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径剪春萦梦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三期》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805
颗粒名称: 芳径剪春萦梦远
其他题名: 苏渊雷先生与剪春园的故事
分类号: K825
页数: 4
页码: 70-73
摘要: 本文记述了苏渊雷,原名中常,字仲翔,后易名渊雷,晚署钵翁,又号遯园。1908年,出生于平阳县江南区玉龙口村(今属苍南)。他以学文史哲、才擅诗书画著称,性格豁达,从容自信。在平阳期间,他与陈肇荪一家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一起在剪春园中饮酒作诗,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苏先生最终返沪任教,但与陈肇荪一家的情感依然深厚,他们保持着书信和电话往来。苏先生于1995年去世,陈肇荪重建了剪春园,以留住历史记忆。苏先生的胸襟和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
关键词: 苏渊雷 剪春园 人物传记

内容

苏渊雷,原名中常,字仲翔,后易名渊雷,晚署钵翁,又号遯园。1908年,出生于平阳县江南区玉龙口村(今属苍南)。他不仅以学兼文史哲、才擅诗书画名世;更因他那种于逆境中自勉,有容斯大无欲乃刚的从容与自信为后学所景仰。
  我曾多次拜访过苏先生滞平期间住过3年多,并亲自题名的剪春园,由此结识剪春园主人——陈肇荪先生,并从陈先生口中得知苏先生与剪春园的一些故事。
  钵翁邂逅剪春园
  “文革”期间,苏先生受批判后又插队落户,最后被勒令“退休”,遣送回籍。但正是由于这次“退休”,引出了一代硕儒苏渊雷与平阳“剪春园”主人陈肇荪的一段交谊。
  1971年10月,苏先生回到家乡钱库。3年后迁居平阳城关,先后在靛青行、北门、东门水溪头等三个地方住过。1976年10月,有人介绍,北门横街1号陈肇荪先生新宅落成不久,属两层小洋房,傍湖而建,视野开阔,环境幽雅,屋外还有一小天井,草水虫鱼俱入眼帘,很适合苏先生做学问;主人陈肇荪是解放前参加工作的老干部,夫妻都在卫生系统工作,也算是知识分子。苏先生对此处情况非常满意,遂将陈肇荪宅院作为其安居之所。能与一代硕儒相邻而居,陈肇荪亦倍感荣幸。为了让这位大学者住得安心,陈肇荪为苏先生提供了两个房间:西厢房为其家人居住,东厢房为苏先生的书房兼卧室,厨房和客厅为两家人共用。
  据陈肇荪先生介绍,苏先生及其家人先后在其家中住了3年多时间。期间,两家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虽是两家共用一个厨房,但两家人生活却安排得井井有条。当时烧的是煤球,苏先生一家相对空闲,先用煤球炉做午饭。苏先生一家做好了午饭,陈肇荪夫妇刚好下班,陈家可以继续使用煤球炉,互不冲突,还省却了生煤球炉的麻烦,做饭效率更高了。苏先生不抽烟但喜欢喝酒,一有空,就邀陈肇荪对酌。陈也是酒坛中的翘楚,平时也酷爱古诗词,因此,两人意气相投,常常在一起饮酒吟作诗,海阔天空,剪春园中常常洋溢着浓浓的诗意和朗朗的笑声。苏先生偶尔也会因小事与老伴拌嘴,这时候,他就会说:“让蔡医师(陈肇荪妻蔡雪梅)评评理。”如果蔡医师替他说一句公道话,他就会像寻道知音一样非常高兴。
  剪春园中诗翰情
  苏先生是大学者,对佛学深有研究,心性豁达,交友情笃。纵然人生不如意,也没有丝毫悲观颓废的表现,依旧是吟诗作画,喝酒品茗,自得其乐。有一次,苏先生与一班文友小酌,席间,主人陈肇荪提出请苏先生为其家小院起一雅名。他一口答应,手持酒杯,略加思索,便道:“此园临湖而建,而湖形似剪刀,那就叫‘剪春园’吧!将春意剪入园中……”“好!”来客们齐声称赞,苏先生随即笔走龙蛇写下“剪春园”三字,园名由此而定。
