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正能量——邓南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二期》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007
颗粒名称: 乡村正能量——邓南夫
分类号: K820
页数: 2
页码: 20-21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北宋学者许景衡为平阳籍人士邓南夫所撰的《墓志铭》以及邓南夫的生平事迹和道德风范。文章通过详细叙述邓南夫的生平事迹和许景衡的评价,展现了一个具有儒家伦理精神的平民形象,体现了许景衡推崇儒家道德、倡导社会正能量的思想。
关键词: 许景衡 生平事迹 道德风范

内容

永嘉学术先辈许景衡一生为他人所著的《墓志铭》不多,据现存的几篇《墓志铭》来看,为吾平阳籍人士所撰的墓志铭倒不在少数,有陈桷之父《陈通直墓志铭》、陈经邦之祖《陈府君墓志铭》、林杞之父《平阳林仪甫居士韶墓志铭》以及《章延仲墓志铭》、《蔡君济墓志铭》、《邓南夫墓志铭》。
  许景衡(1072—1128),生北宋熙宁五年,卒南宋建炎二年,享年57岁,谥“忠简”。
  许景衡为平阳邓南夫所撰的《墓志铭》时间在政和元年(1111)稍后,当时他步入仕途还未很久,居官也不大,但是,道德、文章已声名在外。
  邓南夫(1060—1111)不过是个居乡善士,但也非苟且度日之人,似乎有天生之德。《墓志》中也未讲到他以及家人有何功名职位,只是许氏赞赏他的为人胸襟豁达,肯与人为善,恪守家族遗训,以“不争”为高尚,以“周急”为义务,以“身不入公门”为荣耀,处理生活中诸多事务与儒家的处世伦理暗合,自己虽未甚读书,但知道应该努力培养后代向学。
  《墓志》曰:“君讳孝先,字希舜,平阳人也。襟度豁然,遇人无少长疏昵皆得其欢心。邻有强占其地者,君好谓之曰:‘汝所欲不多,吾与汝。’或以其废田为属诸官,乞给佃如令,君示以券曰:‘若以贫为是也,吾先畴不可以与人,要当相周急尔。’……岁饥,尽斥所赢以赈闾里。居当往来,有小商货滞弗售,辄以善价市之。……喜宾客,有过门,则具肴酒相与娱乐以为常。政和元年夏得疾,屏巫医弗用,日与所厚笑语如平时。以六月戊午终于家,享年五十二。娶同里黄氏,生二男:曰廷、曰邦;二女:嫁徐佐、林森。初,君力进邦于学,且戒之曰:‘若曹读书,亦知夫所谓不自欺者乎?’呜呼!观君之行事,与君之所以训子者,诚非苟而已也,故特叙之以书其墓石云。”(《许景衡集·邓南夫墓志铭》)
  从邓南夫的名字“孝先”及表号“希舜”的涵义推测,邓氏肯定是儒家伦理中的人物,“孝先”是要孝敬祖先的意思,“希舜”就是以古代圣人虞舜为榜样。
  他为人胸襟豁达,无论家境贫富、关系疏密或年轻年老之人,他都与他们打到一片、和睦相处,很受乡闾的尊敬。邻里有强占他田地的人,他也好言相向,与他说:“你要的不多,我可以给你。”有人提出要把他不耕种的土地充公,然后按律雇人耕种。他拿出地契说:“某人如果以贫困为借口,想贪占我的土地,但我的土地是先人遗留下来的,不能随便给人,除非救人于急难,这样倒可以考虑。”
  地方年成不好,他把自己的余粮全部拿出来周济乡人。他居住在人来人往的街道上,有时奸商行贩货物卖不出去,他出于怜悯,就以好价钱把它买下来。他喜欢结交朋友,有客登门,他就沽酒相待,杯酒尽欢,习以为常。
  他本人修养有素,具有透彻的生死观。他得病时,拒绝了人家为他请来的巫医,每天与自己的好朋友谈言欢笑且与平日无异,似乎不以生死为意。可惜年寿不长,享年只52岁。
  他生前重视后辈的读书教育,把二儿子邓邦送进学校,并且劝诫他说:“读书人以‘诚’为根本,你应该要知道什么叫做‘不自欺’的涵义!”
  就以上《墓志》所述猜测,许景衡不惜笔墨为区区一介平民邓南夫作《墓志铭》,想必他就是本着儒家伦理精神,向当时及后代推介一个社区“道德模范”,一个代表那个时代的草根“正能量”。
  至于邓南夫是平阳县某乡某村人氏?许氏在以上并没有做出说明。
  2014年11月3日,投平阳文史稿。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二期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二期》

本期涵盖了多个主题和领域。这些文章包括历史回顾、人物传记、社会事件、地方文化、政策解读等多个方面。反映了平阳县在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发展和变迁。

阅读

相关人物

黄进峰
责任者
许景衡
相关人物
陈桷
相关人物
陈经邦
相关人物
林杞
相关人物
林仪甫
相关人物
邓南夫
相关人物
徐佐
相关人物
林森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