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县位于我国东南部,地处沿海丘陵地带、总面积1051km2,我省八大水系之一的敖江江流自西向东贯穿全县。境内水电资源理论储藏量6.8万kw,可开发装机6.5万kw,居全市第4位,是我市农村水电电气化建设开发地区之一。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经过60多年的发展,平阳县小水电行业已成为我县举足轻重的行业,正在平阳县经济发展、山区社会进步、环境保护、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平阳县水电发展回顾
建国前,我县根本没有水电站。建国后,在党的领导下,我县水电才从零开始探索着起步。
但是由于没有经验,在1980年以前的30多年,完全依靠国家每年都下达小水电补助资金和极少数的集体资金,虽然也建设了90多座水电站,但大多是40千瓦以下的小电站,最后还是由于管理不善,经济效益不佳,造成这些水电站“建一座、倒闭一座”的惨淡局面。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党转变发展思路,打破国家和集体投资的单一模式,鼓励资金投入和资产所属多元化,提倡:“谁建,谁有,谁管理。”讲究社会效益的同时,注重经济效益,并在小水电的优惠政策、并网方式、确定合理的税收和电价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充分发挥了广大群众建设水电站的热情,我县水电事业才有了较快的发展。其中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为恢复阶段,九十年代为快速发展阶段,本世纪的几年为持续发展阶段。
1、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为恢复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吸收了以往装机过小导致效益低下的教训。重点扶持和建设75千瓦以上的水电站,取得一定的成绩。如:南际、腾蛟等几座当时的骨干电站,就是在这一阶段建成发展壮大的。但是由于过分强调必须由国家和集体兴建,同时水电站大多在乡村自发自用,主要讲究社会效益,导致只能维持经营,发展相对缓慢。1990年,全县实际总装机容量还达不到2000千瓦。
2、九十年代为快速发展阶段
1989年以后,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鼓舞下,水利部、国家发改委、省、市等有关上级部门发布了一系列鼓励水电开发的文件精神,在省、市、县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水电管理工作全局,按照“深化改革,健全法规,维护公平,确保安全,促进发展”的基本思路,认真学习和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小水电的政策,履行水电管理职责,努力发扬求实、团结、创新、奉献的精神,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奋斗,打破国家集体建电站的单一模式,大胆引进私人、股份制机制,优化人员组合,拓宽渠道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同时强化管理,不断提高工程建设水平,我县农村水电建设事业取得了较大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特别是1991年我县成为全国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试点县后,相继建设了黄坑、凉头、鲤鱼田、石门等一批水电站。其中,鲤鱼田水电站开辟了我市股份制电站的先河,受到上级的好评,1995年我县初级农村电气化县顺利达标。1996年到2000年,我县巩固和发展了初级电气化达标县的成果,又先后建设了戈场桥、亩水田、白水际等装机均超过1000千瓦的水电站。
3、本世纪的几年为持续发展阶段
2000年至今,我县又以农村水电电气化县和水电代燃料生态县为目标,继续努力发展农村水电,山门、鲤鱼田、石门、腾蛟等电站的技改以及高城、内塘等电站的建成更是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村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新一轮农村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至今,我县共投入水电建设资金近2亿元,资金来源除中央、省级电气化专项资金约1000万元外,其余都是当地农村业主自己依靠集资、借款、贷款等办法解决的。农村水电建设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小康建设,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也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和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保障。
截止到目前的统计,全县北港的乡镇个个都有农村水电,已建成农村小水电站54座,装机容量35225kw,年平均发电量达到7000万千瓦时,年产值近3850万元,固定资产逾2亿元。除此之外,目前在建和改扩建电站3座,计13300千瓦。全部建成后,我县总装机容量合计将达到48525千瓦。
另外,我县尚可建设而未规划的水电站还有20多座,装机近15000千瓦,但大多开发难度大,效益较差。只能待后再说。
