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鳌头中医药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陽文史資料第三十四期》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095
颗粒名称: 古鳌头中医药业
分类号: K250.655
页数: 8
页码: 136-14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医疗行业作为与老百姓生活起居息息相关的行业,中药店和医师的存在至关重要。解放初期的鳌江,中药店众多,医师云集,其中“金三益”、“同洽春”、“吴永寿”等百年老店尤为著名。这些药店不仅提供药材,还有店主坐堂问诊开方,为当地民众提供了便捷的医疗服务。
关键词: 历史人物 医疗行业 平阳县

内容

作为与老百姓生活起居息息相关的医疗行业,医师和中药店是不可或缺的。解放初期的统计数字显示,鳌江中药店有18家之多,从业人员56人,其中有久负盛名的“金三益”、“同洽春”、“吴永寿”、“颜志生”、“彭益生”等百年老店。建镇前后,鳌江镇的名中医只有白性夫、周伯海、吴寿祺、杨玉生几位老医师,后来又有了董兆佩、彭博泉、章品三等中年医师。那时候的中药店大多是店主坐堂问诊开方,伙计和学徒站堂抓药的模式。笔者近期走访了其中一些老字号的后人,了解到一些珍藏在他们记忆中的往事,记录在此与大家分享。
  金三益药店
  金三益药店,店主金学仕(1894—1932),少时去县城回生堂药店当学徒,除了熟悉掌握各种药材的性能,以及问症下药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期间从事剂药工作的时间较长。学成归来于民国十八年(1929)创办金三益药店,批零兼营,弟金学柽(1911—1958)也在药店从业。店址坐落于古鳌头的塘沽头(即三官亭路口)自家房子,共有面积700多平方米,店面作为门市部,后间当批发部,二楼是仓库兼发货,随着业务的扩大后面也改做仓库。由于医术精湛,药材正宗,价格合理,童叟无欺,在古鳌头声名远播。
  老掌柜去世后由长子金可立(1922—1986)接掌店务直至解放初期,金家四兄弟先后在店里协理,时有伙计有3人,学徒2人。期间用1000块银元买了叔叔的股份,单独打理。解放前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可立先生的名字,在古镇及周边农村一带老百姓当中,可谓妇孺皆晓。患者来到店里,叙述病情,先生默默记下,随后起身来到药柜跟前,当归、月桂、黄芩、元参、金银花……最后加上甘草,包好三包,属其每帖煎二量,分三天吃,病情减轻再来。可立先生个头大大的,声音洪亮,思维敏捷,是平阳县政协工商界第1—7届的委员。
  金三益药业后继有人。大份(房)由女儿金韵娟在朝阳街开设“延龄药店”,再后来由外孙女文武两姐妹继任,是鳌江生意最好的中药店之一。
  二份金可成,解放后也在医药公司工作,现由儿子金衍增在塘沽南路开设“健民药店”,还兼煎中药。
  三份金可达,另谋它业。
  受访者、85岁的四份金可钱先生说,自己很小时父亲即去世,稍长后跟兄长在店里从业,1956年公私合营后去了供销社,离开了中药业,一直从事会计工作。他说,可立先生解放后曾任鳌江商会会长。女儿金雪清继承祖业,在新河南路开设“长寿药店”。
  同洽春药店
  同洽春药店,店主鲍藻琨(1915—1997),14岁高小毕业即去金三益药店当学徒,师从金学仕。因父亲早逝满师后与他人合开了一间中药店,经过几年的实践,后在古鳌头十字街2号两间二层楼开设了“同洽春”中药店,而后搬到塘沽南路,藻琨先生除了主营中药材还兼看症。
  先生学历不高,但凭着刻苦钻研的精神,潜心修炼,知识不断增加,医术日臻完善。为了系统的学习祖国博大精深的中医学,期间还去温州医学院进修,丰富了自己的理论基础。1985年获得了由国家医药管理局颁发的、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题字、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德珩亲笔题写封面的“‘老药工’荣誉证书”。
  先生乐善好施,乡下贫穷农民看完病后一时无钱购药,先生都能先予赊账,到了年底才去收账。遇到急症病人则当即施治,甚至还为其减免了一些费用。有些实在赤贫的患者,他也会慷慨解囊,分文不取,因此名传小南一带。夏天的“同洽春”药店门前,都能看到一个伏茶的茶桶,给炎炎烈日之下过路的人们免费饮用以解暑止渴。
