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家雁山下 翠岩高千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三期》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809
颗粒名称: 吾家雁山下 翠岩高千岑
其他题名: 记宋末元初留寓镇江的俞德邻
分类号: K825
页数: 4
页码: 74-77
摘要: 本文记述了俞德邻,字宗大,南宋末元初著名文学家,籍贯有争议,实际为温州平阳人。他以文学才能闻名于世,诗文多写战乱亡国的悲愤,极富深情和沉郁悲凉之感。俞德邻的著作主要包括《佩韦斋文集》十六卷和《佩韦斋辑闻》四卷。他弟弟俞是明经进士。俞德邻的儿子俞庸和俞希鲁也都有杰出的成就。俞庸参与修撰《镇江志》,俞希鲁则著有《竹素钩玄》和《听雨轩集》等著作。
关键词: 俞德邻 文学家 南宋

内容

俞德邻,字宗大,自号太玉山人,宋末元初著名文学家,其籍贯曾存争议,有文献记载其为京口(今江苏镇江)人,其实他是南宋时期永嘉(温州)平阳人。南宋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宋亡后,不仕,遁迹以终。其诗文大多抒写战乱亡国的悲愤,沉郁悲凉,寄兴幽隐。《四库全书总目》评其诗:“恬淡夷犹,自然深远,在宋末诸人之中,特为高雅。”评其文:“亦简洁,有清气,体格皆在方回《桐溪集》上。”有《佩韦斋文集》十六卷、《佩韦斋辑闻》四卷传世。
  寓居镇江心系雁荡
  民国《平阳县志》卷四十一《人物志十?外徙》据载,俞德邻,字宗大,侨居京口。俞德邻儿子希鲁编撰的元至顺《镇江志》载:“元俞德邻,字宗大,永嘉之平阳人。宋宝佑中,父卓为庐江令,侨寓京口,因家焉。景定辛酉,以《书经》魁乡举。咸淳癸酉,以《礼记》魁浙漕。归附之初,阿术丞相辟为行省郎中,不就,行大司农司江浙行省累荐,皆不起,性极孝友,好施。”明朝著名文学家宋濂也为他写了《俞先生墓志铭》。
  民国时期,乡贤黄群在《敬乡楼丛书》中的张著《永嘉集》跋中写到:“宋元之际,吾乡之流寓姑苏以文学称者,俞先生德邻,郑先生东、采,张先生著,皆平阳人。俞、张两先生皆自署永嘉者,以从古郡名也。”
  俞德邻著作《佩韦斋集》卷一中收录的《龚圣予号翠岩晚更号岩翁为赋》有“吾家雁山下,翠岩高千岑。清秋灏气塞,万里纤埃沉。安得与君去,结架聆清吟”句。龚圣予,名开,淮阴人,宋末元初著名画家。这首诗题类似史传文通常开头语,可见得他们交往不多,但诗却表示了敬重之意,或是见到龚开和其流寓他乡有感。诗中还示意其家乡有高峻绝尘的南雁荡山。
  诗文传世意新语淳
  俞德邻学问广博,著有《佩韦斋辑闻》四卷。他在该书的一些章节中,还专门就诗歌创作手法和创作内容两个方面发表了他自己的一些看法。在论述诗歌创作手法时,他尤其重视对立意、用事、用语、用字的处理,提出了“意不贵异而贵新,事不贵僻而贵当,语不贵古而贵淳,字不贵怪而贵奇”的主张。也就是说,诗歌的立意要创新,用事要恰当,用语要淳朴,用字要奇妙。这是俞德邻在总结同时代以及前代诗人创作得失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
  俞德邻在《佩韦斋辑闻》中,强调诗歌内容要符合封建礼教,并以此作为评价诗歌的标准。如他对张籍《节妇吟》的批评,就很有典型性。张籍在《节妇吟》中写道:“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我红罗襦……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他评论说:“妇人从一,理不应受他人之赠。今受明珠而系襦,还明珠而垂泪,其愧于秋胡之妻多矣,尚得谓之‘节妇’乎?”
