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和浙南游击根据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陽文史資料第三十四期》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080
颗粒名称: 红军长征和浙南游击根据地
其他题名: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
分类号: K250.655
页数: 8
页码: 16-28
摘要: 本文详细叙述了红军挺进师在浙南地区的战略转移和游击根据地的建立过程。从1934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开始,红军主力长征。在此背景下,红7军团改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后经历多次战斗和战略调整,最终在浙南地区建立了游击根据地。本文还提到了红军挺进师与闽东独立师的会师,以及闽浙边临时省委的成立,这些事件标志着浙南游击根据地的正式形成。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红军挺进师改名为人民抗日红军挺进师,以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关键词: 平阳县 革命斗争 历史渊源

内容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中央红军主力被迫从苏区的西南方向突围,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两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11月初,红一方面军北上到达陕北。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到达陕北和红一方面军会合,长征胜利完成。
  长征前,中共中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于1934年6月决定将红7军团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内部仍保留军团建制。7月6日,在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的率领下,从中央苏区首府瑞金出动,向闽、浙、赣、皖诸省国民党后方挺进,以牵制敌人。中央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为此接受中央苏区《红色中华》报记者采访,论述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意义。历经坎坷,这支部队最后在浙南立足,开辟了浙南游击根据地。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在中共浙南委员会的帮助下,闽浙边临时省委和陕北党中央接上关系,实现战略转变。1937年3月,闽浙边临时省委、临时省军区进驻平阳北港,平阳北港逐步成为浙江的延安。
  红军挺进师进入浙南
  1934年11月初,抗日先遣队转入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与红10军会合,奉命编为第10军团。之后,红10军团20、21师在开化、遂安、衢县、常山之间地区活动,创建浙闽边新根据地,并成立以方志敏为主席的军政委员会。11月下旬,红10军团主力向浙皖边前进,12月10日在皖南汤口地区同先期到达的第19师会合。这时,国民党军两个多旅的兵力,分南北两路向汤口进逼。14日,红10军团在谭家桥伏击战中失利,第19师师长寻淮洲牺牲。随后,该军团在国民党军优势兵力追堵下,转战于皖浙赣边地区,损失严重。1935年1月,红10军团向闽浙赣革命根据地转移,进至德兴县港头村时,遭国民党军袭击,被截成两段,先头部队1000余人在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率领下,突过封锁线,进入革命根据地。主力约2000人,被国民党军约20个团的兵力合围于怀玉山地区,经7昼夜顽强战斗,指战员大部牺牲,方志敏被俘就义。2月,进入革命根据地的部队,经过整编,组成了500余人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师长粟裕,政治委员刘英。
