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蕴古和沙塘陡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期》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937
颗粒名称: 吴蕴古和沙塘陡门
分类号: K295.51
页数: 6
页码: 147-15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沙塘陡门位于万全乡六都宋埠社区陡北村,是南宋吴蕴古于1145年创建的调节内河蓄泄的水利工程。1146年大水后陡门被毁,1147年范寅孙任平阳县丞后主持重修,吴蕴古负责具体施工,于6月竣工。沙塘陡门在调节水量、防御咸潮、防洪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经过二十年的使用,1166年海溢中陡门被冲坏,后经过多次修葺和扩建,其中最大的一次是在1185年,规模扩大了三分之一,更加坚固。此后,沙塘陡门经常受到损坏,但都得到了及时的修复。
关键词: 温州市 沙塘陡门 吴蕴古

内容

沙塘陡门座落在万全乡六都①,即今万全镇宋埠社区陡北村。它是宋绍兴十五年(1145)由里人吴蕴古倾其家赀数十万创筑的。吴氏,字醇之,号白斋,南宋时万全乡六都吴桥(今长桥)人。绍兴二十七年(1157)丁丑科进士,登王十朋榜。任太常博士,负责朝廷宗庙礼仪的研究和教授工作。
  平阳万全乡和瑞安南社乡、东乡,三乡毗连,地处飞云江下游南岸,是一片水乡平原,人们习惯称三乡为“万全垟”,共约有四十万亩农田。其西南环山,东北临海。那时还没有陡门水利工程,只有埭②、塘用于蓄水。如遇下雨,泄洪不畅,农田被淹,只能靠决埭放水。南宋著名学者徐谊(万全沙岗人,官至太常寺丞)在《重修沙塘陡门记》中记载道:“村落各为埭以潴水。水涝时至,莫肯先决。灾害既成,互相袭夺,以便己私,乃竞争斗。”
  吴蕴古家住吴桥,村临大海,每逢水涝,农田被淹,颗粒无收。他关心农田水利,决心改变“决埭放水”的古老办法,于绍兴十五年(1145)出巨资,率乡亲,在家乡首筑我县第一座用来调节控制内河蓄泄的水利工程——沙塘陡门,以便平瑞三乡蓄泄,使四十多万亩农田丰收有望。
  沙塘陡门建成后的次年(1146)秋,大水,迅流怒涛交攻,陡门被毁。又次年(1147),范寅孙③任平阳县丞,群众告以新陡门被洪水冲毁的实情。范氏说:“水利不修,咎将在我。”立即着手重筑沙塘陡门。亲自踏勘,“稍徙旧址之北”,为陡门新址,“前直大浦④,揵松为防,累版为闸,梁空者四十尺。浦之上下,实以巨石。外以杀潮流怒噬之势,内以受所泄之水,使盘旋洄洑,曲赴于海。”(宋之才《沙塘陡门记》)这次重修始于绍兴十七年(1147)二月十七日,工程由范寅孙主持,具体负责重建的是吴蕴古,协其力者是吴蕴古的侄儿奂文(通直),于六月二十日竣工。是年六月,“复大浸,奔腾之势,若将破山裂岫。已而风恬雨息,防峙水渟,虽神造鬼设,不是过也。乡之少长,喜而相庆,曰:‘大哉功乎!’”(引同上)
  沙塘陡门经受了这次台风的考验,此后几年,在蓄水排涝等方面显示出它的巨大的优越性。首先在调节水量方面,未建之前,“走潦惟沙塘一埭,决于既溢,塞于将涸。雨旸微愆,农不获者居半,其患非一日也”。(引同上)建成后,根据蓄泄需要,随时启闭,主动调节控制内河蓄泄,旱时蓄水,涝时放水,“今而后,谨启闭,节流止,旱魃不吾虞矣”。(引同上)除了调节水量功能之外,对防御咸潮入浸也起了重要的作用。未有陡门之前,每逢潮汛,咸水随潮而入,田禾被浸而腐烂。有了陡门,上蓄泉流,下捍潮卤,可阻咸水而利庄稼生长。三是防洪。万全地处东南沿海,每年夏秋之际,台风暴雨频发。每逢大风雨,山洪暴发,西南诸山八十四条山溪之水汇入内河,顷刻之间,水满河溢,平原成泽国。未筑陡门,只能决埭放水。每次放水,洪水冲刷,土地变得更加瘠薄,还要用工重筑埭塘。所以徐谊在《重修沙塘陡门记》中说:“水涝时至,莫肯先决,而竞争斗”,“理筑之工又废,田寝硗确而俗益讹。”沙塘陡门建成后,诸山之水通过三条水路出沙塘陡门入海。一条是纳岭门、沙岗、甸垟等山之水,东流,途经白垟、浃口、横塘,北折出沙塘陡门入海。一条是纳管岙、石塘岭、焦下山诸山之水,穿越平瑞塘河,东流入长桥大河,出沙塘陡门入海。一条纳大小湖岭、西太山、杜山头诸山之水,东行穿平瑞塘河,过宋桥、郑楼、林垟(瑞安地)等地入长桥大河,出沙塘陡门入海。有了沙塘陡门及时启闸放水,大大减少了洪涝之灾。
