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革命历史的渊源与根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陽文史資料第三十四期》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079
颗粒名称: 平阳革命历史的渊源与根据
分类号: K250.655
页数: 13
页码: 16-28
摘要: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平阳革命老根据地的历史和贡献。
关键词: 平阳县 革命斗争 历史渊源

内容

平阳革命老根据地县,是隶属驻在上海的中共中央直接领导,于1924年建立的“中共温州独立支部”所开辟的革命阵地。由于过去产生左倾思想的影响,唯我独革,唯我独尊,肯定自已,否定别人。有人硬说平阳是1937年3月,红军挺进师进驻平阳后才开辟的。对此缺乏求真务实的偏面说法,应该正本清源。
  数十年来的文史与党史的征集工作中,它的最大的收效,不仅挖掘和丰富了史志宝库的资源,而且是为肯定在平阳共建浙南游击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详情请见《平阳走出的新四军》一书)。
  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政协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经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郑子雄顾问、郑昌儒副会长及本县抗战老前辈胡孙节等支持,县老促会林声足老会长、伍兆澄会长、吴成楼副会长、县委党史办等历任负责同志会同政协文史界人士,积极配合,共同努力,从日常接触的历史事实,及革命老前辈的亲历、亲见、亲闻等“三亲”回忆史料,并核对有关历史档案,在县政协的《平阳县文史资料》系列专辑中,陆续刊出涵盖平阳红色革命史的文章,都证实叶廷鹏、黄先河等创建的以叶廷鹏为书记中共浙南委员会、陈铁军为队长的浙南红军游击队及以郑海啸为书记的中共平阳县委和组建的党组织,早就创建了平阳的革命老根据地。亦为红军挺进师进驻平阳,巩固扩大共建发展浙南游击根据地的历史贡献,而作出了早期的开辟工作,这就为平阳革命历史的正本清源,找到了重要的根据。
  遵照中共中央(2010)10号文件,关于“深化党史研究”,“准确记载党史”,“正确认识与对待党史”,“坚决制止歪曲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的要求,现将平阳革命历史的渊源与根据,综述如下:
  平阳是中国共产党创立初期,隶属中央直接领导的中共温州独立支部开辟的革命老根据地县。在1919年“五·四”爱国反帝斗争的影响下,1924年开展农民运动,1926年10月,中共温独支党员王国桢、张培农从广州毛泽东举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期学习结业,以中央农运特派员身份,返平会合外地回平的早期党员施味辛、章尚友、游侠和温独支平阳籍党员游馥、叶廷鹏、苏渊雷及江南救国会成员,并联合国民党左派力量,在平阳进一步开展了以农运、工运为主体的国民革命运动。1927年建立县农会,l928年1月中共浙江省委特派员郑馨宣布以游侠为书记,于2月组建中共平阳县委。1927年、1928年、1930年,三次农民武装和第三次配合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贯彻执行党中央(1927)“八·七”会议确定的“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的方针”,攻打平阳城,声震国内外。第一次平阳农盐民武装300多人攻打县城,打响了浙江革命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第一枪。第三次2200多人攻打县城,《上海报》、苏联《真理报》都发表重大新闻。
  在白色恐怖下,革命遭受严重摧残,全县从4个区委、36个支部、350名党员、500名赤卫队员、1000名救穷会员,牺牲无数党员、革命志士,剩下1个支部3名党员的极端困境里,中共温独支党员叶廷鹏,敢冒生命危险,发扬革命大无畏精神,将当时的革命活动驻点万全城南雾垟下,向麻步、北港、南港、江南等地发展。1931年腊月廿九日的除夕之夜,即1932年2月5日起,包括3月,在渔塘先后组建了以叶廷鹏为书记的中共浙南委员会,和叶任队长的浙南红军游击队。接着,重建平阳、瑞安县委、温州市委,恢复与重建10个区委及许多党的支部等。1936年5-9月,为团结当时未入党的陈铁君(军)、杨进两位同志共同干革命,建立行政组织浙南革命临时委员会。开辟创建了平瑞边界游击区(游击区的史实请看下列第5项)。
  1936年9月同红军挺进师胜利会师,恢复了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与党中央的联系,汇合扩大共建浙南游击根据地,成为全国15个游击之一,及浙江指挥中心。1937年为国共和平谈判、团结抗日,达成协议。1938年组织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七团队500多人,北上安徽汇合新四军总部,编入新四军二支队四团三营,号称老三营,参加抗战,连续取胜,战果辉煌!