  1935年3月中旬,红军挺进师进入闽浙边境。4月20日,挺进师进入泰顺县境,歼灭敌军基干连。21日晚转移福建寿宁县上村,遭到敌军闽保二团袭击,损失了唯一的一台收发报机,失去和党中央的联系。4月28日,挺进师在庆元县东北部斋郎,击败了浙保一团、闽保二团和反动大刀会3000余人的进攻,毙伤敌300余人,俘敌约200人,为开辟浙西南根据地奠定坚实的基础。至7月,挺进师扩编为5个纵队。
  10月5日,刘英、粟裕率领红军挺进师到达福建寿宁县郑家坑村,与叶飞率领的闽东独立师会师,并举行了第一次联席会议,商定成立闽浙边临时省委。10月中下旬,挺进师经瑞安县边境,从腾蛟方向首次进入平阳县境,在闹村宿营。11月7日,刘英、粟裕、叶飞在闽浙交界的泰顺九峰乡白柯湾村头的小宫庙里举行第2次联席会议。正式成立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和临时省军区。会议推举刘英为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治委员;粟裕为组织部长兼军区司令员;叶飞为宣传部长兼少共(团)省委书记,兼任闽东特委书记。临时省委决定,在福鼎、平阳、泰顺、瑞安之间开展武装斗争,创建浙南游击根据地。白柯湾会议结束后,刘英、粟裕率挺进师于11月中下旬第二次进入平阳。部队在百尖宿营,次日经晓坑、俞思坑、顺溪,再经天井离开平阳。
  1936年2月,闽浙边临时省委在泰顺峰文召开会议,决定挺进师主力组成浙西南独立师,掩护临时省委在浙南开辟游击根据地。3月,刘英率领省委机关在鼎泰区委书记郑丹甫等人的配合下进入鼎平地区。粟裕率部队经分水关、观美进入北港地区,然后离开平阳移向浙西南。
  1936年7月下旬,粟裕率部300余人从浙西南返回浙南。部队到达瑞安西区公阳,浙南临时革命委员会委员黄先河、中共平阳县委书记施泽民闻讯赶到公阳与粟裕会面。黄先河向粟裕汇报浙南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基本情况。次日,粟裕率部向平阳山门出发,在山门街对面山峰百丘田伏击敌军,后离开平阳,开赴福鼎、泰顺与临时省委机关会合。黄先河、施泽民亦随行至临时省委机关驻地,向刘英作了汇报。其时,浙南临时革命委员会派遣杨进赴上海,通过林平与中共中央驻上海办事处接上关系。红军长征到达陕北,革命形势发生变化,党中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1936年8月,杨进将从上海带来的党中央文件《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八一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十二月决议》《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等,送到矾山南宋垟红军交通站转给刘英、粟裕。闽浙边临时省委认真学习文件后,统一认识,调整策略,把“中国工农红军闽浙军区”改为“中国人民抗日红军闽浙军区”,把“红军挺进师”改为“人民抗日红军挺进师”。临时省委还发表《为抗日救国告闽浙两省各界人民书》,呼吁组成抗日战线。
  9月上旬,刘英起草了向党中央汇报挺进师入浙后情况的报告,由粟裕带给浙南临时革命委员会转交上级党组织。刘英这份报告,浙南临时革命委员会随即派遣林心平送到上海,由中央特科上海办事处转送党中央。至此,在红军长征全部会师之前,与党中央失去联系一年半之久的红军挺进师又与党中央恢复联系,得到中央直接领导。
  中共浙南委员会斗争历程
  平阳是革命老根据地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共党组织领导下,农民武装三次攻打平阳城,声震国内外。1928年中共平阳县委建立。1930年5月红十三军攻打平阳城失败后,革命力量遭受严重摧残。1930年9月,县委恢复后,全县发展至4个区委、36个支部、350名党员。但到了1931年5月,全县党组织只剩下1个支部、3名党员。中共温州中心县委领导人被捕牺牲,平阳县委解体,浙南革命陷入低潮。
  中共温独支党员叶廷鹏,在敌人到处捕杀中共党员的白色恐怖中,毅然挑起建立和恢复中共浙南党组织的重任。他把革命活动驻点从万全城南务垟下村,转向麻步、北港、南港、江南发展。1932年2月5日除夕之夜,在麻步朝阳山渔塘岭门头陈阜故居,组建以叶廷鹏为书记的中共浙南委员会,陈卓如、徐岩夏、黄先河、陈阜为委员。同时建立浙南红军游击队,推选陈卓如为指挥。1933年春节期间,通过在南京从事铁路警察工作的朱程搞到武器,开展武装筹款。又派陈阜随朱程到南京,考取化学兵学校,为浙南物色军事人才。1935年春,中共浙南委员会改称中共浙南特委,重建中共平阳县委、平西区委。