  1956年国家实行对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先生也成为鳌江国药商店的一员。同时他的外甥兼学徒林光涵也进入县医药公司中药批发部工作,1980年代末县医药公司改制,林光涵在鳌江南门街自家门店开设了一间个体草药铺,专治疑难病症,闻名鳌江周边地区。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第三代传人林振发于鳌江陡门头边重新开设了中草药铺,使“同洽春”药房的传统得以延续,发扬光大。
  吴永寿药店
  吴永寿药店,店主吴寿祺(1883—1955),字梓庭,承父庭训,研医五十年,颇著声誉。药店先租赁在古鳌头十字街口“潘顺和”,寿池老先生坐堂看症,由儿子吴贯卿(1906一1990)站店司药。薪火相传,到贯卿先生主持药店时,店址搬到中埠,规模随之扩大,先生坐堂看症,再由第三代传人吴克家司药。其时药店有学徒多人:陈步锋,宜山人;还有温州戴星桥阿芳,另有一些亲戚来当学徒。这批学徒中值得一提的是章文亮,字高师,金乡人,后就读温州中医改进学社、上海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兼学西医。1966年从北京中医研究院调入温州附一医,后任中医科主任,1994年被评为温州市(首届)名中医。
  贯卿先生,承受父祖之训,行医四十年,声名远播,1948年被推选为鳌江镇国药商业同业公会负责人。他一生饱读历代医书,并结合临床实践,写下了多本医疗札记和民间单方,年前都捐献给了平阳县中医院。笔者在先生大孙女家,看到了一小部分先生留下的医书和处方:1、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北京中医进修学校的中医进修讲义,殷培芝编著的《诊断学》。2、195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承澹盫编著的《中国针灸学》。3、武进谢观编纂,商务印书馆发行的《中国医学大辞典》上下册(渤海吴誌,1983.3.14.重理)。4、线装本《修正丸散膏丹配制法》。5、福建省中医研究所编,福建人民出版社的《福建中医医案医话选编》,(加盖“平阳县西塘人民公社保健所”章,1964.12.10购于鳌江)。6《新中药手册》,(外面用牛皮纸包上并手书:贯卿,一九五四年)。7、《陈修园医书三十种》,(外面用牛皮纸包上并手书:太阳编,《伤寒论浅注》上)。8、另外有一张用毛笔书写的处方,可能是1960年代接诊时所开的药方。9、1957年的“固齿神方”。10、治疗红斑的药方。
  贯卿先生心地善良,医技高明,从前有一福鼎人,家景殷实,一日雇人抬着竹兜过来,因属疑难病症,在此住下,先生观察了三天,然后到自家菜园采了一些紫苏等药,连服数天,手到病除。建国后,吴永寿药店也合营到鳌江国药店,继而由第三代第四代接班。改革开放后,第四代传人吴葆椿、吴葆玲在古鳌路开设了“葆大药店”,吴葆英顶替在苍南医药公司上班,祖上的中医药事业在他们的手中得以继承发扬。
  贯卿先生勤于健身,少时即习太极拳,此良习延续至晚年,耄耋之年童颜鹤发,弯腰还能双手够着地。工作之余爱好诗词,常与同好唱酬往来,惜无诗稿留存,现摘一首鳌江早年诗人立叟老人的和诗《酬贯卿见寄“问讯”》于下:桑梓居同复世亲,曩时存问往来频。年来门巷荒三径,古道犹教满室春。
  益生堂药店
  益生堂药店,店主彭博泉(1907—1978),13岁时去乐清当学徒,19岁出师后回鳌江在塘沽上、革命前辈孙国栋家的门店开设长生堂药店,坐诊并抓药,1930年代回到坐落于大街的自家房子开设益生堂药店至解放,尔后进入鳌江镇综合医院当中医师。博泉先生身材魁梧,慈眉善目,为人和气,医术高超,在小南地区闻名遐迩,笔者小时候即闻先生于古稀之年还坐堂问诊。先生颇具人气,朋友甚多,不管他人正风光还是落魄,均一视同仁,与王建之、苏渊雷、张鹏翼、陈立候、应立云等人为善,并有诗词唱和。
  学徒有徐庚媄(春庭),建国以后在平阳县医药公司工作,后担任主办会计;解放后学徒有上官华亮,在鳌江镇综合医院(镇医院)工作,于儿科领域颇有建树;叶茂羽,后从军。自家多位子女从己学医,女儿彭碎女1961年学习中医,继而小女彭碎青也学习中医,均医技超群。
  鳌江革命前辈项经川是先生的表侄女婿,大哥陈敬钦(同母异父)系建国前的温州老香山药店的营业主管,小弟彭谓庸建国前系温州五马街庆余堂的店主,一直开到解放,据先生小女彭碎青言:小时候听大人们说,解放前的温州庆余堂是中共地下党的联络站,刘英同志曾去过那里。
