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为黄公望为无用师所绘,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临死前将此画焚烧殉葬,险被其侄从火中抢出,但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前段称《剩山图》,藏浙江省博物馆;后段称《无用师卷》,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经温家宝总理2010年春在“两会”新闻发布会上呼吁,2011年6月1日,《剩山图》与《无用师卷》在台北故宫博物馆成功合展。
无用师与黄公望及《富春山居图》有着密切的联系。黄公望《富春山居图》题跋云:“至正七年,仆归富春山居,无用师偕往。暇日于南楼,援笔写成此卷。兴之所至,不觉亶亶。布置如许,遂旋填札,阅三四载未得完备,盖因留在山中而云游在外故尔。今特取回行李中,早晚得暇,当为着笔。无用过虑有巧取豪夺者,俾先设卷末,庶使知其成就之难也。十年(1350)青龙在庚寅歜节前一日,大痴学人书于云间夏氏知止堂。”至正七年即1347年,黄公望79岁,归富春山居,着手画《富春山居图》时“无用师偕往”。至正十年即1350年端午节前一日,画未成。此时黄公望已82岁。“无用过虑有巧取豪夺者”,黄公望遂“俾先设卷末,庶使知其成就之难也。”促成此段题跋。
“无用师”为黄公望的道教同门师友郑樗,字无用,号散木。是全真道士金志扬的弟子。其名樗,《辞海》上解释:“植物名。即臭椿”,“樗材,犹言无用之材”。《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不顾。”种在路边的樗树,木匠看都不看,可见它确实是无用之材。樗木为散材,比喻于世无用。古时如自称“樗材”即是自谦之词。由此可知,郑樗取字无用,又自号散木,名、字、号所表达意义是统一的,其出典均来自道家庄子。但史籍上关于“无用师”的记述,少之又少。平阳元代诗人陈高《散木轩铭》则留下有关“无用师”的一段珍贵记录。
《散木轩铭》全文为:“上清道士郑无用,名其室曰‘散木轩’。为之铭曰:良木之产,楩梓松柏。为屋为器,中于绳墨。拥肿拳曲,伊栎与樗,百不胜任,茂阴道隅。彼材所堪,斧斤爰伐,用资于人,而己则折。维兹不材,故以散名,匠石弗顾,乃全其生。不适于用,不婴于害,无用之用,其用为大。吾观于物,道其在兹,人不用我,我且奚亏。智巧辨慧,刚勇利捷,其资其能,鲜不踬跲。支离偃蹇,疏愚颛蒙,为世所弃,悔吝奚从?牺牛文采,不能泥滓,龟灵钻灼,曷吾曳尾。有郑樗氏,老子之徒,自处以拙,退然若愚。筑兹一室,诡名散木,蒙庄是师,谁其桎梏?以散见废,庶于天年,与造物游,无为自然。”①
陈高(1315-1367),字子上,自号不系舟渔者,平阳金舟乡咸通里(今苍南县项桥乡)人。民国《平阳县志·卷三十六·人物志五》载:陈高“幼聪颖,日诵千言。既冠即以文名州郡。至正中应省试,病时文体卑下,上书秘书卿台哈不哈,请变更积弊。”至正八年(戊子,1348),陈高送同邑的孔克表(字正夫)赴京会试,作《送孔正夫赴会试》诗,孔克表是年中进士。此期陈高旅居吴中,作有《客吴中咏怀三首》、《戊子元日客中有感二首》。已丑(1349)《岁首自广陵入高邮舟中作》:“北风吹湖水,远行当岁阻。孤舟无同人,相依唯仆夫。”次日作《已丑岁元正二日发高邮》:“自笑道路中,奔走何时休”。“客居无事,读书余暇,操觚染翰,适意于诗”,作《感兴二十五首》:“策马吴城西,揽辔姑苏台”,多感慨吴中景物。在时间上,恰与黄公望为无用师作《富春山居图》同,大致于至正八年至十一年(1348-1351)。陈高作《散木轩铭》,应于此期。至正十一年七月,陈高已经回到平阳故里,作《竹西楼记》,为记载明教即摩尼教的重要文献。但平阳人士与吴中仍有联系。至正十二年(1852)夏四月,孔克表(孔君正夫)“自吳回”,陈高与众文友“会于张思诚之近山轩”,饮酒赋诗,得《近山轩燕集》,陈高赋诗“故人吴中归,举酒喜相属”。至正十四年(1354),陈高进士及第,时年40岁。
民国《平阳县志·卷四十一·人物志十》载元时平阳外徙士人有黄公望、郑东、郑采、张著,都与吴中有关。黄公望条载:“黄公望字子久,相传莆田巨族,一云常熟陆神童之弟。出继永嘉黄氏时,父年已九十,始得之,曰黄公望子久矣,因而名字焉。…钱塘姚际恒藏有观瀑图,上书平阳黄公望。又题梅花道人墨菜诗卷,亦云大痴学人平阳黄公望书于云间客舍,时年八秩有一。是则公望出继永嘉,实为平阳黄氏其云。永嘉举古郡名也。”
载郑东、郑采条云:“郑东字季明,号杲斋。采字季亮号曲全。招顺乡湖井(今苍南县赤溪)人”。兄弟二人以文辞见重于时,号称双壁。郑东“少嗜学,天资绝人”。因两次省试落榜,遂不再应举,讲授于昆山,专研古文辞,文思泉涌,下笔千言。郑采(1309-1366)年长陈高6岁。24岁访兄郑东于昆山。“东勉勖以学,于是致力于六经群史”。“闻常熟多佳山水,将卜居以卒业。常熟顾翁有贤女,久择婿无当者。一见,翁欢曰:‘才俊如此,气局如此,尚有敌之者乎?’竟归之。采遂与东俱寄籍焉。”郑采入赘常熟顾氏后,与兄郑东定居常熟。
载张著条云:“张著字则明,招顺乡蒲门(今苍南县蒲门)人。元末游学至吴中。以兵乱道梗,遂家常熟。常熟学者争师之,举为州学训导。未几转淮安路教授。”民国《平阳县志·卷六十四?文征内编二、三》分别载有张著文《灵宝经堂记》和《虞山游咏图序》,皆记述在常熟与士人交往情况。考郑东、郑采、张著寓居常熟时间,正是黄公望晚年,大体上接近创作《富春山居图》的时间。结合此期陈高、孔克表旅居吴中,陈高结识无用师作《散木轩铭》,黄公望年逾八十,频频自称“平阳黄公望”,是有直接原因的。
①陈高《散木轩铭》,见上海古籍出版社苍南文献丛书《不系舟渔集》,郑立于点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