  显然,俞德邻认为张籍的这首诗所描写的妇人,其言行没有符合封建礼教所认可的节妇的含义,因此他指责这首诗名不符实。俞德邻的这一论诗观点,反映了传统的礼教观念在诗论中的影响。在明清二代,都有人受其影响。明末唐汝询在其《唐诗解》中对张籍的这首诗批评道:“系珠于襦,心许之矣。以良人贵显而不可背,是以却之。然还珠之际,涕泣流连,悔恨无及,彼妇之节,不几岌岌乎?”清代沈德潜在其《唐诗别裁》中也持同样的观点。
  俞德邻遗著《佩韦斋文集》十六卷,由其长子庸汇辑,于元皇庆元年(1312)刊行。元熊禾序称:“《饮酒》诸篇,酷似陶;《遣怀》等作,大类子美”“公之诗闲雅冲澹中,发扬蹈厉之意存焉。其文则论辨闳深,叙述详核,忠厚恳恻之情蔼如也。近律骈俪,亦皆典则精致。”
  山水寄兴家学相承
  俞德邻出身世家,自幼饱读诗书,他在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但还没有来得及做官,南宋就灭亡了,从此以南宋遗民自居。他曾被入城的元兵抓到军中,作为人质,他终不肯屈服,最后只好放了他。入元朝后,朝廷多次征召,皆一一拒绝。
  俞德邻寄情于镇江山水,以诗酒自娱。他的诗写得很好,诗集中共存诗382首。其诗格效法陶渊明,闲雅冲澹,工稳,自然深远。除了山水诗外,他还写了许多怀古诗,表达自己战乱亡国的悲愤,其中以《京口遣怀》一百韵尤以为著。
  其弟名酉发,字是明叔,宋咸淳十年(1274)参加明经考试,升入太学,成绩第一。宋亡后,他同俞德邻一样,隐居不仕,以诗酒自娱。他的学问很好,知识渊博,六经诸史无不涉猎。著有《传注补遗》三十卷。
  俞德邻有子四人,庸、廙、希鲁、康。其中两个儿子很出色,不仅有著作问世,也有一番作为。他的长子俞庸,字时中,官吏部主一,曾经做过明道书院的山长。大德中因为发生了地震,给皇上写了“格天心,召和气”共九策的万言书,受到朝廷器重,因试补户部令史,后历任尚服院掾史、从仕郎、吏部考功主事、尚服院都事等职。他的性格开朗,姿貌魁梧,遇事喜欢发表言论,善于抓住事物要领。
  他的三子俞希鲁,字用中,承家学,工诗文。当时京口地方的碑记都请他撰写,与青阳翼、顾观、谢震合称“京口四杰”。袁桷说希鲁“属笔纚丽若锦机然,五采彰而文密也”,乾隆《镇江府志》称其“学业浩博,淹贯群集”,“境内碑籍多所撰述”。以秀才授庆元路(今浙江宁波)教授,教学中善于启发学生,学生称他“俞公如洪钟,叩无不响”。他还担任过几任地方官,均有所作为,如任归安县丞时,筑海盐塘,费省而民不劳。任江山县令和永康县令时,兴办学校,聘请名儒讲学,均平民众徭役。最后官至松江府同知,口碑很好,活了九十岁。
  俞希鲁编纂的至顺《镇江志》留下了元代地方政府组织、城市经济、赋税制度、宗教活动的第一手资料,保存了不少地方文献的散篇佚文,记载了众多的京口掌故逸事。该志编纂有方,体例严谨,阮元誉之“叙事精密,甚有法度”,可与元袁桷编纂的延佑《四明志》媲美。著有《竹素钩玄》二十卷、《听雨轩集》二十卷。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三期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三期》

本书收录了第十四届平阳县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引雁荡山优质水源造福鳌江沿岸群众、共和前一年“海内奇才”宋恕病逝、忆美术史论家林树中的家乡文化情结、双璧争辉一文一武、空而不空续佛慧命、采访郑一平:谈捉捕张韶舞经过、记平阳刺绣老艺人姚秀英、一代贤臣两地情怀、芳径剪春萦梦远、吾家雁山下翠岩高千岑、侃侃陈公豪杰自负、鄱阳夹潦平生学读杨悌诗两组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蔡新祥
责任者
俞德邻
相关人物
黄群
相关人物
张著
相关人物
陶渊明
相关人物
俞希鲁
相关人物
唐汝询
相关人物
沈德潜
相关人物
俞酉发
相关人物
俞庸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