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县图书馆
平阳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平阳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吴蕴古:三代治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陽文史資料第三十四期》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094
颗粒名称:
吴蕴古:三代治水
分类号:
K250.655
页数:
4
页码:
121-126
摘要:
本文记述了仙口村,这个浙南地区的千年古村,如同一颗千年大树,枝繁叶茂,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村子里的吴氏家族,其先祖宋代名臣吴蕴古的事迹尤为引人瞩目。他孙三代四修沙塘陡门,治水防灾的故事,成为了这个古村最为脍炙人口的传说。
关键词:
历史人物
吴蕴古
平阳县
内容
仙口村是浙南地区的千年古村,它就像千年大树枝繁叶茂,顺着历史的长河上溯,古村中的人物、史迹、传说、籍载故事等琳琅满目,熠熠生辉,其中本村吴氏家族的先祖、宋代名臣吴蕴古祖孙三代四修沙塘陡门、治水防灾的故事最为脍炙人口。
平阳县万全镇辖区是一片淤涨型海积和人工围垦的平原,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口繁衍迅速,人们生活富裕安定。但这里又是全国著名的强潮区之一,平均潮差都大于4米,最大潮差经常超过8米。由于古代科学发展缓慢,治水技术落后,强潮常常倒灌入河,使淡水变咸水,严重影响农田灌溉和农作物生长。甚至还会淹没农田,退潮时使农田成了“烂田”,这样就造成近海农业的严重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尤其是每年的夏秋之间,台风引发风暴潮,海溢灾害便严重地威胁和危害居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据《平阳县水利志》记载:“唐总章二年(669)六月,大风雨,海溢,永嘉、安固(平阳县)二县漂民宅6843处,溺死人9070口,牛500头,损禾4150顷。”这样的自然灾害历代无数次发生。
目睹近海一带的居民长期深受灾害侵袭与危害的惨状,南宋名臣吴蕴古于绍兴十五年(1145),捐出家资13万多银两,在瑞、平海塘的中部(即现万全镇宋埠社区的沙塘村)选址,“用巨木交错,坚若重屋者凡七间,虚其中三间之上层置闸焉,密布厚版,柜土连络,塘岸左右上下又设揵石以敌水势”,是规模较大的陡门。
沙塘是平阳万全、瑞安东乡、南社三乡80多条溪水的汇集地,沙塘陡门建在此处,旱时可以蓄水灌溉,涝时可以泄水排洪。沙塘陡门是当时平阳县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它的建成,使受益的农田达40多万亩,基本上解除了近海一带居民的水患灾难。
绍兴十六年(1146)秋季,一场大水灾把沙塘陡门冲坏。灾后,吴蕴古带领他的“犹子”(从子)吴通直一起,多次到受灾毁损现场进行考察,探索毁损原因,构思再次建造陡门的框架。
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苏州人范寅孙来平阳担任县丞。百姓把水患灾害的情形告诉他,于是他便携吴蕴古、吴通直一起,前往沙塘陡门旧址进行实地查勘,并确定将旧址稍加北移重建沙塘陡门。是年农历二月十七日,县丞范寅孙指派吴蕴古的从子吴通直主持施工。
此次重建,吴通直采用了“揵松为防,累版为闸,梁空而度者四十尺,浦之上下实以巨石,外以杀潮流怒噬之势,内以受所泄水,使盘旋洄湫,曲赴于海”的方法与技术进行建造,同时投入了四千多役工,耗费一百多万银两,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才告竣工。六月后,陡门又遭遇了一场洪水,但稳固无损,经历了一场水患灾害的严峻考验。
第二次修建的沙塘陡门经过了近20年的运转后,又遭受了一次灭顶之灾。南宋乾道二年(1166)农历八月十七傍晚,大风雨、海溢、大潮水倒灌浙南沿海,拔木漂屋,溺死数万人,为瑞安、平阳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水灾。此次水患灾害将沙塘陡门及其附近的堤塘、河埭毁损殆尽。
到了淳熙二年(1175),瑞安县令刘龟从、平阳县令杨梦龄率吴通直的儿子吴国学(师尹)一起,发动三乡的人民群众一起,对被水患灾害毁损的沙塘陡门进行了第三次全面修复。
淳熙十二年(1185),平阳县令赵伯桧委托吴国学再次主持重修陡门。吴国学便依照沙塘陡门的原有规模框架进行重修,同时对陡门内外的河道进行深度疏浚和宽度开凿,并且采用条形石块进行扦插垒筑,使修建的陡门更加坚固。沙塘陡门修建竣工后,侍郎徐谊、知阁蔡必胜又在陡门上建了一座“召杜亭”。
沙塘陡门自1145年修建至今已有870多年的历史了,在800多年的运转中,为万全垟农田的排涝灌溉,促进农作物的顺利生长与丰收,消除水患,保障人民生命与财产的安全立下了丰功伟绩,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淤积平原的不断向东延伸,它将渐渐淡出历史舞台,但它的历史功绩却已载入史册,永远留驻在世世代代人们的心中。
关于吴蕴古祖孙三代四修沙塘陡门、治水防灾的事迹,最早见于宋代杰出的外交家宋之才的《沙塘陡门记》,南宋太学博士徐谊于淳熙十二年(1185)撰写的《重修沙塘陡门记》亦有记载。宋之才和徐谊是与吴蕴古同时代的万全籍官僚名士,他们撰文记载与褒扬,可见吴蕴古治水壮举在当时的社会影响。
同时历代的《温州府志》《瑞安县志》《平阳县志》等志书都有记载。志书是综合记录地方自然和社会诸方面有关历史与现状的著作,是承载和再现地方历史的重要文献。这些志书中都记载着吴蕴古祖孙三代治水防灾的事迹,见证了吴蕴古的历史功绩和地位。
现代的《温州市志》《瑞安市志》《平阳县志》《温州水利志》《平阳水利志》《温州古代经济史料汇编》等志书文献上也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可见吴蕴古祖孙三代四修沙塘陡门治水的事迹感人至深,值得世代后人褒扬和学习。
吴蕴古,字醇之,号白斋,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官太常寺博士。为感念先贤的传世功德,仙口村吴氏家族于2000年集资,在村头建立了一座“吴蕴古纪念亭”。纪念亭不高,仅是一层砖墙建筑,但整体结构对称,造型简洁大方,黄色琉璃瓦铺盖的歇山式顶,两边檐头高高翘起。纪念亭前有台门,台门边上一通石碑上写着“纪念亭简介”,碑文简洁明了,阐明了吴蕴古是一位爱国爱乡的宋代大夫,他的善举值得人们世代传承,他的品格风范值得后人永远颂扬与怀念。
确实,站在吴蕴古纪念亭前,总能感觉到它厚重的历史印记。他们三代不但是本村吴氏家族的骄傲,更是浙南千年古村——仙口村千年历史闪光的一页。
知识出处
《平陽文史資料第三十四期》
本书是一系列文章的合集,涵盖了平阳县的历史、文化、社会发展和个人经历等多个方面。
阅读
相关人物
任咏夏
责任者
吴蕴古
相关人物
于绍兴
相关人物
杨梦龄
相关人物
吴国学
相关人物
赵伯桧
相关人物
徐谊
相关人物
蔡必胜
相关人物
宋之才
相关人物
于淳熙
相关人物
宋绍兴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