  1936年5月,中共浙南特委在凤卧后堡村召开会议,组建中共浙南临时革命委员会,推选叶廷鹏为主席,委员有吴毓、黄先河、陈铁君、杨进。7月,派杨进赴沪,通过林平(王书圣)和党中央驻上海办事处潘子康取得联系。杨进还受命到南京,找到陈阜,商量为红军游击队增补军事干部。至9月,杨进将8名化学兵学校同学接到浙南游击队。
  1936年6月,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决定,在鼎平县的平阳中心区和藻溪区,建立中共平阳县委,周建生任县委书记,主要活动于矾山、马站、赤溪、桥墩等地。因此,当时平阳境内出现了两个中共平阳县委。10月,中共浙南委员会重建瑞安县委,施泽民调任瑞安县委书记,下辖仙降、西区(大峃)、营前、城区4个区委。任命郑海啸为平阳县委书记。下属平西、平安、平南、江南、小南5个区委,58个支部,500多名党员。另外还建有永强区委、温州市委、印刷、伞业、青年支部、乐清中心支部、玉环中心支部等。浙南红军游击队6次击敌取胜,缴获长短枪160支及大批子弹,游击队员从12人壮大到4个分队100多人,建立平瑞边境游击区。发展了平阳老区乡镇55个,老区村1003个,交通联络站点156个(含苍南地区的老区乡镇29、老区村556、交通站108个),为红军挺进师进驻平阳奠定了坚强的基础。
  1936年9月上旬,粟裕率部200多名红军战士,在平、瑞边境山区葛藤湖地方,同中共浙南特委书记叶廷鹏率领的浙南红军游击队80多人会师。粟裕传达闽浙边临时省委决定在浙南建立游击根据地的指示。叶廷鹏、郑海啸汇报了浙南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的情况,并主动提出接受闽浙边省委的领导。挺进师从葛藤湖转到马迹地方宿营,发现敌人从晓坑尾追的一营兵力赶到樟垟山,到午夜时分向敌人发起突然攻击,敌军惊恐撤走。浙南红军游击队和挺进师再次开赴包垟,公开驻扎三天三夜。当粟裕部队经瑞安再次开往浙西南的前一夜,把刘英密写给党中央的报告交给黄先河设法转送。
  平阳北港成为全省共产党活动中心
  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到达陕北和红一方面军会合,长征胜利完成。到年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民党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倡议,却又采取“北和南剿”的方针,继续对南方各游击根据地进行“清剿”。由于双方力量对比悬殊,临时省委和挺进师主力分开活动,和党中央又失去联系。1937年3月上旬,刘英率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和教导队转战至平阳北港,在龙尾山区与中共浙南委员会书记叶廷鹏、平阳县委书记郑海啸会合。闽浙边临时省委决定,中共浙南委员会并入中共浙南特委,龙跃任中共浙南特委书记,委员邓桂、林辉山、叶廷鹏、陈昌会。成立中共瑞平县委,郑海啸任县委书记。黄先河为驻温州白区工作团主任,黄耕夫、邓野农、周饮冰为工作团成员。闽浙边临时省委进入北港后,在龙尾、吴小垟、凤林、赤砂、大屯坚持两个多月的反“清剿”斗争,郑海啸率领的中共瑞平县委机关一直和临时省委机关一起行动。期间,挺进师张文碧、舒雨旺部先后在北港找到省委机关,北港人民帮助解决给养,帮助掩蔽,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此时陕北召开苏区代表会议,张闻天致开幕词,悼念牺牲的烈士,名单其中就有粟裕。
  1937年5月中旬,国民党闽浙赣四省边区主任公署派出政训处长邓讱等为代表,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派出吴毓、陈铁君、董启文为代表,先后在山门畴溪小学和鳌江镇区举行和平谈判。浙江第一次国共和谈在平阳举行,由于条件不成熟,谈判破裂。卢沟桥事变后,双方同意进行第二次会谈。8月24日,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派出吴毓、黄耕夫,与国民党闽浙赣四省边区主任公署派出邓讱、王裕先、詹行烈,在温州申江旅馆进行谈判,达成停战协议。9月14日,临时省委在山门大屯发出通知,要求挺进师各部到平阳山门集中。9月16日,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书记刘英在山门接见国民党和谈代表王裕先、詹行烈,并举行会谈达成和谈补充协议。9月27日,临时省委派吴毓、龙跃到杭州会见国民党闽浙赣四省边区主任公署最高领导刘建绪,达成闽浙红军改为国民革命军协定。9月29日,吴毓、龙跃到达南京八路军办事处,向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驻南京代表秦邦宪(博古)转交了刘英代表省委写给党中央的报告。