  留在平阳坚持革命斗争的中共浙南委员会(特委)书记叶廷鹏,艰苦条件下坚持革命17年,为革命前仆后继,三千多位党员群众壮烈牺牲。以郑海啸为中共浙南特委常委兼平阳县委书记,担负14年重任,组织发展8个区(镇)委,带领三千多共产党员和一千多人民武装力量为平阳和浙南解放,作出了艰苦卓绝的贡献!
  刘少奇同志在延安对黄先河说:“全国党的斗争是浙江最残酷,因浙江是蒋介石的老窝。浙江是浙南斗争最残酷,浙南是平阳付出代价最大。”(详见下文19项史实)
  2011年3月18日,笔者发现县委县府拨款在山门建设“红军挺进师历史陈列馆”中的布展大纲初稿,只有挺进师革命业绩,缺乏挺进师之所以能够进驻平阳,是1932年2、3月,先后组建的中共浙南委员会、浙南红军游击队及县委区委党支部,在浙南平阳早已开创游击区“重要基础”的这一重要前堤。笔者提议即“民以食为天,渔无水不活”的哲理和史实,建议县委领导把这个“重要基础”,理应列入“挺进师历史陈列馆”布展大纲的先前部分之中。此举,完全符合从平阳出山在京、沪、杭、宁、苏、皖、闽、赣、粤、温、平、泰等老前辈和英烈亲属的强烈呼声,他们都异口同声,迫切要求将此“重要基础”入编。县委王祖焕书记批示,请郑杰部长阅。郑杰部长要求南朝阳副部长、县新闻信息中心副主任李斌同志负责受理补充。事后证实,已列入布展组成部份,肯定了这一重要的基础。
  2010年9月22日,笔者提出关于县委举办叶廷鹏烈士为国牺牲70周年和中共浙南委员会成立80周年大会活动的建议,县委林亦俊副书记,即对县委办叶克捷、县委党史研究室陈敏同志,要求做好筹备工作。经老前辈胡孙节等支持和县新四军研究会伍兆澄会长等同志筹划运作,于2012年4月6日,县委3位常委莅会指导,县委狄鸿鹄副书记亲自主持纪念座谈会,浙江省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兼浙南分会会长郑昌儒、温州党史学会会长吴祖熙到会致词。会议对缅怀叶廷鹏烈士的革命大无畏精神暨他的历史功绩,中共浙南委员会、浙南红军游击队,及恢复重建的平阳、瑞安县委、十个区委、温州市委、下属党组织(详见《叶廷鹏暨中共浙南委员会纪念文集》),共同开创的浙南游击根据地所作出的重大贡献,都给于充分的肯定。这对开展革命优良传统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在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郑子雄顾问、省会副会长兼浙南分会郑昌儒会长、张文星副会长等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2011年7月30日和2012年9月30日,《浙南火炬》第22、24期,先后发表笔者编撰的《何等英勇何等壮烈的共产党员叶廷鹏》《叶廷鹏领导的中共浙南委员会的历史功绩不容低估》,对肯定浙南平阳革命的重要基础,产生了一定的良好效应!
