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景熙的“戏剧人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一期》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992
颗粒名称: 林景熙的“戏剧人生”
分类号: K820.855
页数: 4
页码: 100-103
摘要: 本文介绍了古代诗人入戏的现象,并以南宋爱国诗人林景熙为例,详细阐述了以其事迹为题材的戏曲作品,如《冬青记》、《冬青树》和《泣冬青》。这些戏曲作品不仅展现了林景熙等义士的爱国壮举,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民族情感和历史文化背景。这些作品因题材真实、典型,千年难遇,特别感人,因此在历史上广为流传。虽然有人对其中一些细节提出异议,但这些戏曲作品作为文化遗产,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关键词: 平阳县 林景熙 戏曲

内容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古代诗人入戏者颇多,如李白之于《彩毫记》、杜甫之于《杜甫游春》、白居易之于《青衫泪》、苏东坡之于《花间四友》、陆游之于《钗头凤》等,不一而足。演南宋爱国诗人林景熙的戏曲也盛行一时,其中昆曲《冬青记》于苏州虎邱演出时,竟令万名观者不禁哭泣。林景熙,字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苍南繁枝)人。太学生。初任泉州教授,迁礼部架阁,转从政郎。德祐元年(1275)前后,因不忍目睹亡国乃弃官归隐平阳城关白石巷。林景熙的爱国思想除了创作大量爱国诗篇外,还有过曾经震惊全国、流芳百世的冒险拾葬南宋诸帝骨殖之举。剧作家们即以后者为题材,创作一系列剧目,至今可考者尚有以下三种传奇:
  一是《冬青记》,明嘉兴人卜世臣作。现存明万历间原刻本,《古本戏曲丛刊》二集据以影印。写太学生林景熙父母双亡,挈妻姬氏赴临安赶考,落第后暂寓京师,适元军大举南下,宋军节节败退,他冒死入朝献“御胡三策”,言及任贤铲奸,委张世杰、文天祥诸人之要职等。腐朽的内廷不但不予采纳,反剥其衣巾,驱出京城。与其遭遇相似的尚有山阴(今绍兴)人唐钰。时值元僧江南释教总统杨琏真珈,为盗取殉葬珠宝发掘南宋皇陵,抛遗骸于草莽。唐钰闻之,不胜悲愤,乃变卖家产,约林景熙等义士,率里中少年冒险拾骸埋葬,并移宫中冬青树植其上以为标志。元统一后,杨琏真珈受到严惩,唐、林受到表彰,分封为左、右丞相。由于本剧讴歌了忠臣义士的壮举,表达了下层人民的民族感情,演出后深受观众激赏,吕天成《曲品》称其“悲愤激烈,谁诮腐儒酸也?音律精工,情景真切。吾友张望侯曰:‘檇李屠宪副中秋帅家优于虎邱千人石上演此,观者万人,多泣下者。’”论者均给予很高的评价,如沈璟称其“意象音节,无可置喙”(《谈词》);沈白晋称其“巧构更超群”(《望湖楼》)。近人郑振铎更称其“借古人之酒杯浇时人之块垒”,“是有感而出、有为而作”(《古本戏曲丛刊》二集序)。
  二是《冬青树》,清江西铅山人蒋士铨撰。写唐钰、林景熙拾皇骨潜葬事,主要关目有《发陵》、《收骨》、《私葬》、《梦报》等。叙天衣寺住持西山和剡中头陀允泽向元朝总制杨琏真伽报告宋室皇陵位置,杨琏真珈为劫取金银财宝,遣兵发掘,将骸骨任意抛散。山阴人唐钰变卖家产得三百金,雇里中少年暗中收拾先帝遗骨,私葬于兰亭山下。与此同时,温州人林景熙也在拾葬皇骨于兰亭,与唐钰相遇,二人乃协力将故宫前的冬青树移栽于葬所。关于剧名,作者自序曰:“取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之义。”剧本同样具有强烈鲜明的民族意识,重要关目都以历史记载为依据,只是组织与剪裁不如《冬青记》严密。张塤序称此剧“采缀既广,感激亦切,振笔而书,褒贬各见。此良史之三长,略具于此。”今存红雪楼原刊本,收入《藏园九种曲》。另有近人邵海清校注本,收入上海古籍出版社《古代戏曲丛书》。此剧于清末或当在温州演出过,时永嘉曹无麟《<冬青树>传奇题的》诗“半角山河尺土寸,六陵风雨总销魂。故宫认取冬青树,破帽残衫拜暮门”,又“兰亭会葬黯伤神,零落人间草莽臣。漫妒玉潜多后福,霁山不愧宋遗民”(见《太玉山馆今体诗抄》)云云可证。