  11月,粟裕率部从遂昌门阵抵达平阳山门水办村,在马仙宫召开部队整编大会,分编成3个支队和1个教导队。挺进师各部300多人,地方干部60多人,分头在凤林、冠尖、玉青岩、金岙等地进行整训。部队在凤林召开大会,宣布将挺进师改为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粟裕任司令员,刘英任政委,陈铁君任副司令员,张文碧任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支队,1个教导队。下旬,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在凤林村满垟六份内大屋召开第十二次扩大会议。会议传达中共中央《关于南方各游击区域工作的指示》,宣读了秦邦宪给刘英的亲笔信。下旬,临时省委从满垟迁往冠尖。1938年1月4日,临时省委机关和抗日游击总队部移驻山门大屯,3个中队分别驻在凤卧、山门一带。2月8日,浙江省国民政府主席黄绍竑前来平阳,在鳌江北埠会见了闽浙边临时省委代表吴毓、黄耕夫。
  1937年11月底,闽浙边临时省委决定以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救亡干部训练班的名义,公开招生,在山门畴溪小学筹办抗日救亡干部学校,粟裕为校长,黄先河为副校长。1938年1月15日,抗日救亡干部学校举行开学典礼。学校学习延安抗大校风,实行军事化管理。全体学员135人编成1个中队、3个分队、10多个小队。抗日游击总队移驻畴溪小学旁边龙井庵,粟裕在这里撰写《游击战术讲授提纲》,并讲授26课游击战术,分17个方面逐个阐述,并第一次正式讲述了他于1935年提出的“敌进我进”的游击战方针。3月15日,干校一期结业。
  1938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成立。军部2次来电闽浙边临时省委,催调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去皖南集中。临时省委派遣龙跃、余龙贵前往南昌,向中共中央东南分局书记兼新四军副军长项英汇报。项英委托东南分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长、新四军军分会委员曾山专程前往平阳。3月5日,曾山与龙跃、余龙贵抵达平阳山门临时省委驻地大屯村,同日召开省委会议。曾山在会上传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对南方游击区工作决议精神,转告中央对浙南同志的亲切慰问,对浙南三年的游击战争给予高度评价。会后,决定粟裕率部队北上抗日,刘英等同志留在浙江,坚持工作。3月18日上午,粟裕率领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七团队将士400余人从山门出发,于4月18日到达安徽歙县岩寺新四军军部驻地,改番号为第三支队第四团第三营,6月中旬挺进敌后,成为华中抗日战场上的一支劲旅。
  1938年5月7日,临时省委在凤卧玉青岩村召开会议,根据东南分局指示,决定撤销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成立中共浙江临时省委。9月,中共中央批准浙江临时省委为浙江省委,刘英任书记。11月6日,中共中央扩大的六中全会通过召开党的七大的决议。1939年7月21至30日日,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凤卧召开。会议选举了新的省委机构,刘英为书记;还选举了12人为浙江省出席党的七大正式代表,3人为候补代表。

知识出处

平陽文史資料第三十四期

《平陽文史資料第三十四期》

本书是一系列文章的合集,涵盖了平阳县的历史、文化、社会发展和个人经历等多个方面。

阅读

相关人物

陈肖粟
责任者
乐少华
相关人物
粟裕
相关人物
刘英
相关人物
毛泽东
相关人物
方志敏
相关人物
叶飞
相关人物
俞思坑
相关人物
郑丹甫
相关人物
施泽民
相关人物
黄先河
相关人物
林平
相关人物
林心平
相关人物
叶廷鹏
相关人物
陈阜
相关人物
陈卓如
相关人物
徐岩
相关人物
朱程
相关人物
吴毓
相关人物
陈铁君
相关人物
王书圣
相关人物
潘子康
相关人物
周建生
相关人物
郑海啸
相关人物
林辉山
相关人物
陈昌会
相关人物
黄耕夫
相关人物
邓野农
相关人物
周饮冰
相关人物
吴小垟
相关人物
张文碧
相关人物
舒雨旺
相关人物
张闻天
相关人物
邓讱
相关人物
董启文
相关人物
王裕先
相关人物
詹行烈
相关人物
刘建绪
相关人物
秦邦宪
相关人物
黄绍竑
相关人物
余龙贵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