  笔者1981年担任县委党史征集领导小组副组长兼首任县委党史办主任,1983年3月25至30日及4月1至4日,先后参加中共中央党史办负责同志主持的上饶闽浙赣皖边区党史工作会议暨全省党史第二次会议后,在杭州的4月5日上午,由李士俊、林万雄等同志陪同,登门拜访郑海啸老书记、老厅长时,他告诉笔者:黄先河同志在延安时刘少奇同志面谕上述内容。郑说“中央领导人对浙南平阳的高度评价,使我们受到很大的鼓舞!”他说:“1933年叶廷鹏、黄先河同志介绍我入党,当县农民赤卫队长,1936年中共浙南特委书记叶廷鹏,在龙尾包垟山百尖宫,宣布任命我当县委书记。怎么到1937年红军挺进师进驻平阳后,还叫我补办入党手续?这确实有‘左’的做法,应该纠正。”郑老厅长嘱咐笔者:“挺进师来平之前,我们浙南地下党、平阳地下党的活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是渔水深情,生死存亡关系的重要基础,应该多把事实写出来。”
  遵照老前辈回忆与嘱咐,笔者参考选摘120多本史书中的有关情节(笔者汇合2175册书刊,一并赠送县图书馆陈崇贵专柜保存开放查阅),经过多次查档核实,平阳属于革命老根据地县和浙南游击根据地中心地区有20条事实,从已经编发的《叶廷鹏与中共浙南委员会》《平阳走出的新四军》《中共平阳党史一卷》等专辑,呈报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党史出版社审核批准,予以充分肯定。主要根据,选摘如下:
  1、1924年中共中央委派中央秘书谢文锦(永嘉人),从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毕业,到温州组建驻在上海的党中央直接领导的中共温州独立支部(简称:温独支),书记胡识英。1925至1926年,发展党团员50名,其中平阳籍入党有马站人王国桢、张培农、万全游馥、叶廷鹏、钱库苏中常等5位。加上1922年在上海入党的青街人施味辛、1924在海门入党的鳌江人章尚友、1925年在杭州入党的昆阳人游侠,返回平阳,在中共温独支领导下,开展农运、工运为主体的第一次国内大革命运动。
  2、1926年温独支推荐党员王国桢、张培农,到广州毛泽东举办的全国农运第六期讲习所学习结业,返回平阳,以中央农运特派员身份,配合叶廷鹏等贯彻执行“组织农会,建立农民武装,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农运任务,进一步掀起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的农民运动。1927年成立县农会,张培农、叶廷鹏为正副会长,各地农会数十个,入会会员数万人。
  3、1927年、1928年、1930年组织农民武装,第三次配合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攻打平阳城,声震国内外,中国《上海报》、苏联《真理报》都发表重要新闻。
  4、1928年1月,省委特派员郑馨在瑞安召开会议,宣布游侠为书记的中共平阳县委于2月成立。至1930年,县委下属4个区委,36个党支部,350名党员,500名游击队员,1000名救穷会员(摘自中共浙南特委书记王国桢在上海向党中央的书面报告)。
  5、1930年5月24日(农历四月廿六日)三打平阳城失利后,全县只有1个支部,3名党员。中共温独支党员叶廷鹏,在敌人白色恐怖到处捕杀中共党员的艰险环境中,不顾个人安危,把革命活动驻点,从万全城南务垟下村,转向麻步、北港、南港、江南发展。叶廷鹏、黄先河、陈卓如、徐岩夏、陈阜等,于1932年2月5日,在麻步朝阳山渔塘岭门头陈阜故居开会,遵照中共第一部党章总纲“有五个党员的地方可以成立党的委员会”的规定,组建了中共浙南委员会,推选叶廷鹏为书记,其他为委员。3月,在渔塘陈体昌家中成立浙南红军游击队,叶廷鹏兼任队长。1935年春,在凤卧黄美迎家中共浙南委员会改称中共浙南特委,重建中共平阳县委、平西区委。1936年农历八月,特委任命郑海啸为县委书记。下属平西、平安、平南、江南、小南5个区委,58个支部,500多名党员,恢复瑞安县委4个区委、永强区委、温州市委、印刷、伞业、青年支部、乐清中心支部、玉环中心支部等。
  至1937年2月,红军挺进师进驻平阳之前,浙南红军游击队先后6次击敌夺取胜利:火烧欺压老百姓的国民党藻溪驻军营房、烧毁盘剥渔民的五乡渔业办事处、夜袭萧江宫守敌、剿除国民党保卫团分队、智歼欺压百姓的王粹雅股匪、夜袭北港区署击毙反动区长楼钟声、突击宜山八岱宫国民党保卫团等,共缴获敌人长短枪160多支及大批弹药。不仅为民除了害,提高了游击队的军威,而且壮大了红军的力量,浙南红军游击队从12人发展到4个分队,100多人枪,建立了平瑞边境游击区。
  平瑞边区游击区的范围从15公里至30公里:
