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南旧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一期》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991
颗粒名称: 坡南旧事
分类号: K928.7
页数: 5
页码: 95-99
摘要: 本文讲述坡南街位于平阳县,历史悠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它不仅是平阳县城的繁华地带,更是平阳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坡南街的形成兴起时间虽未见确切记载,但考古发现证实唐代已有居民。坡南街历经千年风雨,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成为温州市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坡南街四周山水环绕,街上的各类建筑如石板桥、大户民居、宫观寺庙等构成其独特风景。坡南街的大户人家众多,古桥数量也丰富,其中治平桥是坡南河上最古老的一座桥。
关键词: 平阳县 坡南 历史文化

内容

I
  平阳县始建于西晋太康四年(283年),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县城昆阳镇解放街通福门以南的凤凰山、九凰山之间地域,统称坡南。清代曾在此设坡南镇(亦称平阳镇),与横阳镇同隶县直属镇。民国30年(1941年),坡南镇撤销,归并昆阳(城关)镇。
  坡南这条古道,见证着平阳各个时期的盛衰变化,迎送着南来北往的各地过客,培育了坡南人从农、从工、从商、从军、从文等各路人才,是平阳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和重要载体。乾隆《平阳县志》载“坡南街,在岭门下通儒林河头”。一个“通”字,并非就此而止,“通”下去一直到夹屿山。据民国《平阳县志》金石志《邑南大路告成碑记》,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修坡南石板路,“自县城南门至坡南夹屿桥约九百余丈”。所以,整体地讲坡南街是从通福门到夹屿山塔下约2100米的一条通道。以前全是石板路面,1989年,除茶亭到通福门上坡一段仍为石板路面外,其余则改为水泥路面。
  坡南街的形成兴起时间,在史料上未见确切的年代记载,但先人们在坡南的活动还是留下一些可寻的痕迹。传说晋时葛洪在坡南岭门曾留有其足迹。南北朝时,山水诗人、永嘉太守谢灵运游迹及此,作有《游岭门山》诗。不仅这些,考古发现也可佐证。2003年坡南皇岙村土坑墓出土的青釉执壶、陶臼、陶磨、陶灶及锅甑盖,都是晚唐时期的文物。根据出土的文物考证,坡南街一带在唐代就有人生息繁衍。
  据《浙江古代道路交通史》所载,唐宋时温州古道,“自温州向南经瑞安、平阳,出分水关入福建霞浦至福州,是浙闽之间最早的通道”,坡南都是不可逾越的必经之道。
  从这些痕迹和史料来看,坡南古道至少有近千年历史。
  清末民初,坡南街进入它的繁华时代。清代“设平阳镇于坡下”,平阳县学堂创建在坡南汇头;民国期间,民国的法院、“三青团”、“平阳日报馆”、县警察局、县救济院等行政事务机关都设在坡南街,小学教员讲习所、县立初级中学也设址于此。新中国成立后,平阳师范学校、东风中学、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平阳分校、平阳武校都创办于坡南。因此也带来了人脉、物流。
  坡南街历经千年的风雨洗礼,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成为平阳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温州市最具代表性的重要历史文化街区之一。2006年,坡南街被温州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温州市第一批历史文化名街区。今年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浙江省历史文化街区。
  Ⅱ
  坡南街的景物最能勾起人们的回忆,她被青山四面环拥,山上青草绿叶,每天重复着光合作用,为坡南街的人提供充足的生命之氧。四周山水汇集坡南汇头,再沿街顺河而流,成为坡南街的母亲河。最能吸引人的还是那些遗留在街上的各类建筑,如坡南河的十几座石板桥、沿街两侧的大户民居以及宫观寺庙等等。这些建筑遗存构成坡南街一道道美丽而颇具地方特色的风景线,记载着坡南千百年来的人文轶事,传唱着坡南街动听的音符。
  在坡南街标志性的古建筑有通福门、茶亭、县小、汇头殿、仕巷口、“师儒侍养”牌坊、南廓庙、南津亭、文明塔等。
  坡南街民居多大户。坡南过去是富庶之地,据清县令何子祥《浚坡南河记》:“予谓之曰:坡南富户颇多。”民间有“万全十八垟,江南十八堡,坡南十八宅”的说法。
  坡南,一条河贯穿南北,东首是凤凰山,东南首是虎尾山,西南首是雉鸡坪山,西首是九凰山,北首是寿桃山,东北首是乌龟山。整个坡南街在风景秀丽的群山怀拥之中,山水相映。在这样一条街上聚集十几二十户大户人家,应属情理之中。但到底是哪十八宅呢?由于年代不同,流传的讲法也各不相同。这“十八”可能是某朝的事,也可能是讨个吉利数;再说几朝几代下来,大户人家会有积累。所以现在数起来就不只是十八宅了。
  目前还能看到部分老房子的宅子有学官太太宅、阮宅、项宅、吴宅、仕巷口陈宅、义利糖坊陈宅、古仓前郑宅、张春盛张宅、“大延堂”等等。
