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传世意新语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三期》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811
颗粒名称: 诗文传世意新语淳
分类号: K825
页数: 2
页码: 75-76
摘要: 本文记述了俞德邻在《佩韦斋辑闻》中探讨诗歌创作手法和内容,主张创新立意、恰当用事、淳朴用语、奇妙用字;他重视符合封建礼教作为诗歌评判标准,批评张籍诗中妇人行为不符礼教。遗著《佩韦斋文集》探讨辨正诗文,收录俞德邻文集。
关键词: 俞德邻 文学家 南宋

内容

俞德邻学问广博,著有《佩韦斋辑闻》四卷。他在该书的一些章节中,还专门就诗歌创作手法和创作内容两个方面发表了他自己的一些看法。在论述诗歌创作手法时,他尤其重视对立意、用事、用语、用字的处理,提出了“意不贵异而贵新,事不贵僻而贵当,语不贵古而贵淳,字不贵怪而贵奇”的主张。也就是说,诗歌的立意要创新,用事要恰当,用语要淳朴,用字要奇妙。这是俞德邻在总结同时代以及前代诗人创作得失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
  俞德邻在《佩韦斋辑闻》中,强调诗歌内容要符合封建礼教,并以此作为评价诗歌的标准。如他对张籍《节妇吟》的批评,就很有典型性。张籍在《节妇吟》中写道:“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我红罗襦……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他评论说:“妇人从一,理不应受他人之赠。今受明珠而系襦,还明珠而垂泪,其愧于秋胡之妻多矣,尚得谓之‘节妇’乎?”
  显然,俞德邻认为张籍的这首诗所描写的妇人,其言行没有符合封建礼教所认可的节妇的含义,因此他指责这首诗名不符实。俞德邻的这一论诗观点,反映了传统的礼教观念在诗论中的影响。在明清二代,都有人受其影响。明末唐汝询在其《唐诗解》中对张籍的这首诗批评道:“系珠于襦,心许之矣。以良人贵显而不可背,是以却之。然还珠之际,涕泣流连,悔恨无及,彼妇之节,不几岌岌乎?”清代沈德潜在其《唐诗别裁》中也持同样的观点。
  俞德邻遗著《佩韦斋文集》十六卷,由其长子庸汇辑,于元皇庆元年(1312)刊行。元熊禾序称:“《饮酒》诸篇,酷似陶;《遣怀》等作,大类子美”“公之诗闲雅冲澹中,发扬蹈厉之意存焉。其文则论辨闳深,叙述详核,忠厚恳恻之情蔼如也。近律骈俪,亦皆典则精致。”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三期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三期》

本书收录了第十四届平阳县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引雁荡山优质水源造福鳌江沿岸群众、共和前一年“海内奇才”宋恕病逝、忆美术史论家林树中的家乡文化情结、双璧争辉一文一武、空而不空续佛慧命、采访郑一平:谈捉捕张韶舞经过、记平阳刺绣老艺人姚秀英、一代贤臣两地情怀、芳径剪春萦梦远、吾家雁山下翠岩高千岑、侃侃陈公豪杰自负、鄱阳夹潦平生学读杨悌诗两组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蔡新祥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