二、平阳县水电促进山区新农村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可再生能源的认识不断深化。农村水电正是这样的能源,可再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污染。这些资源分布广、开发潜力大、环境影响小,可以永续利用,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它的开发利用日益受到重视,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技术水平逐步提高,成为世界能源领域的一大亮点,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农村水电是我县老少边远山区除土地、山林之外,农村集体和农民最易于开发利用的稀缺资源,开发农村水电既能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又能够促进和保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与大、中型水电站相比,开发农村水能不存在大量水体集中和移民问题,它规模适中、投资省、工期短、见效快,适合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开发。目前,农村水电开发技术十分成熟,与开发小型煤炭等资源比较,具有十分突出的技术、安全、节约、清洁、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小水电建设符合我县实际情况,代表了山区和贫困地区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反映了农民群众渴望富裕。建设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实践和体现。被我县群众誉为“覆盖最广、政策最稳定、工作最扎实、效益显著”的扶贫工程。受到我县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热情支持。通过调研,就几个反映水电建设对促进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方面作简要说明如下:
1、加强电源电网建设,满足农村社会用电需求
广大贫困山区和老少边远山区地域辽阔,负荷分散。原来大电网难以覆盖,也不适宜大电网长距离输送供电。但当开发农村水能、发展农村水电之后,不仅仅是解决了这些地区无电或缺电问题,而且创造了条件使大电网能更快输送进来。原因是:第一,农村水电往往都是先联网形成小水电网,再与大电网并网,有利于把分散的负荷集中起来。第二,农村水电在大电网末端调峰,使得大电网网损更小、电能质量更好、供电更可靠。所以,小水电建设是电力普遍服务,直接惠及三农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农村水电电气化建设中,我县十分重视加快电源建设的同时加强电网建设,完善电网结构,提高供电能力及供电可靠性,提高农村用电水平。如水头110kv凤尾变增容、35kv山门变增量、新建了35kv16000KVA顺溪变、新建了35kv12000KVA王宅升压站、新建35kv王宅升压站经顺溪变至山门变的35kv线路20km、新建10kv线路500公里等。
这些电站和与之配套的电网建设不仅使山区水电送入县网,县网也畅通无阻地向山区农村供电,供电质量和可靠性大大提高,使我县乡村通电率均达到100%;户通电率达到98.52%;综合网损率达到8.82%,发供电设备完好率达到98%,电压合格率达到97%,解决了我县西部山区农村10多万人的用电问题。如:我县吴洋、顺溪、青街、维新、晓坑、怀溪、南雁、闹村、腾蛟等西部山区的几乎100%的农户用上了电,解决了边远山区有些村落长期无电缺电的问题。
2、促进城乡经济和基础设施的全面发展
在农村水电电气化建设过程中,各地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实施“以电为农、以电促工、以电兴乡”的发展战略,一批以农牧产品深加工为支柱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增强了地方财政实力,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
我县小水电年上交财政收入250多万元,其中国税150多万元,地税100多万元。仅顺溪以上流域的水电开发来看,水电成为这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顺溪镇和吴洋乡小水电年上交财政收入就达150多万元,其中国税90多万元,地税60多万元。占这些地方财政总收入的80%。特别是吴洋乡原为我县财政收入最差的县,在水电的带动下,一举成为我县的财政收入大乡。如今该乡平均每年水电发电收入就达784万元,上交财政100多万元。一大批农民群众进入电站和农副产品加工的乡镇企业工作,解决和转移农村劳动2万人。我县水电站解决就业约700人,为社会减轻了就业压力。
水电建设还带动了农副产品加工业、农业灌溉、自来水事业和交通、旅游事业的发展。据初步统计,直接利用水电建设资金兴建的公路就有70多公里。如溪口至戈场公路近10多公里,黄坑水库公路近8公里,戈场桥、白水际等电站的施工公路近10公里等。而由于水电站建设带动社会发展而兴建的公路就更多了。
许多水电站的建设与当地风景融为一体,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白水际水库、黄坑水库、泰丰水库、高城电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风景旅游点。
3、改善山区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在水电建设方面,我们坚持经济建设、山河治理、扶贫开发、生态建设相结合的原则,立足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为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做出了贡献,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鼓励乡村集体和农民投资入股办电站,促进了农民增收,改善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即初步统计,通过水电建设,涌现出一批上百人的依靠投资水电富裕起来的农民企业家,以及入股水电站每年得到稳定分红的广大群众。在吴洋、晓坑等地,这些群众占50%以上,平均年分红收入约为几百元到几千元。
水电建设也改变了农民仅靠种田糊口的传统意识和观念。靠开发水电开始致富的山区人不再满足于以前的旧房子旧街道,纷纷建新房,在乡镇面貌的建设上起着很大的作用。