  好友、诗人立叟(陈立候)为感谢先生对其疗疴,撰诗《书答彭博泉》:“乾坤俯仰已斜阳,儿女天涯每感伤。卧病时劳殷谊过,回春情岂故人忘。行医旦旦君应寿,加养朝朝我且强。喜得东方红日耀,馀生康乐共尧疆。”
  颜芝生药店
  颜芝生药店,店主颜玉山(1896—1986),小时候家境贫寒,上到初小三年级即辍学,到鳌江最大的杨葆生药店当学徒,出师后开了个小药店,临近解放从宜山搬来,先在十字街头开店,因为店里的橱柜药厢均为新做的,木板系樟木的,最主要的是药材道地,“月桂”、“三七”等均为上品,故生意特别好。此后搬到大街自家三层楼继续营业,店面为门市部,二楼和后面为仓库,其时与“金三益”、“同洽春”为鳌江三间比较大的药店。
  玉山先生一生研习医书,医术精湛,平时积累的单方如医治“开胃”、“通便”等,都写在木头的“戒方”上。一次一妇女因未能生育前来就诊,先生开了一剂单方,服了几贴后,彻底根治,很是感激。先生待人和气,心底善良,一些村民前来就诊,身边没带现金,先生都给以赊账,待稻熟(收成)时划船到乡下收取稻谷。及年长童颜鹤发,美须飘逸,晚年与周伯海、金大钱、杨振声等人为善。70多岁时,一次手持拐杖走在街上,不巧被骑车之人碰倒,先生非但没责备于他,而是自己爬起来,没事一句了事。耄耋之年还能够自个去听唱词。
  药店的店堂上,悬挂着巨幅匾额,字曰“遥岛”,另外还有四个匾额,曰“商山有草”,曰“其民曰昌”,曰“千年一秀”,曰“可以疗饥”。
  儿子颜受昌,1962年高中毕业即去平阳县医药公司工作,苍平分县后,任平阳公司经理,是平阳县政协工商界第9—10届委员,第十届常委。大儿子在医药公司中药批发部任职,加上父亲三人都在医药公司从业并退休。
  其他中药店
  杨葆生药店,店主杨俊三(1866—1939),光绪年间在古鳌头中埠开设葆生堂大药店,把脉看症配套零售药材,学徒众多。到民国时期,次子杨玉生(1900—1959)接手祖业,而长子杨涤生(1896—1975)在三大厂开中药店,后来创办西湾保健所。第三代传人杨学忠只读了几年蒙学,通过自己刻苦学习医书并得到其他医师的传授,接过了祖父辈的家业,成为远近闻名的名老中医。而第四代传人杨益平则致力于中西医结合诊疗,现在镇政府对面开设自己的诊所,将祖业发扬光大。
  黄仁寿药店,店主黄美琳(1920—1995),建国后店址在鳌江南门街15号,是平阳县政协医务界第3、4届委员。多个子女均曾继承父业。
  保真堂药店,店主杨振声(1903—1993)。建国前店址在鳌江第四码头津津菜馆边。
  蒋长春药店,店主蒋明达(1914—1964)。
  万宜堂药店,店主王步云,店址在古鳌头南门街。
  杏林药店,店主王守生,系杨葆生药店店主杨玉生的妹夫,店址在古鳌头菜场角。
  张来福药店,店主张志斋。
  王延令药店,店主王祥川。
  孙福生药店,店主孙庆法。
  李德生药店,店主李德三。
  章元庆药店,店主章志陶。
  锦春药店,店主黄云初。
  养真药店,店主王老三。
  名老中医
  白性夫(1883—?),字玉夫,鳌江曹门人,清生员,通医学。热心社会教育事业,1913年接陈仲芸任鳌江初等小学校长,1916年辞职。据学生、鳌江先贤翁奇玉回忆,上学时一次患疾,先生亲自为其诊治,不收一点诊费。在公学兼教国文修身,办学教书,都肯负责。先生以身垂范,威严自生,对学生既和蔼可亲,管束又认真,学生背后雅称其“白老虎”。性夫先生的从医经历,有待挖掘。
  周伯海(1895—1960),原名乃滨,字百海,号梅庵,出生塘川上园村,后定居鳌江镇。从小受到鳌江乡贤陈仲芸的教导,立下“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雄心壮志。建国前在鳌江菜场街开中医诊所,擅长医治各种疑难杂症,著有《病理质问之答复》、《疑难病例之商讨》等医著,是平阳县政协医务界第2届委员。儿子周孔湘从父学医,专攻妇科。学徒有革命前辈、建国后鳌江镇首任镇长杜贤宏长子杜臣莱,《内经析义》主编。还有鳌江民间名中医王会愈等。
  董兆佩(1909—1956)建国前在鳌江塘沽头横街口开中医诊所,兼售中药,与可立先生、步云先生等为师兄弟,主攻儿科兼及妇科。
  建国后,这些个体中药店合营成鳌江国药店并分别在上中下埠开设国药店,名老中医和没有店铺的中医师或进入鳌江综合医院或平阳县医药公司继续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最后借用鳌江早年诗人立叟老人唱和陈立毅先生的一首《次和悟庐回忆杭州中医学校原韵》诗作为结束语:“征鞭曾作武林游,胜景犹教梦里留。一代名医传讲座,三馀饱学赋归舟。技绳卢扁兴后代,誉满杏林跻上流。回首师门仍似昨,于思今亦老春秋。”

