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清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三期》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818
颗粒名称: 晚年清贫
分类号: K825
页数: 2
页码: 80-81
摘要: 本文记述了陈宣晋升云南左参政,勤政爱民,回乡定居平阳,自号“四南居士”,与乡贤结伴悠游。被立四座牌坊表彰,终老家徒四壁,以清贫过世,安葬于平阳鸣山。
关键词: 陈宣 明朝官员 人物

内容

弘治十五年(1502),陈宣升任云南布政司左参政(正三品)。明武宗即位后,给陈宣晋爵一级,享受正二品待遇)。在云南的三年,陈宣兴修水利,创办学校,发展民生,令各族人民和谐相处。
  弘治十七年(1504),陈宣告老还乡,回到柘园老家,由于不习惯农村生活,举家搬迁到平阳县城,居住在坡南新第。因生在江南(鳌江以南旧称江南垟,柘园处于此区域),为官在河南、云南,终老在坡南,他自号“四南居士”。
  在家乡,他与乡贤官宦王朝佐、杜整、杨塽、童器等人志同道合,经常结伴悠游,吟诗作赋,王朝佐评价他“为人刚毅、负才气、有勇略”,“侃侃陈公,豪杰自负”。平阳知县为了表彰他的功绩,特意立了四座牌坊,一座立在其柘园老家,名为“凤翔”,其余三座分别名“敷政”、“会魁”、“名刑”,立于平阳县城。
  陈宣退休时两袖清风,临终时家徒四壁,孙子陈寿向他询问后事,他问:“够吃够穿吗?”陈寿回答说:“家里很穷啊!”陈宣叹息道:“我为官二十几年,俸禄都到哪里去了?”言毕便溘然而逝。陈宣去世后,安葬于平阳鸣山之南。墓志铭由王朝佐撰文,永嘉陈定之书丹,瑞安杨塽篆额。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三期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三期》

本书收录了第十四届平阳县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引雁荡山优质水源造福鳌江沿岸群众、共和前一年“海内奇才”宋恕病逝、忆美术史论家林树中的家乡文化情结、双璧争辉一文一武、空而不空续佛慧命、采访郑一平:谈捉捕张韶舞经过、记平阳刺绣老艺人姚秀英、一代贤臣两地情怀、芳径剪春萦梦远、吾家雁山下翠岩高千岑、侃侃陈公豪杰自负、鄱阳夹潦平生学读杨悌诗两组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文苞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