  其东北有榆垟、郑楼、练川、宋桥;南有鳌江、西湾、梅溪、梅源、桃源、麻步;西有凤卧、鹤溪、腾蛟、龙尾、凤巢、水头、南湖、闹村、朝阳、南雁、山门、青街、顺溪、维新、怀溪、晓坑、吴垟等乡镇。老平阳县域现为苍南县境的江南宜山、龙港、钱库、金乡;南港的灵溪、桥墩、矾山、马站;瑞安的仙降、城区、陶山、湖岭、曹村、高楼、葛藤湖;文成的大峃、营前、珊溪、平阳坑等地,都是浙南红军游击队的游击区。
  平阳老县(含苍南),具有强大的革命老区乡镇村和地下交通联络站点等网络阵地。下属老区乡镇55个(平阳26个、苍南29个)。老区村1003个(平阳447个、苍南556个)。平阳县一战二战抗战时期交通联络站点,共设152个,其中平阳县内115个,设在苍南17个,文成12个,瑞安8个。
  交通联络站(点)的任务:传递信件、报刊和情报;接待护送干部;掩护、救治伤员;运送武器弹药和物资。
  据县民政局调查核实确认发证,建国前平阳老县老党员、老游击队员、老交通员共4784人(其中平阳3117人,苍南1667人)。
  为红军挺进师进驻平阳之前已经奠定了坚强的基础。
  6、《毛泽东选集》(精装合订本)第一卷第152页,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的注释第25条。平阳是南方八省十四个之一的浙南游击地区(以后增加1个,共15个)。
  7、陈毅在1945年5月1日全国党的七大发言中肯定:“浙南之平阳打游击10年以上,他们所遭遇的艰苦斗争的环境和独立奋斗的精神,是值得全党学习的”。
  8、“1935年冬,刘英、粟裕的挺进师开入闽浙干(赣)边,在游击战争中建立了一些党组织,这些组织主要集中在游南……而且有特委与县委的组织。(并接收了叶廷鹏领导的浙南特委的组织)”。—摘自中央档案馆,1941年,5212No012号,中央组织部薛光军同志整理的《浙江抗战二年来工作总结草稿》第四部分第三点:p17:3。
  9、1936年7月22日《浙瓯日报》第11版发表平阳有中共党员10人被捕的事实。中共上海办事处和特科联系人林平接线确认平阳县有中共组织,潘子康代表办事处向中共浙南委员会政治交通员杨进宣布:中共浙南委员会和上海党组织正式建立组织关系。潘子康将中共中央1935年12月25日《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1935年5月《红军要求南京政府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等有关抗日统一战线文件,交给杨进,要中共浙南委员会设法找到粟裕、刘英,并将中央文件交给他们。
  在此同时,潘将中共上海办事处冯雪峰副主任写给中共浙南委员会的指示信交给杨进送给中共浙南委员会。信中对浙南的艰苦革命精神给于充分肯定:“亲爱的同志们:你们能有这样单独艰苦的奋斗,这真是革命的精神,尤其在目前形势之下,我们所有的同志应该像(你)们同样的精神。”
  10、1936年9月,浙南红军游击队和挺进师会师开赴包垟扎营,休整了三天。当粟裕部队开往瑞安的前一夜,把刘英密写的报告,交给黄先河,嘱黄设法转送驻沪中央。(注:在1936年5-9月,叶廷鹏等为团结当时未入党的杨进[1937年3月在沪入党]、陈铁军[1937年10月入党],一起干革命,组建“浙南革命临时委员会”的行政组织,委员会由到会的5人组成。叶廷鹏为主席兼财政委主任,委员黄先河为特务处主任,委员吴毓为政治部主任,委员陈铁军为军事委员会主任,委员杨进负责宣传组及政治交通工作)。1936年9月,根据中共上海办事处确认接上党中央与浙南党组织的关系指示的同时指出:“浙南革命临时委员会不是党组织”,因而结束了“浙南革命临时委员会”的名称,复称“中共浙南委员会”)。
  中共浙南委员会书记叶廷鹏、委员黄先河等研究决定,把这项任务交给一个不大引人注意的杨进(林怡)的妹妹林秋侠(林心平)负责送沪。黄先河护送林秋侠,日夜兼程,按中共浙南委员会原来联系的渠道,终于把“报告”送达党中央驻上海办事处下属的特科工作人员林平,再由办事处主任潘汉年上报延安党中央。为红军挺进师、闽浙边临时省委与党中央工作失去联系一年半之久,重新恢复联系,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11、1936年10月,中共浙南委员会(特委)派往上海学习的吴毓,于1937年3月回到温州,中共上海办事处下属的特科让他带来中共中央2月10日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的电文等文件。由于国民党对游击根据地的严密封锁,吴毓无法与刘英联系,折回温州。根据中央文件提出的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及建议,实行国共合作,联合抗日的精神,吴毓在温同黄先河、黄耕夫、周饮冰等研究,以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和中国人民抗日红军闽浙军区司令部名义,向国民党闽浙赣皖边区主任公署和闽浙两省政府当局,发出《快邮代电》,建议和平谈判,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经过5月7日,山门谈判未成。8月22日,温州申江旅馆谈判达成5条协议,9月15日在山门陈鸣玉家,刘英主持,吴毓、陈铁军、黄耕夫参加与国民党当局首席代表王裕先谈判,最后达成7条协议。