知识出处

平陽文史資料第三十四期

《平陽文史資料第三十四期》

本书是一系列文章的合集,涵盖了平阳县的历史、文化、社会发展和个人经历等多个方面。

阅读

相关人物

郑小同
责任者
吴永寿
相关人物
颜志生
相关人物
彭益生
相关人物
白性夫
相关人物
周伯海
相关人物
吴寿祺
相关人物
杨玉生
相关人物
董兆佩
相关人物
彭博泉
相关人物
章品三
相关人物
金可立
相关人物
金韵娟
相关人物
金衍增
相关人物
金可
相关人物
金雪清
相关人物
鲍藻琨
相关人物
许德珩
相关人物
林光涵
相关人物
林振发
相关人物
潘顺和
相关人物
吴贯卿
相关人物
吴克
相关人物
陈步锋
相关人物
章文亮
相关人物
殷培芝
相关人物
谢观
相关人物
吴誌
相关人物
陈修园
相关人物
吴葆椿
相关人物
吴葆玲
相关人物
吴葆英
相关人物
孙国栋
相关人物
王建之
相关人物
苏渊雷
相关人物
张鹏翼
相关人物
陈立
相关人物
徐庚
相关人物
叶茂羽
相关人物
彭碎青
相关人物
项经川
相关人物
陈敬钦
相关人物
庆余堂
相关人物
刘英
相关人物
颜芝生
相关人物
颜玉山
相关人物
杨葆生
相关人物
金大钱
相关人物
杨振声
相关人物
葆生堂
相关人物
杨涤生
相关人物
杨学忠
相关人物
杨益
相关人物
黄仁寿
相关人物
黄美琳
相关人物
保真堂
相关人物
蒋长春
相关人物
蒋明达
相关人物
王步云
相关人物
杏林
相关人物
王守生
相关人物
张来福
相关人物
张志斋
相关人物
王延令
相关人物
王祥川
相关人物
孙福生
相关人物
孙庆法
相关人物
李德生
相关人物
李德三
相关人物
章元庆
相关人物
章志陶
相关人物
锦春
相关人物
黄云初
相关人物
陈仲芸
相关人物
翁奇玉
相关人物
周孔湘
相关人物
杜贤
相关人物
杜臣莱
相关人物
于思今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