  又过了二十年,至乾道二年(1166)丙戌八月十七日,大风雨,海溢。据乾隆《平阳县志》载:“八月十七日,飓风挟雨,拔木飘屋,夜潮入城,弥望如海。潮退,浮尸蔽川。”《宋史·五行志》记载此次大风雨:“溺死二万馀人,江滨胔骼尚七千馀。”在此次海溢中,沙塘陡门及塘埭全部被冲坏,朝廷派官员来考察,欲“徙内数百步,一时难举”,表示无能为力。直到淳熙二年(1175),平阳县令杨梦龄和瑞安县令刘龟从共同带领瑞平三乡人民重筑。淳熙十二年(1185),陡门“木腐土溃,水得纵泄,众复大恐”,县令赵伯桧发动乡民重修扩建。这时吴蕴古已去世,奂文也已年老,任扩建者是吴蕴古侄孙、奂文子国学(师尹)。赵伯桧与国学商讨经久之策,讲究材料的选择和技术的改进。于是“益求巨材,仍旧规而辟之。凿石为条、为板、为扦、为块。自斗两吻及左右臂,闸之上下,柜之表里,牙错鳞比,以蜃灰锢之。”(徐谊《重修沙塘陡门记》)经这次重修扩建后,比原陡门的规模扩大三分之一,而且更加坚固。礼部侍郎徐谊、知閤蔡必胜还在陡门上筑“召杜亭”⑤,以纪念范寅孙等人。清张綦毋《船屯渔唱》中有一首即写此事:“昔年遗爱有谁存?召杜名亭不可谖。令数端明遗令绪,丞传文正有曾孙。”⑥
  此后陡门常圮常修,有史记载的有:宋庆元间(1195-1200),主簿赵希祐重修。元至元十八年(1281),黄一龙、吴淳夫、陈则翁修葺并作亭。大德元年(1297),海溢,陡门被毁,平瑞三乡人民集资重修。至正二十二年(1362),风潮,再次冲毁,周诚德率三乡之民重修。明洪武八年(1375),飓风,海溢,陡门又圮,县令叶素德命僧清所募修,并设闸夫六名管理陡门,按时启闭。
  入清,为防止沿海居民接济郑成功反清,顺治十八年(1661),下令迁沿海居民入内地,扦木为界,名为“迁界”。迁界之后,陡门地处沿海,属界外,无人管理,闸板朽坏,咸潮冲入,土壤咸化。康熙九年(1670)“展界”,允许原沿海居民回乡耕作。义民陈瑞峰落发为僧,募化修理,仍建亭其上。康熙二十六年(1687),瑞安委典史高旺,平阳委县丞范文邦,共同负责疏通陡门浦,瑞浚北岸,平浚南岸。后因地界矛盾,互相推卸责任,两县诉讼温处道。温处道断定:陡门虽然在平阳县界,但两县各有七个都之水由沙塘陡门入海,相应两县照都建筑,“永著为令”。雍正十三年(1735)、乾隆三年(1738)两县各平均派款重修。嘉庆十三年(1808),两县又共修。瑞安知县张德标《重修陡门疏》称:“瑞邑沙塘陡门,居瑞之南,在平之北,水陆旧存孤寺。瑞、平各隶七都,溯厥源流,汇两邑八十四溪之水,长兹粳稻,溉三乡四万馀亩⑦之田。国计攸关,民生是赖矣。乃自水匠乏疏通之力,遂致农民有旱涝之虞。当此不图,后将焉及?……鉴独力之难支,愿同聚恒沙为多宝。”(嘉庆《瑞安县志》,宋维远点校)日长月久,随潮而进的淤泥沉积于浦下。积久浦涨,排水被塞。道光十五年(1853),农民钱显民独自一人日夜荷锄疏浚,历时三年不懈,最后终于疏通陡门外浦。时间一久,又淤塞。光绪间,贡生陈体强自制机轮,使沙泥顺流而下,以省挑浚之费(民国《平阳县志》)。民国二年(1913),万全镇自治会以工代赈,发动农民再次疏浚陡浦。民国六年(1917),知县严伟呈准田粮带征以充水利经费,别开新浦,加大排洪流量。
