船上岛的人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形,经过重复几次这样的旅程才能到达岛上。我曾听过一位南麂岛解放第一批去岛上的老同志说,刚解放的南麂岛归洞头管辖,有一次,他们到洞头开会回到南麂岛就走了二十多天。过去,几天或十几天方能登岛的旅程那是常有的事。
  鳌江至南麂岛的航线开通是1926年(民国15年),当时的鳌江王广源商行自置“南岐”小轮,开辟了鳌江至南麂岛的航线,小轮客货兼运。解放初期,国民党军队占领南麂岛,与大陆没有交通往来。1955年2月南麂岛解放,部队官兵和政府工作人员到岛上也都是坐着帆船上岛。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由于政府的财力有限,没有专门的交通客轮,往返岛上的人员也都是乘坐帆船,都由自己选择搭坐的各种船只。南麂岛是浙江省的一个重要渔场,也是浙闽交界的一个闻名的渔场。有季节性、常年在岛上生产的渔民,渔船往来也频繁,渔船也成为岛上居民交通的主要工具。随着南麂岛发展的需要和它的战略地位,1959年8月平阳县运输公司建造了120吨位的“浙海平1号”代客班轮,开辟了建国后南麂岛至鳌江往返的客运航线。当年,旅客运输量0.33万人次。1960年8月,原县运输公司“浙平机2号”木质沿海客轮造成投入运营,计60个客位,定线鳌江至南麂岛航线。三天一班,接替“浙海平1号”轮。后因客位少,不适应岛上与陆地人员的往返客运,又重造一艘,接替“浙平机2号”客轮。鳌江至南麂岛航线的开辟,客轮投入了营运,从此上下南麂岛的居民坐上了客轮。客轮虽是木结构的,但它是机动船,上下岛人员基本有一个时间保证,往返岛一趟的时间在4至4个半小时左右,安全也有了保障,也结束了南麂岛无交通船,搭船无序的混乱局面。客轮都在马祖岙停泊,旅客都用小木船接替上岸下船。当时南麂岛居住人口比较稳定,客轮到达后,在岛上停泊一天后启程返回,偶尔遇有特殊情况来后即开。
  当时属于南麂本岛的运输船有一艘,20多吨位,是木帆船,它主要是以运货物为主,有的人为了方便,或要提前离登岛,也时常去搭乘这艘运输船。
  尽管岛上有了客轮,还是不能满足离登岛居民的需要。他们还时常通过各种关系,寻找其它船只去南麂岛或回大陆。如原水产公司的运输船,平阳水产局的渔业指挥船,海带养殖场的海哨1号,以及一些渔船等,也时常有居民去搭乘。还值的一提的是,在1974年驻岛部队调防前,驻岛部队当时配有一条运输艇,它是专为部队运送人员和供给物资,主要往返于南麂岛和瑞安之间。它在为岛上干部群众提供了往返岛的交通与方便外,在岛上地方有重大的活动或往来宾客、领导也是得助于部队的支持。有时碰到危重病人,还通过海军方面,调来快艇运送病人,在岛上赴大陆的地方人员经常求助部队,也体现了岛上军民渔水情和军民一家亲。
  以上这些辅助的交通工具,虽也大大缓解了进出岛人员的交通问题,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政府管理的规范,政府部门对海上搭乘非国家标准的交通船提出了警示,因此,那些货运船只和渔船也尽量减少或拒绝人员去搭乘。1972年,随着交通船的老化停航,县交通局撤换了南麂本岛的木结构货运船,批给了南麂本岛浙平机61号货运船,替代了停航的交通船,由于它不是交通客轮,当时鳌江至南麂岛的交通客轮始终成为岛上的一个大问题。
  1977年,温州军分区在南麂岛举行军事演习,时任中共平阳县委书记的张维森率县委有关领导莅临南麂岛观摩。张书记一行从温州坐快艇来南麂岛上,那天恰逢风大浪狂,随行而来岛上的县委领导经受了一次乘船的艰难旅程,到了岛上后,县委领导即到南麂公社看望干部群众。对县委领导的到来,公社党委将在岛上的工作向县委领导作了汇报。对解决南麂军民的交通船作为一个重大问题向县委提出来(当时部队调防后,部队专配的交通艇也撤销)。有了当时县委领导在大风大浪时登岛的体验,更有他们了解岛上军民迫切解决交通问题的期待,张书记一行回平阳后,即研究解决南麂岛的交通船问题,并向省政府打了报告。要求建造一艘比原交通船速度要快、吨位要大、客位要多、抗风力要强的客货混装的铁壳客轮。要造这艘交通船,当时地方没有钢材,在省政府的关怀下,省里调拨了国防战备钢材为南麂岛建造交通客轮,1979年7月建造成客轮投入营运,为浙平机10号,250个客位,其中30多个卧铺、载货20吨、往返鳌江至南麂岛各3至3个半小时,与原交通船相比,往返于鳌江至南麂岛,行程缩短了一个来小时。新的铁壳客轮通航后,它停靠在新码头的原军用码头,让乘客直接上下客轮,结束了上下客轮要用小舢板接替的历史。使岛上军民实现了梦寐以求的交通愿望,也使岛上往返鳌江的交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随着台海形势的逐步缓和,和驻岛部队的撤防,原岛上一些部队驻地和军事设施也逐步放开和移交为民用。从而人员在岛上的来往更为随便频繁。具有得天独厚的、景色优美的秀丽风光和气候宜人的南麂岛作为旅游大餐端出来,摆在人们的面前。原岛上农渔民群众住岛靠海、吃海也随之渔业资源的衰退,一部分人投入到发展旅游业的行列中来,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九十年代初南麂岛的旅游业轰轰烈烈地兴起,从发展的雏形,逐步向国家级旅游风景区迈进。