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承武学促使手法更精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一期》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959
颗粒名称: 世承武学促使手法更精妙
分类号: G122
页数: 2
页码: 31-32
摘要: 本文讲述平阳廖氏整骨手法暨疗伤秘方源于远祖廖俨公,历经千年传承。廖乾翰作为传人,通过60余年潜心揣摩和实践,完善了整骨手法和秘方,并亲笔撰写了《俨公槌法·南拳五枝》和《廖氏接骨丹膏秘方》。其子孙结合现代临床经验,继承了这一传统医学,分别在平阳和苍南开设骨伤科诊所。廖氏整骨手法以“顺、巧、准”为特点,固定骨位以“短、少、牢”为特色,能够迅速整复患处,救治患者。
关键词: 平阳县 廖氏 整骨手法

内容

平阳廖氏整骨手法暨疗伤秘方传人廖乾翰习文尚武,在多地拜师学习,继承了民间整骨手法和内服外敷秘方,历经多年摸索实践,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整骨套数。纵览廖氏接骨整复手法和内服外用处方,若论渊源,其滥觞当以千年计。廖氏尚武始自远祖廖俨公,其槌法传承至今37世,已经一千多年。廖乾翰7岁入学后,便喜欢爱回家“比槌花”,17岁又师从拳师林声楼,学习南拳五枝,经刻苦勤练,最终得以技冠一方。如今,已88岁高龄的廖乾翰宝刀不老,2006年,被平阳县体育总会授予“平阳南拳老拳师”称号。2011年,他以相片记录槌法的一招一式,并亲自挥毫著成《俨公槌法·南拳五枝》一书,经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先后被国家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收藏。
  廖氏世承武学,自是习惯习武过程中跌打损伤,便熟谙武林伤科。
  只因传至廖乾翰时,其钻研乐学促使其通过60余年潜心揣摩、反复实践,乃至日趋完善,有了历验而不爽的亲身体会,故此口授心传心得而外,还付诸笔端,手撰《廖氏接骨丹膏秘方》一稿,传授于其子廖一甫、廖一德,再传其孙廖慧峰、廖鸿波。其子廖一甫、廖一德自幼耳濡目染,无形中掌握了手法之精髓,后又结合现代临床经验,最终成就今日的平阳廖氏整骨手法暨疗伤秘方,分别在平阳水头与苍南灵溪开设骨伤科诊所,并通过国家统考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和行医执照。然廖氏习武与接骨手法之渊源有二,这是其一,其二是习武之人,力量必大于常人,又更能精确把握力道。加之对人体骨络的通透及手法经验,故成就手法以“顺、巧、准”,固定骨位以“短、少、牢”之特色。在极短时间内,仅凭一双妙手整复患处,及时救患者脱离痛症煎熬。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一期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一期》

本书记述了平阳文史资料包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平阳县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东塘陈族,黄枟与八角井,纪念我的老师唐唯逸,雨生、燕生,同门又同事,末契有前缘——来恂裕与宋恕的交往等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