小水电建设中用到的劳工均为当地的民工。据不完全统计,90年至今,小水电建设中支付劳工的开支就有6000万元之多,用到的水泥、钢材等建材达数百万元之多。另外,在水电建设中,许多当地农民群众从山地林地处理、政策处理补偿等支出中获利约1000多万元。这些资金或用于电站入股,或用于做其他投资,其滚动发展,对提高群众收入和山区脱贫也起到关键作用。
4、带动了山区发展,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
小水电的建设,使我县吴垟、顺溪、维新等山区群众摆脱了点油灯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迈进了现代文明,享受到了现代物质和文化生活,枯燥的生活由于有了电而变得绚丽多彩。电的丰富,促进了山区的社会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看电视的人多了,赌博的人少了。讲学习的人多了,打斗的人少了。
农村水电电气化建设,促进了山区用电普及,农民用电水平显著提高,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迅速发展,广播、电视,电化教学得到进一步推广普及。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拥有量大幅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山区精神文明建设,繁荣了山区精神文化生活,改变了几千年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提高了农村群众的生活质量。如今,农民几乎家家都有电视机和电话。一批农村的商店、学校、特色加工企业等相继建成,文化娱乐场所、医疗保健机构蓬勃发展。农民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讲道德、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蔚然成风。农村物质生活也丰富了。据不完统计,全县有电化教学32处,文化娱乐影视室63处,电视机普及率达99.1%,电冰箱、空调器、电风扇、电饭锅等小家电比比皆是。
5、生态环境得到保护
农村水电作为清洁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其生态效益十分显著。在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过程中,通过大力推广“以电代柴,以电节柴”等措施,减少了森林砍伐,防止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农村代燃料户的普及和增加,使我县西部山区森林覆盖率增长到60%以上,初步实现了“以林涵水、以水发电、以电代柴护林”良性循环的目标。目前,在山区使用电炊具成为时尚,正在逐步取代燃柴、燃油炊具。清洁卫生的电能资源越来越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生态保护作用后劲很足。
目前我县水电年发电量6000万千瓦时,相当于7374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280吨,减少一氧化碳排放15670吨和减少氧化硫排放166吨。据初步分析,我县水电建设促用山区农户使用季节性电炊,减少木材消耗12万立方米。有效地促进了生态公益林面积的保护,恢复了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平衡,生态环境得到逐步改善。
6、促进了山区社会稳定、民族团结
我县西部不仅是山区,而且是少数民族集聚的地方。随着这里农村水电建设,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实现了由贫困型向温饱型的转化,也拉开了经济腾飞的序幕,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正把山区带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呈现出勃勃生机,大大推动了山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稳定。
所有这一切,对于增加山区农业收入、巩固基层政权、密切党群关系,促进民族团结、促进山区社会进步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进我县西部大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群众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三、当前平阳县水电事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待建水电资源开发难度大、效益低
我县较好的水电资源已开发得差不多,剩余水电资源的开发效益低下。和已开发的电站比较,主要表现在水头较低、集雨面积较小或引水系统较长。2002年以后开发的水电站效益已呈下降趋势。现在,许多业主已不愿在平阳开发水电。
2、政策处理难度越来越大
2000年以后,政策处理难度越来越大。主要特征是:建电站中,少数人煽动群众,想方设法抓空子,在政策处理上大肆刁难。如:高城、眉峰桥、大垄孙坑、溪口、瑞源、天长坑等电站的建设中都有这些现象。
3、质量和安全工作任重道远
由于历史原因,为了加快电气化的建设进程,小型农村水电站建设方面,我县给予扶持、鼓励、手续从简的政策。1999年以前都是在同意电站建设文件批复和计委立项文件发布后,水利局技术人员完成初步设计,马上进行施工,技术人员在第一线进行技术指导。另外,由于历史原因的局限,1998年以前开工建设的小水电项目,一直都没有进行正规地质勘察。这样难免造成设计、施工不规范,导致个别电站水工工程存在质量低下的安全隐患。今后在水电站的运行和管理方面,必须加强质量和安全的管理和监督。
4、水电建设与环境保护、旅游、生态的关系有待探讨解决
尽管建小水电站利多弊少,但必须要有科学的发展观,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矛盾,才能充分发挥综合效益,有关部门不能只盯着水力能源开发带来的局部经济利益,却对不适当的开发带来的环境损失和长期的社会经济效益损失视而不见.不能只作加法不作减法。