  自宋绍兴间始建沙塘陡门至民国初年,历时近八百年,由于海涂淤积,滩涂向外延伸,涂面不断上升,塘外垦殖为田,使沙塘陡门排洪功能逐渐消失。民国二十三年(1934),万全水利会负责,政府助力,在离原陡门1500米处新建沙塘陡门,以代替原陡门,于是原陡门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1956年至1961年,平瑞两县共建塘头、宋家埭、南码道三座陡门。自此以后,万全平原之水由南码道陡门、宋家埭陡门入飞云江;另一条水路由塘头陡门入东海,沙塘陡门完全失去它的功能而被废弃。
  吴蕴古,是一位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身为朝廷高官,他没有高高在上,当官当老爷,反是关心家乡农田水利事业,倾家赀创筑沙塘陡门。其后他的侄儿通直(奂文),通直子国学(师尹)又多次进行修理扩建,三代六十余年为水利事业呕心沥血。沙塘陡门共历时八百多年,它改变了万全垟水利条件,使万全垟由水患之地变成为鱼米之乡,为万全垟历代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其作用可谓大矣!正如宋之才在《沙塘陡门记》最后写道:“记其本末,且系以诗,俾乡人歌之。其辞曰:‘松入水兮铁不如,石扦水兮汤不输。截然一闸兮众流郛,启乃泄兮闭乃潴。潦不没兮旱不枯,秀我苗兮实成稌。丞则范兮士则吴⑧,子子孙孙兮永志诸。”徐谊在《重修沙塘陡门记》中说:“夫三乡四十万亩之登耗,数十万民命系焉,非小小也!几千百年而得太常创意以兴建,又五六十年而三贤侯与通直父子同仁笃义,展力毕志,始克几于久,非易易也!”
  吴蕴古为平阳,特别为万全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功不可没,我们世代子孙要牢记他的无量功德!
  他告老还乡后,建住宅于陡门之北,时刻关心着陡门。万全人称住宅为“宕”,因他在京为官,故后人称此处为“官宕”,沿用至今,这也算是对他的永久纪念吧!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期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期》

本书收录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平阳县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苏步青精神的赞歌》《苏步青在浙江大学的二三事》《我陪苏步青故乡行》《梦里家山几十春》《自古物华天宝 从今人杰地灵》《苏步青教授治学的故事》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方浦仁
责任者
宋绍兴
相关人物
吴蕴古
相关人物
王十朋
相关人物
于绍兴
相关人物
于海
相关人物
宋之才
相关人物
范寅孙
相关人物
相关人物
徐谊
相关人物
奂文
相关人物
赵伯桧
相关人物
张綦毋
相关人物
赵希祐
相关人物
吴淳夫
相关人物
陈则翁
相关人物
周诚德
相关人物
叶素德
相关人物
郑成功
相关人物
陈瑞峰
相关人物
张德标
相关人物
宋维
相关人物
杨梦龄
相关人物
刘龟
相关人物
蔡必胜
相关人物
高旺
相关人物
范文邦
相关人物
钱显民
相关人物
陈体强
相关人物
严伟呈
相关人物
黄一龙
相关人物
通直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
沙塘乡
相关地名
陡门乡
相关地名
万全乡
相关地名
六都乡
相关地名
万全镇
相关地名
南宋乡
相关地名
吴桥县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
瑞安市
相关地名
三乡镇
相关地名
东北镇
相关地名
临海市
相关地名
大浦镇
相关地名
泽国镇
相关地名
湖岭镇
相关地名
太山镇
相关地名
七都镇
相关地名
东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