  三是《泣冬青》,近代瑞安人薛钟斗撰。薛钟斗(1892-1921),字储石,号守拙,又号西岘山民。毕业于杭州政法专科学校法律系。回乡后,应梅冷生之邀,于1919年加入“瓯社”,同年八月出任瑞安图书馆馆长。因受冒广生、洪炳文的影响,曾一度从事戏曲创作与研究,作剧《泣冬青》、《贞女木》、《双莲桥》、《使金记》、《永乐宫》、《越虎城》、《南楼记》等7种,仅存《泣冬青》1种;戏曲论著现存《戏言校注》、《绮语》、《堂武台人物志》3种。《泣冬青》,据《冬青记》与《冬青树》改编,剧名来自林景熙《梦中作四首》第二首“独有春风知此意,年年杜宇泣冬青”云云,写宋遗民林景熙、郑朴翁、唐钰等义士收葬宋陵诸墓骸骨事。薛写有《霁山先生集跋尾》一文,其中曾写及“窆宋遗骸事”,剧情当与此文所写相符。惜剧本遍寻未见,仅据沈沉先生《薛钟斗及其戏曲作品》一文介绍,谓本剧计有《寻盟》、《奸谋》、《发陵》、《骂贼》、《秘议》、《装丐》、《集饮》、《果报》、《困梦》、《姻缘》等10出,并称其“曲文辞气纵横,遒劲豪放处不减铅山。唯结尾以杨髡遭雷击而死,宋王托梦,由袁斋主婚,将故国公之女配唐钰为妻,不脱善恶相报窠臼”。洪炳文跋语称其“悲壮淋漓,声情激越,雅兴题称,柔克斋后我乡倚声之学,其在足下乎?愿拭目俟之。”评价颇高。
  上述剧作之所以流传,一个主要原因是题材真实、典型,千年难遇,特别感人。可是,有人却不以为然,如明王骥德《曲律》卷四就认为拾葬帝骨的主角不应该是林、唐等人,而应该是他们的主人王修竹监簿,卜世臣著《冬青记》是“拟旧闻”的结果,因此,他打算另撰一剧,取名《义陵》,以正前人之误。王氏此论颇有影响,至清代黄宗羲《冬青树引重注》、姚燮《今乐考证》仍引用之。其实这是王骥德出于私其乡人、袒护族人杂念作怪的结果。王修竹,与王骥德同宗,名英孙,字才翁,会稽人,官监簿,善绘墨竹兰蕙,有《修竹集》,事见清乾隆《绍兴府志》。他出身贵公子,宋亡后,因百无聊赖而延致四方名士,啸傲泉石,饮酒赋诗,以发泄对新朝的不满情绪,未见付诸行动。而被应邀来到他家的林景熙、唐钰、谢翱、郑朴翁等人,却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如林景熙就曾对民族英雄文天祥壮烈就义时所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敬慕不已,从其《读文山集》诗“书生倚剑歌激烈,万壑松声助幽咽。世间泪洒儿女别,大丈夫心一寸铁”云云可知。
  总之,宋陵收骨之主角为林、唐毋庸置疑,此外尚有平阳郑朴翁、福州谢翱等义士。作为盟主的王修竹自然不可能不参谋其中,其功也不可没。陈增杰《收葬宋陵遗骨事及<梦中作>诗辨》一文考之甚详。惟传奇创作提倡“立主脑”、“減头绪”,一般只写一人一事,故上述《冬青记》等剔除他人,集中笔墨演绎林、唐二人的千古奇事,自是成功之举,因而能传千古矣。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一期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一期》

本书记述了平阳文史资料包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平阳县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东塘陈族,黄枟与八角井,纪念我的老师唐唯逸,雨生、燕生,同门又同事,末契有前缘——来恂裕与宋恕的交往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徐宏图
责任者
李白
相关人物
杜甫
相关人物
白居易
相关人物
苏东坡
相关人物
陆游
相关人物
林景熙
相关人物
郑振铎
相关人物
唐钰
相关人物
邵海清
相关人物
曹无麟
相关人物
王骥德
相关人物
黄宗羲
相关人物
谢翱
相关人物
郑朴翁
相关人物
王修竹
相关人物
薛钟斗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冬青记》
相关作品
《冬青树》
相关作品
《泣冬青》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