  12、和平谈判成功后,全县掀起抗日救亡运动高潮,在鳌江成立抗日救亡总团,全县各地设立18个分团,团员2600人。还创办《平报》、临时中学、农民抗日自卫队、抗日妇女联合会、战时生产消费合作社、战时政治工作队、新生剧团等抗日群众团体,组织下乡演唱抗日歌曲。
  1938年1月4日,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决定在山门畴溪小学举办“抗日救亡干校”,粟裕兼校长,黄先河任副校长,黄耕夫任教育主任,邓扫空任总务主任。1月15日开学,学期3个月,培养了150名党政军干部。
  13、粟裕《回忆浙南三年游击战争》一书中指出的:“这支革命力量是由老共产党员叶廷鹏同志为首组织起来的。在平阳北港和瑞平边创建一块纵横三十多里的秘密工作地区。他们主动要求闽浙临时省委领导,这样就使浙南游击根据地的范围,由平阳南港扩大到平阳北港一带。”
  14、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编《中国共产党革命英烈大典》,入编的革命英烈的有:王国桢、叶廷鹏、林心平、周饮冰、郑明德、吴毓、朱程、林瑞清、洪汝兰,肯定叶廷鹏组建中共浙南委员会及历史功绩。
  15、“浙南游击根据地是以红军挺进师为主、加上鼎平地下党和一部分基本地区以及平阳叶廷鹏等同志活动的地区等三股力量汇合起来建成的……”——摘自龙跃《坚持浙南十四年》
  16、1938年3月5日,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长曾山同志,从江西到达平阳山门大屯老区,向中共闽浙边临时扩大会议上传达中央和分局的三条指示,把驻在山门、凤卧、内塘的红军挺进师改编为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入编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七团队,于3月18日,从山门出发,经过凤卧誓师、县委欢送,进军安徽北上抗日。
  17、中共浙江省委第一次党代会,1939年7月下旬,在平阳凤卧冠尖、马头岗村举行。会议选举刘英为省委书记和出席全国党的七大代表,部署指挥全省革命斗争任务。全省各地党代表会集平阳老区开会如到自己的家乡,十分亲切温暧。大会的保卫、保密、采购、给养、膳宿、交通、接待、后勤等等任务都由中共平阳县委和老区党员干部及革命群众分工负责。这是胜利举行省一大的的重要基础所在。
  当时的国民党浙江省党务委员会主任谷正纲,1939年,给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的报告称:“平阳北港区完全赤化,为全省人士所注意,大有陕北之概”。
  省人大陈安羽主任,在泰顺开会时说:平阳北港是“浙江的延安”。泰顺是“浙江的井岗山”。省委副书记陈法文题词:平阳是“浙南红都”。
  18、中共浙江省委(1985)52号文件《关于黄先河同志申诉问题的批复》:“以叶廷鹏同志为书记的浙南委员会和中共浙南特委是党的组织,对其领导下建立起来的县委、区委、支部,应予以承认。”1985年9月13日。
  综上所述,以叶廷鹏为书记的中共浙南委员会和下属县委等党组织的历史贡献不应低估。
  第一、组建中共浙南委员会,改称中共浙南特委,发展壮大党组织。第二、组建浙南红军游击队,开创平瑞边境游击区。第三、中共浙南委员会(特委)为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与党中央失去联系重新恢复,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第四、中共浙南特委的原有干部为国共和平谈判作出了努力。第五、中共浙南委员会(特委)将原己开辟的平瑞游击区,作为扩大共建浙南游击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六、中共浙南特委为闽浙边临时省委,输送了一批重要力量。第七、平阳成为浙江新四军发源地。第八、在中共浙南委员会领导下从1931至1937年入党入伍者为革命牺牲270名。第九、平阳党组织和革命老区人民共同努力,保证省一大在平胜利举行。第十、中共浙南委员会选任的县委郑海啸书记,连续坚持艰苦的14年革命工作,付出一家三烈的重大代价,扩大发展了党的组织和人民武装队伍,突破六年反顽斗争的胜利,为平阳和浙南全境的解放,作出了贡献!