旅游业的发展,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人口的大幅度流动,也给往返南麂岛人员交通需求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在南麂岛只有一艘交通船的情况下,已远远不能适应南麂岛旅游业迅猛发展的要求,因此,于1997年5月,在国营航运公司一条交通船的基础上,一些企业家在鳌江至南麂岛的交通上也做投入,建造了往返南麂岛快艇,时速在20节以上,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客运任务。在南麂岛旅游业如火如荼发展,加上还有国家级贝藻类自然保护区和全国十大美丽海岛之一的金名片,慕名而来的不仅仅是本省,还有福建、上海、北京等外地的游客。旅游旺季,有时一天登离岛旅游的人员就有两千多人,在这时候一两条交通船已根本无法应对这如潮般涌来的客流。随之,南麂岛与大陆的交通不仅仅增加了船数,旅游的旺季,也先后开辟了南麂岛至瑞安,南麂岛至温州的客运往返航线,以便于更好地分流游客。航班也从过去旺季一天开一个航班,到现在一天两个航班以上,在旅游最旺时节,除去瑞安、温州航班外,鳌江至南麂岛每天就有6只快艇交通轮在对开,日离登岛人数在最多时有近4000来人。
  南麂本岛的交通。在国民党撤离后所留下的公路都是国民党当时用于布防重武器运送之用。它的行走路线从马祖岙到三脚寮,至外下百亩坪、上百亩坪、转至荒牌,从火焜岙的对面半山下来,后上火焜岙背至三盘尾。南麂岛解放以后,主要从部队的驻防布局修建。从部队人员驻守到岛上的有关鼻尾,公路基本修到那里。当时这些公路基本上都是供部队防务使用。这些路除司令部至新码头、至马祖岙、至后隆背、至部队老七连,是石子路外,其它一些是泥路面和铺块石路面。随着部队调防撤防后,有些公路基本上荒废了。
  20世纪80年代的后期,南麂岛地方政府开始对公路投入,对已造的公路主要地段进行改造,整修利用。随着岛上旅游业的发展,当地重新造了沿火焜岙南面半山出去至三盘尾景区的水泥路面。建造了马祖岙桃花村至新码头的环海公路。形成了新码头、司令部、马祖岙至新码头单行道的环形通行,使岛上汽车运行更顺畅、更有序。为了能跟旅游业相配套,现在这些公路路面都浇筑了水泥硬路面,并形成了本岛公路的四通八达。以南麂镇为中心,向火焜岙、后隆、新码头,门屿尾等都是浇筑了水泥硬路面,与90年代前相比,公路质量上了一个等级。现在岛上的公路,有地方部门单位、企业或个体户面包车、小轿车上路行驶。采取了进岛旅游大门票包干后,现进岛只要每人购买一张45元的车票,就可免费乘坐南麂岛内交通车,本岛交通极为方便。
  解放之初,岛上的人行道都是人走自然成的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以后,随着政府工作人员和部队的进驻,以及移民的迁入,政府先后修筑了火焜岙至岭头,火焜岙至后隆,火焜岙至打铁洞的石头路。修筑了国姓岙至岭头、新码头至岭头,以及马祖岙至司令部的石头路。这些人行道在90年代以前,岛上的旅游业还未兴起,公路的使用率还极低的情况下,有人员常走,路面路基还清晰可辩,现在这些人行道人走少了,绝大部分已杂草丛生,面目全非了。
  南麂岛际交通。南麂列岛除本岛设有行政村外,还有外岛的竹屿岛、大擂岛设有行政村,柴屿岛与门屿岛还有常年居住的极少数流动人口。平屿岛过去只是冬汛季节性生产时有渔民在那里生产居住,由于居于这个岛上要靠外运淡水维持生计,因此,渔季过后,就没有人居住在那里。过去本岛与各小岛、各小岛之间的人员往来都是靠渔船作为交通工具。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只有本岛与竹屿岛设置交通船,船工是水产站的职工,交通船是木结构的帆船,船泊在竹屿岛,上午从竹屿岛开到后隆停泊,中午即回竹屿岛。岛上群众购买的一些生产生活用品就可以通过交通船而运回。70年代初,南麂水产站取消了本岛后隆至竹屿岛的交通设置,建造了平水12号机动船作为岛上交通船,它主要是水产部门作为巡视检查工作的工作用船。但如果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或村需要运送人员或物资也可协调支持。其它小岛到本岛购买生产、生活物资,有时专程开船到本岛,有时利用送水产品到水产部门收购或船开到本岛一些岙口烤烘船时机,顺便带回所需的物品。在小岛生活的群众他们都能及时把握时机赶上这些船只,购买自己所需的物品,以满足自己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求。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本书收录了《平阳首条高速公路建设亲历记》《话说南麂岛的交通》《平阳民进老先生印象》《追寻挺进师北上抗日足迹》《谢灵运平阳诗文考述》《唐代日本圆珍和尚来平考记》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蓝颜龙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