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精图治 抗日不忘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三期》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837
颗粒名称: 励精图治 抗日不忘建设
其他题名: 民国平阳县长徐用
分类号: K825
页数: 4
页码: 134-13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徐用在民国时期担任平阳县长期间,致力于发展民生经济,重视教育事业,创办平阳中学和平阳县立医院,组织抗日自卫委员会,发起抗日活动,积极宣传合作抗日,保护本地人民安全。
关键词: 徐用 教育事业 平阳县

内容

民国期间,任平阳县知事或县长的达24人之多,
  但政绩显著如徐用,确属凤毛麟角。
  徐用(1887-1956),字子勉,缙云县人,先后就读于绍兴大通学堂、浙江省弁目学堂、广西省讲武堂,北伐时期,任浙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长,后调任国民革命军六十二师少将副师长。“9?18”事变后,徐用北上抗日。1932年后任浙省保安处司令部第一科上校科长、省会戒严司令部少将参谋长。1935年至1939年任平阳县长。任期4年间,生活简朴,穿着一身旧呢军装,出入步行,身后只跟着一个勤务兵,同时励精图治,政绩斐然,离任时受到各界人士的欢送。
  重视民生,发展经济
  1934年,徐用出任永嘉县长。1935年10月,48岁的徐用调任平阳县长。其时日寇侵华,国土沦陷,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他下车伊始,颁布施政方针:“际兹时局蜩螗之候,民生凋敝之秋,尚祈阖邑父老兄弟合群策群力,多方襄赞,俾一邑之政务得有相当进展。如推行自治,以伸民权;发展交通,以利贸迁;整理土地,以定经界;整顿教育,以瀹民智;救济农村,以阜财用;推广警卫,以维治安;厉行新生活,以正人心风俗。力图进展,以期齐一政治,奠安地方,庶举邑蒙庥,农安于野,商恬于肆,工精于业,士勤于学,而罔不得其所,斯民丰物阜,共存共荣。”
  徐用初到任,恰值大旱,县城内居民饮水困难,他派人勘测水源,拨出专款,在南门靛青行东坑口开凿水井,亲自题名为“通济泉”。为禁鸦片,他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徐用曾在《浙江建设月刊》上发表《改良平阳茶叶之管见》一文,对发展平阳茶叶产业的技术、组织、统制等三方面思路,提出详细的见解,要制茶技术统一培训,统一检验标准,创造品牌,销售国外。
  上海沦陷以后,上海奸商勾结鳌江商人,从当时的浙江省政府领来运米执照,于1938年春青黄不接之际,大量收购稻谷,计划运往上海,高价出售。造成鳌江米价疯涨,激起鳌江民众义愤,暴发了示威游行。徐用顺应民意,下令吊销该奸商执照,平粜大米,奸商损失惨重,百姓拍手称快。
  创办平中,建立医院
  平阳中学筹办于1938年11月。在此之前,平阳虽县域辽阔,人口众多,但境内没有一所普通中学,子弟升学深造,无不负笈远行。为了发展教育事业,开发民智,满足青年学生的求学需要,1938年11月,在徐用的倡议下,召开校筹备会议,商议办校。在会上,南麂岛岛主王理孚慷慨捐赠了南麂岛全部产权作为学校创办基金。同年12月,校舍建筑委员会成立,大家推选徐用、张真园、朱君爽、吴家桢等人为建校委员,并择定以坡南学宫旧址为新校址,动工建新校舍。
  刘绍宽《厚庄日记》1939年2月22日记载:“午后至(黄)梅生家。梅生昨往志澂(王理孚)处,将南麂充公事办妥。少顷,徐县长亦来,谈至晚始去。”经积极筹备,仅用3个多月,便于1939年2月,120名初一新生暂借县立城区中心小学(今平阳县小)礼堂为临时校舍,分两个班开学。徐用认为抗战时期,中学生必须具有军事抗敌知识,特开设军训课,自任军训教官。1941年5月,新校舍大楼竣工落成,大楼正门的“平阳县立中学”校名为国民党元老李济深(后任新中国副主席)题写。“凤山之麓,弦溪之东,抗战时期诞生我平中”,创办平阳中学,为平阳培育了各方面的人才。
