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研究中国美术史第一人——唐唯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期》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926
颗粒名称: 温州研究中国美术史第一人——唐唯逸
分类号: K825.72
页数: 7
页码: 110-11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唐唯逸是温州地区对中国美术史研究有重要贡献的先驱人物,其艺术道路受项廷珍和金作镐等人影响。他通过努力学习和实践,书法和绘画技艺日益精进,并在温州艺术界取得重要地位。其艺术成就和贡献得到了广泛认可。
关键词: 温州市 唐唯逸 美术

内容

温州地区对中国美术史研究起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为其作出开拓性贡献的先驱人物当推唐唯逸,他与陈师曾、俞剑华、潘天寿等有着间接或直接的联系。
  唐唯逸(1915-1989)原名伟熤,字魏臣,笔名维逸、唯逸、VI,晚号微翁、集云山民,斋名瞻庐、补拙斋、铁砚斋、紫霞樵舍。出身名门,祖辈“唯黼墀(唐唯逸的祖父,湖北候补知县;)、闓最著名。黼墀十七,举光绪己丑(1889)经魁。与汪康年、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暨乡人陈虬,偕赴公车,上书议变化。戊戌(1898)八月,康有为谋撤簾,袁世凯密以入告,于是骈斩于市者六人。黼墀亦坐康党,不获展布,然犹得循资为宦,浮臣而归。”“民国四年(1915),(闓)被推为浙江省议会议员。…民国二十二年(1933)一月某日,以疾卒于家,年五十有五。子二:贽(字敬庵)、愈。”。父辈中有三人在1904年至1906年间留学日本(唐介,字玉甫,东京法政大学、唐震,字星垣,东京早稻田大学师范科、唐揆,字晓沧,东京明治大学)。他读过私塾,进过学堂,瑞安中学和上海新华艺专对他走上艺术道路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影响到他的一生。他曾经历坎坷磨难,献身艺术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止。恰如好友苏渊雷撰句,由新华艺专校友唐云亲书以赠的评价:“极绚烂时归平淡,不矜持处见功夫”。
  1915年8月15日(古历七月初五),唐唯逸出生在浙江省第二条大河飞云江畔古村落——瑞安县集善乡廿七都十二庄林家湾地方(唐姓自南宋乾道即居此。1937年归“浦北山下”,今属陶山碧山镇林华村)。六岁入私塾,启蒙老师是陶山潘岙地方,精通古文的狄叔英老先生。美术启蒙老师是母亲姜氏。她出身温州城区名门望族,擅长女红,平日刺绣、剪纸使他从小就耳闻目染。
  1925年2月就读澄江小学堂(今陶山区中心小学)。1928年7月高小毕业后在家自修三年,一边温习古文,一边以书画自娱。
  1930年8月,他以优异成绩考取瑞安县立初级中学,寄居城关房叔唐敬庵(1908-1966)家。瑞中三年是唐唯逸正式步入艺术之路的开始,有两个人对他的影响至为关键:一是唐家世交项廷珍;一是图画教员金作镐。
  项廷珍在书法方面非常推崇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对魏碑的赞誉:“古今之中,唯南碑与魏为可宗。可宗为何?曰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是十美者,唯魏碑南碑有之。”因此唐唯逸跟其学书,一开始就得其真传“必先从魏碑”,并“先固功底,贵在平时。”坚持每天黎明即起,展纸挥毫;坚持高提笔,起笔收笔,逆入顺出,中锋行写、收笔藏锋等基本笔法。由于他虚心好学,书艺日臻,甚得长辈欢心。项廷珍对他就像亲生儿子一样,倾其所藏孙过庭《书谱》珍本、赵之谦书法作品以及碑文拓片《散氏盘铭》、《郑文公碑》、《石门铭》、《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题记》、《张黑女(黑hè女rǔ)墓志》(全称《魏故南阳太守张玄墓志》,有称《张玄墓志》。张玄字黑女,因避清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名讳,故清人通俗称《张黑女墓志》。)等等都毫无保留地拿出来给他,勉励他要“日夜观赏揣摩,专心致学,汲取涵蕴,遂得其神似,自成一格。”以后也果真成了半子,项廷珍把能诗善画的女儿项开淑许配给他。