  坡南河上古石桥多。坡南街依河而建,沿街百姓枕河而居,坡南河两岸民众全靠河上的石板桥沟通交流。随着民居和人口的增加,河上的石板桥日益增多,久而久之,一座座古朴美观的石板桥成了坡南旧街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据民国《平阳县志》载:“受新罗山昆山之水分流,夹道岭门山水亦东西分注。至汇头,始合为一。南行至隘门,为桥,凡十有四,曰:聚星桥、永寿桥、紫云桥、凤仪桥、渡星桥、古仕巷桥、永宁桥、儒林一桥、古仓前桥、通德桥、永宁桥、治平桥、萃英桥、毓秀桥(在河头)。”这十四要桥中有永寿桥、渡星桥、古仓前桥、通德桥、萃英桥等五条桥的桥面水泥化,其余都保持石板桥面。其中聚星桥、紫云桥、儒林一桥、永宁桥、治平桥、毓秀桥桥两侧有字可辨,建造纪年明确,结构牢固,现仍在使用。位于坡南街现门牌号为92~96号的治平桥是坡南河上最古老的一座桥。南首桥面侧板上阴刻楷体“治平三年(1066年)丙午夏九月戊朔初”字样。
  出毓秀桥还有文昌桥(宕垟桥),以及兰宅桥、夹屿桥、飞龙桥、飞凤桥等等。
  坡南街四周有很多宫庙寺观,如证真寺、东岳道观、新罗太子观、五福招财庙、东林禅院等,和谐相处了千百年。
  Ⅲ
  商贸是街道繁荣的标志。坡南街在最盛时,沿街商铺一间接一间,居家旅游、衣食住行、吃喝玩乐、柴米油盐酱茶醋,样样不缺,涉及行业应有尽有。至今,一些年长的老人还时常念念不忘地唠叨起一些老字号商铺的名号,如金宝盛、张春盛、雕花印、回春堂、打锣巷、李同泰、习艺所、恒丰号南货店、九和酱坊、周大丰酿酒坊、义和店、大延堂等等,正是从这些传唱的名号和遗存的商铺建筑中,不难教人找到当年的繁华和热闹。
  Ⅳ
  坡南街百姓在千百年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并一代一代传承下来一些习惯和风俗。一年四季八节活动,像春节拜年、元宵节放花灯、二月二吃芥菜饭、清明吃绵菜馍糍(俗称“清明饼”或“清明馍糍”)、重五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午”裹粽吃、六月六晒霉、七夕就是农历七月初七吃“巧食”等等,她与温州其它地方有类同,但也有一些自己的特色。如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是东岳大帝寿诞,这一天人们纷纷到坡南街东岳观参拜祈求,人山人海,络绎不绝。
  传说三月二十八日为东岳大帝生日。东岳大帝为道教神名,是执掌人间赏罚和生死大事的泰山之神。东岳即山东泰山,为五岳之首、群山之祖、五岳之宗、天帝之子、神灵之府也。秦汉以前,因认为泰山为峻极之地、人与人相通之圣地,对其极为崇拜与敬畏。所以,帝王登基,必亲临泰山封禅告天。东岳大帝在道教中地位很高,每年三月二十八日,各地信众皆汇集坡南东岳观举行盛大庆典活动。
  又如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民间有“七月半鬼门关大放”之说,故俗称“鬼节”。坡南街的百姓除了在社庙道观做普利道场外,还家家粢九层糕,据说非用九层糕祭不可,并在厅堂设筵,烧金银纸祭祖。粢九层糕,要用“陈秋米”,即上年的早稻米。把米淘洗干净后放木桶里浸泡一昼夜,然后水磨成浆,加八角、槐花、小苏打、精盐等配料,将米浆调匀。然后舀进竹屉蒸笼,放在大锅中,用柴爿火烧。蒸一层熟了加一层,一直加到九层,故名九层糕。冷却后,金黄黄香馥馥不软不硬,糯糯的,按一下很有弹性便成了。吃的时候,要用稍粗点的缝衣纱线切开九层糕,用刀反而切不开。
  坡南汇头殿供奉有新罗太子,每年农历九月十一日是新罗太子爷的寿诞,这日,周围的信众都来参拜。从前,谁家儿子出生,头年的农历九月十一日都会到汇头殿点上一整天的菜油灯。若是生女儿,也要点半天。
  V
  平阳自古以来,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坡南,作为古时平阳的重要集市地,千百年来出过不少文人举子。如宋代蔡元康、陈彦才,元代宋士荣、宋允恒、谢泰来,明代汤宗、吴致文、陈奎、陈宣、叶衡、鲍辉、蔡立身、吴宝秀、郑思恭,近现代杨玉生、林志松、张和光、马诚起、傅启东、游寿澄等都是坡南本土人,当年他们都为家为国作出贡献,一直为人们所称道。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一期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一期》

本书记述了平阳文史资料包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平阳县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东塘陈族,黄枟与八角井,纪念我的老师唐唯逸,雨生、燕生,同门又同事,末契有前缘——来恂裕与宋恕的交往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李炜
责任者
谢灵运
相关人物
何子祥
相关人物
张春盛
相关人物
蔡元康
相关人物
陈彦才
相关人物
宋士荣
相关人物
宋允恒
相关人物
谢泰来
相关人物
汤宗
相关人物
吴致文
相关人物
陈奎
相关人物
陈宣
相关人物
叶衡
相关人物
鲍辉
相关人物
蔡立身
相关人物
吴宝秀
相关人物
郑思恭
相关人物
杨玉生
相关人物
林志松
相关人物
张和光
相关人物
马诚起
相关人物
傅启东
相关人物
游寿澄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小学教员讲习所
相关机构
平阳师范学校
相关机构
东风中学
相关机构
平阳武校
相关机构
温州市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浙江省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
横阳镇
相关地名
坡南镇
相关地名
温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