如上下游的水量平衡问题,引水系统带来的区间脱流影响溪水断流问题,移民问题,环境协调问题和生产生活用水的关系问题今后必须加以研究。
四、今后平阳县水电事业发展思路和建议
1、加强研究和管理,使农村水电健康有序发展
建立科学有序的农村水电秩序需要法规支撑。我县农村水电不仅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强大推动力,而且对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和环境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如果不加以管理,就会出现违反规划、占用生活生产用水、影响防洪、影响生态、河流水库化、安全隐患以及其他社会问题等。为此,我们要切实加强溪流水能资源的开发规划,严格项目的技术审批和行政审批。落实环境影响评价预审、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论证制度,坚持项目开工报告审批、严格执行工程验收制度,依法加强施工过程监管和市场监管。并要认真研究河流健康标准、大坝与生态的关系、人工干预河流使之形成良性循环、河流生态、河流合理的水量分配、节水型社会、跨流域调水的影响、生态调度、水灾害管理、水库征地移民等课题。我们要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在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上下功夫、做工作,使农村水电更好的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我们要出台水电行业管理法规,进一步明确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地方水电的主要职责、权利和义务,赋予水能资源统一管理和农村水电管理的行政职能,坚决制止水能资源无序开发的行为。并对小水电的开发建设、生产经营、设施保护等做了规定,并以立法的形式加以明确。
2、切实落实优惠政策,继续支持水电开发和技改
据初步计算,我县剩下的水电资源还可以建设二十多座水电站,装机可达25000千瓦,平均年发电量约5000万千瓦时。但这些资源开发条件差、经济性差,需要政策的支持才可以开发。为此,我们要继续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小水电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大电网要继续扶持小水电,保证小水电及时优先上网和联网,在上网电量、价格上给予扶持。继续实行6%的增值税政策。在立项、审批、占地、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优先和优惠,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努力为投资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对于贫困地区、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小水电建设,根据地方的差异,研究制定一系列优惠措施,把开发水电与山区脱贫结合起来,促进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让水电建设能促进农民增收,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党的关怀,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当前,联合国对水电十分支持,我们要用好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优惠政策,为我县的水电建设服务。
3、拓宽渠道,多方筹集资金,建设重点水电工程
顺溪水库水电工程,不仅是发电工程,而且是防洪、供水重点工程,对我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我县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积极引进国内外、省内外及民间资本,多层次、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开发农村水电,将农村水电开发建设纳入良性快速发展的轨道。
4、要以创新精神加快农村水电建设
要用创新的理论、创新的体制、创新的科技、创新的管理不断的推进我县农村水电电气化建设向前发展。
为此,我们认真按照治水办电的思路仔细规划,分步实施,调整水电发展思路,使其适应我县农村水电体制改革的趋势。
我们根据创新的体制就是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以资产为纽带的新型管理模式,研究效益低下的国有和集体电站如何进行股份制转变,使之起死复生、焕发出勃勃生机。
创新的科技就是要提高科技含量。我们要大力进行老电站技术改造和挖潜改造,特别是对低效率的机组进行改造,提高机组的先进性和可靠性,使发电的安全性和经济效益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对水能资源利用不充分的老电站,也要进行增容改造,充分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创新的管理就是要强化服务意识。我们要加强了行业管理,加强行业规程、规范的制订,培养和宣传推广典型,加强制订规章制度,对设备完好率的管理,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切实抓好“减员增效”工作,采用多种形式安置电站多余人员,以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水电建设审批程序越来越完善是历史的必然,但过分复杂又不利于电站的建设。今后必须以创新的理念出发,实事求是,找到切实可行的审批程序,既有利于电站建设的规范性、合理性和可靠性,又有利于提高审批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