  项廷珍(1879—1958),字子(志)贞,又名熙铨,家居瑞安南门西麓巷,系清末禀生,青年时代留学日本,在日期间结识梁启超。回国后,在家乡提倡新学,劝剪辫,戒缠足;曾参加辛亥革命,为光复温州“著有勋绩”。1913年初参加共和党,5月转入进步党。1925年出任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佥事襄办教育事务。因推行新政得罪豪门贵族,愤而辞职,从此息影飞云江之滨。其书法承乡前辈蔡怡仲,平时临帖甚多,擅长魏碑,造诣颇高,字体遒劲雄伟。与池志潋、孙诒泽、许苞被誉为“浙南四支笔”。1939年,他与项骧、林损、孙公范、许次玄携书法作品,参加1月23日在瑞安文庙举行的抗敌书画义卖展览会。1948年,他曾与唐唯逸联袂举办书画展览。
  金作镐(1905-1998)的艺术经历给唐唯逸留下深刻印象。金作镐于1924年在瑞中毕业后,赴沪就读上海美术专门学校(1930年定名“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26年6月学校因受“人体模特风波”和席卷全国的革命风暴影响被迫停办。12月18日转学上海新华艺术学院(1928年更名为新华艺术大学;1929年秋,又更名为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专攻花鸟画。1928年8月至1935年7月在瑞中任图画教员。他毕生治艺育人,曾先后执教于温州女中、瑞安女中、浙江省立温州师范学校;出任温州师范学校副校长、温州师专美术教研室主任、温州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等职。1959年被评为全国劳模。应邀参加建国十周年大典,登上天安门观礼,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60年出席全国文教系统“群英会”。他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设计了瓯塑大台屏,瓯绣大壁挂。
  金作镐培养的诸多优秀学生中有两个学生较为特殊,都在1930年8月考入瑞中,1933年7月新制第十届初中毕业:一个是特别令人欣慰的曾联松(1917-2005)——他设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晚年还深情回忆说:“我能设计成五星红旗,从小受美术老师金作镐先生的启蒙教育也很重要哩!”一个是特别令人伤感的唐唯逸。他从1950年11月参加浙江省干部学校(即“华东革大”第五期)学习开始,便接连不断遭受命运的折磨……1958年3月17日因亲戚的历史反革命案牵连,被错判入狱,在荒无人烟的劳改农场含冤渡过不堪回首的13年艰难岁月,到了改革开放后的1987年12月23日才平反昭雪,以至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被淡忘而湮没无闻达半个世纪!
  唐唯逸在1933年8月也考入了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虽然他攻读的是花鸟画,却对中国美术史特别感兴趣。缘起于先后聆听了系主任俞剑华(1895—1979)和潘天寿(1897-1971)教授《中国绘画史》的结果。俞教授的《中国绘画史》是最早的版本,系1915年9月考入北京高等师范手工图画专修科,从名画家陈师曾(1876-1923)学画时,记录的讲稿。1925年6月1日由山东济南翰墨缘美术院印行。陈师曾的《中国绘画史》成为近代出版的中国绘画史的开山之作。全书共分三编:第一编上古史,分六章,叙述三代至隋的绘画;第二编中古史,分四章,叙述唐至元的绘画;第三编近世史,分两章,叙述明清两代绘画。全书约4万字,梳理历代画史脉络、技法沿革、题材变迁以及重要的画派、画家等,内容提纲挈领,文字简明扼要,是一本极好的美术史普及读物。看起来字数极少,但内容却极为丰富,堪称经典,可以说没有一句废话,句句落在实处。正如早期美术史学家苏吉亨所说:“先生悲绘事之沦涣,忧师承之不明,因述《中国绘画史》一书,以明授受之渊源。顾颇自谦抑,自谓短篇小册,半爪一麟,不能博引旁证,搜求宏富。然识者论之,则谓纲领所在,已提挈无疑;始于伏羲记数而画卦,苍颉造字以象形,且对历代绘事之盛衰,各朝之沿革,画家之派别,绘事之本末,无不详为胪述,诚为后学之先导,问道之津梁也。”1937年,俞剑华根据自己多年研究和教学实践,在陈师曾的成果基础上出版了《中国绘画史》。虽然潘的《中国绘画史》一书1925年1月写于上海,共8万余字,附图34幅;2月,在杭州写成序言。1926年7月,由商务印书馆印刷出版。1935年此书被列为“大学丛书”,一时成为“轰动全国”的经典名作。但从1936年再版,对初版的内容做了大幅度修改和补充之后,便转向攀登“借古开今的一代巨匠”——尤其以打破山水、花鸟界限为之高峰的新目标。俞剑华则始终选择中国美术史学科作为自己文化生命的落足点。他肩负如此沉重的文化使命,可以说是历史的选择。他的导师陈师曾和留学德国、获得美术史博士文凭的滕固,如果没有特殊的意外,在这一研究领域作出辉煌的贡献是可以肯定的。然而由于偶然的原因,二人在年轻有为的四十余岁先后短命夭亡,这也给先、后天均不足的中国美术史学科留下了难以除却的阴影。在这一情形下,俞剑华不得不担当起这一学科的重任,并不孚众望,从而使他在这块尚待开发的学术沃土上进行辛勤地耕耘、播种,终于在这一研究领域承前启后,结出了累累硕果。美术史学界普遍认为俞的《中国绘画史》更臻于成熟,是建国前一部成熟之作,没有人超过他的水平。当之无愧成为上世纪30年代几部足以传世的美术史巨著之一。俞剑华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于他以一己之力走过了欧洲一百数十年的发展阶段,在基础研究方面获得了重大突破,从