  在平阳医院建立之前,平阳县境内只有极少数个体诊所,设施极端简陋,诊疗水平低下,人们患病只能听天由命,或求神拜卦,百姓受尽疾病之苦。1939年2月10日,徐用有感于此,调用省拨“破坏公路款”的四千元,在昆阳镇城南塔下龙山旧塔下宫和文明书院创办平阳县立医院,聘请由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部毕业的著名医师洪天遂任院长,刘绍宽儿子刘云五任副院长。医院设门诊部和住院部,有病床12张,医职人员16人。
  是年适值平阳境内霍乱流行,徐用亲临一线慰问指挥,并拨款成立临时性的“时疫医院”,收治霍乱病人,创立抢救护理队,招集男女青年40余人,训练治疗方案,防护措施。并向上海等地购买大量输液针剂,分拨各地,用于救治病人。由于措施得当,精心医治,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积极宣传,合作抗日
  为了抗日备战,徐用组织成立平阳县抗日自卫委员会,并于1938年5月创办《活力》刊物,创刊号上,他写道“本县是浙江沿海最南的一县,虽然表面上很安全,可是谁保得住敌人不会由海岸线来侵占我们呢!我们断不能再死气沉沉的,我们要醒悟过来,要发挥全县人民的活的力量,来巩固防线,准备抗日自卫”。1938年12月3日《平报》创刊,徐用又以“抗战利器”四字为创刊号题词,并拨经费扶持。
  平阳县抗日自卫委员会要求各区乡成立自卫队,配备一定数量的武器,组织各区乡青壮年,进行军事训练,以战时上战场,打日寇,有序进行抗日备战,为此获得省政府专门传令嘉奖。
  1938年,徐用将修公路的部分木材,改建北门外金印渡的旧文昌阁为忠烈祠,树立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鼓舞人民抗日激情。“祀革命以来及抗日之死事者”(刘绍宽语),并亲撰《忠烈祠碑记》,“倭为我国患,其来已久,终明之世,史不绝书。浙东濒海诸县如平阳者,其被扰尤数,方寇至时,勇夫壮士奋勇歼灭,载于志乘者无役无之……用彰忠烈”。
  当时,任平阳县国民兵团副团长郑毓祥要查办属中共浙南特委领导的江南区方良地方抗日自卫队,请示兼任团长的徐用。徐用考虑此系抗日救国,就通知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约期互派人员在方良协商,增进信任,共同抗日。1938年3月18日,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七团队及抗日救亡干校部分学员组成的随军服务团400人,在粟裕率领下,从山门出发开赴皖南,编入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三营建制。徐用“午饯送行”(刘绍宽语),并在县财政中拨出2000元作为游击总队北上经费。
  而在抗战征兵方面,徐用也是尽心尽力。《厚庄日记》1940年5月载:“去岁省令于金华、义乌、平阳三处各招一营,此盖泥于故事戚继光平倭招选金华、义乌人,而在温最著功绩。平阳则以戚军所辖地,且平阳徐县长抽送兵丁成绩最优,故特于平阳亦招一营。”
  1939年,为阻止日军舰艇进攻鳌江港,徐用下令在鳌江的入海口,即平阳县墨城长岗仙人岩下江道的狮子口与今苍南县龙港新美之间,抛打大松木和巨石做成的梅花桩,封港御敌,以保一方百姓安全。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三期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三期》

本书收录了第十四届平阳县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引雁荡山优质水源造福鳌江沿岸群众、共和前一年“海内奇才”宋恕病逝、忆美术史论家林树中的家乡文化情结、双璧争辉一文一武、空而不空续佛慧命、采访郑一平:谈捉捕张韶舞经过、记平阳刺绣老艺人姚秀英、一代贤臣两地情怀、芳径剪春萦梦远、吾家雁山下翠岩高千岑、侃侃陈公豪杰自负、鄱阳夹潦平生学读杨悌诗两组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尤荣开
责任者
徐用
相关人物
张真园
相关人物
朱君爽
相关人物
吴家桢
相关人物
王理孚
相关人物
刘绍宽
相关人物
李济深
相关人物
洪天遂
相关人物
刘云五
相关人物
郑毓祥
相关人物
戚继光
相关人物
粟裕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平阳中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