  19、建国前平阳老县中共党员和革命群众牺牲3000多人,其中在册烈士1200多人,三打平阳城红十三军农民赤卫队牺牲192人,无辜群众被杀200多人,中共浙南委员会领导时期,1931-1937年入党入伍后,参加革命斗争牺牲270人(其中平阳籍119人,苍南籍42人,平阳籍含苍南参加新四军北上抗日牺牲109人),抗日阵亡520人,山门西山村牺牲18人,平瑞边闹荒斗争牺牲58人,北港党员群众被杀抛入水头万人坑48人,梅溪磨石坑等地党员牺牲52人,1942年2月25日至5月底,张韶舞自供,调集全县武装对共产党进行“清乡会剿”,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仅三个多月,被杀150余名。1942年,日寇第二次入侵温州时,国民党县长张韶舞仓惶逃命,在他逃离县城之前,下令刽子手架起两挺机关枪,扫射城西红龙殿监狱,当场被枪杀狱内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35人,钱库惨案被张韶舞调集部队枪杀900人,其中杀头100多人在平阳县仓晒谷场举办人头展览,真是惨无人道,血债累累。
  20、2005年2月6日和5月23日,国家发改委、中宣部、旅游局、民政部、财政部、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文化部、民航局、文物局、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等部委局,联合发文先后确定“温州市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被列入国家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上海——嘉兴——平阳)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温州市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旧址)名录、“全国第四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综述老前辈的亲切回忆,铁证如山——跟随刘英在平阳的张金发说:“在腾蛟、吴小垟、龙尾一带山上,和黄先河同志、浙南老大哥叶廷鹏同志会面。黄先河同志向刘英同志汇报了浙南特别是平阳地下党活动情况。平阳在叶廷鹏、黄先河、郑海啸等同志的积极努力下,群众工作搞得很活跃,刘英同志非常满意。”刘英赞扬吴可帮“包垟村党支部工作不错,群众觉悟高。在这里相似江西的老区。”
  曾驻平阳革命老区的红军挺进师二纵队政委张文碧、警卫队长程美兴,都在回忆录中深有体会地证实,如果没有中共浙南委员会、浙南红军游击队、中共平阳县委开创的游击区,及革命老区人民的支持,临时省委和红军挺进师将不能生存。1938年3月18日粟裕将军在
  率领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七团队从山门出征时说,是平阳老区人民用生命换取了红军挺进师的新生。

知识出处

平陽文史資料第三十四期

《平陽文史資料第三十四期》

本书是一系列文章的合集,涵盖了平阳县的历史、文化、社会发展和个人经历等多个方面。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崇贵
责任者
郑子雄
相关人物
郑昌儒
相关人物
胡孙节
相关人物
林声
相关人物
伍兆澄
相关人物
吴成楼
相关人物
叶廷鹏
相关人物
黄先河
相关人物
陈铁军
相关人物
郑海啸
相关人物
王国桢
相关人物
张培农
相关人物
施味辛
相关人物
章尚友
相关人物
苏渊雷
相关人物
郑馨
相关人物
许多党
相关人物
陈铁君
相关人物
杨进
相关人物
刘少奇
相关人物
蒋介石
相关人物
王祖焕
相关人物
郑杰
相关人物
李斌
相关人物
林亦俊
相关人物
叶克捷
相关人物
陈敏
相关人物
狄鸿鹄
相关人物
吴祖熙
相关人物
张文星
相关人物
叶廷鹏》
相关人物
李士俊
相关人物
林万雄
相关人物
郑老
相关人物
陈崇贵
相关人物
谢文锦
相关人物
胡识英
相关人物
陈卓如
相关人物
徐岩
相关人物
陈阜
相关人物
陈体昌
相关人物
王粹雅
相关人物
吴垟
相关人物
陈毅
相关人物
刘英
相关人物
粟裕
相关人物
薛光军
相关人物
林平
相关人物
潘子康
相关人物
冯雪峰
相关人物
吴毓
相关人物
林怡
相关人物
林秋侠
相关人物
林心平
相关人物
潘汉年
相关人物
黄耕夫
相关人物
周饮冰
相关人物
陈鸣玉
相关人物
王裕先
相关人物
邓扫空
相关人物
郑明德
相关人物
朱程
相关人物
林瑞清
相关人物
洪汝兰
相关人物
谷正纲
相关人物
陈安羽
相关人物
陈法文
相关人物
张韶舞
相关人物
县长
相关人物
刽子手
相关人物
张金发
相关人物
吴小垟
相关人物
吴可
相关人物
张文碧
相关人物
程美兴
相关人物
将军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