  而接通了世界范围内美术史研究的脉络,奠定了这一领域在未来向纵深发展的基础,这一点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注重中国美术史的系统性、资料性、研究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上,他确实不亚于任何一位他同时代的中国美术史论家,在许多领域和专题研究上,即使到现在,也无人能逾越他的成就与贡献。
  俞剑华长于中国美术史研究,尤精绘画史。同时他长于古汉语及中国画,不仅个人以中国绘画史论家、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载入史册,而且他以其文化生命独有的魅力在中国美术史论界自然形成“俞剑华学派”,并产生深远影响。
  唐唯逸是特别值得温州文化艺术界关注和深入研究的一位历史人物。他为社会作出的贡献,不止表现在我们目前已经看到的亮点部分。他在书法方面的艺术成就、教书育人方面的显著成绩(瑞中在国内外著名校友,出其门下者,据不完全统计有:中国现代版画江苏水印木刻学派创始人张树云、江苏国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伍霖生、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一级演员吕齐、《旅游》杂志美术主编郑熹、著名寓言故事《小马过河》作者彭文席、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编审郑鹍、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一级演员黄宗洛、《儿童时代》副编审苏玉孚、中国书法家协会秘书长谢云、中国岩画研究中心主席陈兆复)、在建国初期为瑞安文化艺术界作出的特殊贡献等诸多方面都有待列专题作进一步的研究性挖掘。
  唐唯逸在个人档案里的一段鲜为人知的自述,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线索:“1949年5月10日,瑞安解放。6月间,我和张树云等共同发起组织瑞安文艺工作者协会,成立后,担任该会绘画组组长。50年2月,经瑞安县委宣传部改组,选我为该会副主席。51年7月,该会又经改组,改名为瑞安县文艺界联谊会,我担任该会宣传部长(时在瑞安县文化馆工作)。52年10月,我离开瑞安县文化馆后,该会也已无形解散,现在毫无关系。”
  唐唯逸的业绩和名字,总有一天会载入中国美术史册。他用艺术生命为温州人竖起的无字碑,总有一天会受到人们的重视、瞻仰,并铭刻上不朽的名字——唐唯逸!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期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期》

本书收录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平阳县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苏步青精神的赞歌》《苏步青在浙江大学的二三事》《我陪苏步青故乡行》《梦里家山几十春》《自古物华天宝 从今人杰地灵》《苏步青教授治学的故事》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陈钧贤
责任者
唐唯逸
相关人物
陈师曾
相关人物
俞剑华
相关人物
潘天寿
相关人物
唐揆
相关人物
唐震
相关人物
唐介
相关人物
金作镐
相关人物
项廷珍
相关人物
赵之谦
相关人物
杨大眼
相关人物
蔡怡仲
相关人物
池志潋
相关人物
孙诒泽
相关人物
许苞
相关人物
项骧
相关人物
林损
相关人物
孙公范
相关人物
许次玄
相关人物
张树云
相关人物
伍霖生
相关人物
吕齐
相关人物
郑熹
相关人物
彭文席
相关人物
郑鹍
相关人物
黄宗洛
相关人物
苏玉孚
相关人物
谢云
相关人物
陈兆复
相关人物
许次玄携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湖北省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
南宋乡
相关地名
浦北县
相关地名
陶山镇
相关地名
碧山镇
相关地名
温州市
相关地名
南阳市
相关地名
瑞安市
相关地名
文庙镇
相关地名
北京市
相关地名
杭州市
相关地名
江苏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