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桧南迁前平阳的文化状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一期》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984
颗粒名称: 孔桧南迁前平阳的文化状况
分类号: G127.55
页数: 1
页码: 67
摘要: 本文讲述平阳建县于西晋太康四年,地处浙江南端,历史悠久但文化发展相对滞后。晋隋唐间,士农工商构成四民社会,士子阶层是社会的中心。浙江向学之风盛行,但浙南地区在隋唐时期的文化和政治地位较低,平阳地区更是鲜有文人著述。直到宋神宗熙宁年间,平阳始有人入太学,此前平阳及平阳文化在历史中的印迹较为模糊。
关键词: 平阳县 孔桧 文化状况

内容

平阳建县时间为西晋太康四年(283),析安固县(即今瑞安市)横屿船屯地置始阳县,不久改称横阳县(取横屿和横阳江之义)。五代后梁乾化四年(914),改县名为平阳。平阳地处浙江南端,北有飞云江与之阻隔,西面丘陵延绵不断,东临浩瀚东海,古称“界山濒海”,又有鳌江横贯全境。远在3000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生息活动,是古所谓“南蛮之地,断发纹身之地”。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理环境,造成了平阳古先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渔牧生活。晚清大儒孙衣言因此说:“吾温既僻在海滨,平阳又下邑。”
  晋隋唐间,士农工商四大阶层构成传统中国的“四民”社会,士子被视为社会精英,士子阶层是社会的中心阶层。自晋以来,浙江向学之风形成,各地设有学宫、书院,对教育和文化的发展普及起到了很大作用。隋时,浙江人士在朝任职约14人,浙北、浙中大大多于浙南;唐代,浙江人士在朝任职85人,大多为文士,但浙南却无一人,反衬出“江左之人文,故尚人物,其智可与也”。
  当时所有文著作者,全国共1924人,浙江170人,位列第四。其中浙南仅6人,主要是佛教徒的著作,而平阳竟无一人。隋唐时期,浙籍文人和官宦仕人主要分布在浙江北部和浙江中部地区,这与地域经济发达程度,同时也与地域政治重要程度有关,由此可见浙南在浙江的地位。直至唐末,人物文献著述仍漫无可考。五代时学校荒废,宋初又未兴学,“士病无所于学”。到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京师太学生名额增至2400人,平阳始有人入太学。此前的历史悠悠的时空中,地处东南偏隅的平阳乃及平阳文化,几乎是模糊的历史印迹。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一期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一期》

本书记述了平阳文史资料包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平阳县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东塘陈族,黄枟与八角井,纪念我的老师唐唯逸,雨生、燕生,同门又同事,末契有前缘——来恂裕与宋恕的交往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孙衣言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
安固县
相关地名
始阳县
相关地名
横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