  苏先生滞平先后近8年,前后搬过5处住所,其中剪春园是其住得最久的一处,也是其晚年生活一个重要的节点。当时,平阳(含现苍南)慕苏老大名而来的拜访者络绎不绝,有的来吟诗赋句,有的来求字索画,有的来拜师学艺,剪春园中不时高朋满座、觥筹交错,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三年半时间一晃而过,随着“文革”阴霾的散去,苏先生得以重回华东师大任教。然而,几年来与陈肇荪一家人建立起来的深厚感情实在难以割舍。在陈肇荪为苏先生一家人举行的饯别宴上,他即兴赋诗:
  吟踪八载滞山城,哪有枉言客座惊。
  擎揖功名怜左计,浊缨心迹许同清。
  久游倦罢思归引,小别偏深一往情。
  后此剪刀湖畔路,诗斋好在梦分明。
  诗中既有淡泊明志的放达,又表达了久别后的思归之情,流露出浓浓的离情别绪。苏先生返沪后,依旧惦记着与他相处了3年多的陈肇荪一家人。1980年(岁在庚申)农历除夕,先生从上海寄来一首七律,表达对故人的思念以及平反后的喜悦之情:
  故园今夕又春风,凤翅峨嵋想象中。
  芳径剪春萦梦远,蜡灯摇影恋杯红。
  照人肝胆凭谁共?举目山川倘我同。
  差幸卓雏公案了,不须惆怅问飞鸿。
  苏先生返沪后,曾多次南归,每一次回来,繁忙的事务之余,他都会见见陈肇荪一家人,看看剪春园中的一草一木。1987年,苏先生利用应邀参加金乡建镇600周年活动的时机,转道平阳县城昆阳,在张鹏翼先生宅院,会见了一批老友,并给陈肇荪留下墨宝:
  想将明月清风我,随分题诗觅醉来。
  一笑大江横脚底,始知身据最高台。
  据陈肇荪介绍,此诗是当年苏老游长江三峡时所作,雄奇空灵、瑰丽壮观的三峡美景与苏先生豪放旷达的性情产生了共振。当天在张鹏翼老先生住处,苏先生重新题写并赠送给他。
  1988年,苏先生再度来平,此时正直他八十大寿之际,张鹏翼、王建之、郑立于、马允元、游寿澄、王光铭、张君及陈肇荪等一批家乡的文坛旧友为其举行了隆重的庆贺仪式。
  1989年冬,苏先生再次莅临剪春园看望朋友,陈肇荪夫妇为苏先生等一班好友筹办了丰盛的晚宴,苏先生当天患口腔溃疡,茶饭不思,服了蔡医师(陈肇荪妻)开的几片药片后竟然完好如初,先生甚为高兴,大赞蔡医师的医术,当日大快朵颐。酒过三巡,苏先生展纸拈毫,一挥而就:
  入冬重到剪春园,灯火辉煌酒满樽。
  美食欢情同可念,不辞白发共盘桓。
  落款:己巳冬,书赠雪梅、肇荪俪赏。钵翁
  此后,陈肇荪和苏先生保持着书信和电话往来。1989年,陈肇荪等一帮老友还专程去上海华东师大看望苏先生一家人。1995年10月,得知先生仙逝的消息,陈肇荪等平苍两地的老友连夜坐班车前往上海,不巧中途汽车抛锚,等汽车修好赶到上海,已经错过了苏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谈及此事,陈肇荪总是为没有见到苏先生最后一面而感到遗憾。
  江南重建剪春园
  2000年前后,平阳县城北片旧城改造,剪春园恰好在红线以内,需要拆迁。陈肇荪为了让剪春园给后人留一些历史记忆,于是将苏先生亲自题名的“剪春园”匾额,园中的花草……以及苏老在剪春园中用过的书桌等全部移往位于龙港海城的老家,按照原来的样式,重新“复制”出一个剪春园来,除了地点不同,其他东西全无二致。
  时光流逝,逝者如斯!转眼间,先生驾鹤也已二十年。故人虽已远去,但苏先生那坦荡的胸襟,以及他那举重若轻、超凡脱俗的旷达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负重前行。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三期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三期》

本书收录了第十四届平阳县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引雁荡山优质水源造福鳌江沿岸群众、共和前一年“海内奇才”宋恕病逝、忆美术史论家林树中的家乡文化情结、双璧争辉一文一武、空而不空续佛慧命、采访郑一平:谈捉捕张韶舞经过、记平阳刺绣老艺人姚秀英、一代贤臣两地情怀、芳径剪春萦梦远、吾家雁山下翠岩高千岑、侃侃陈公豪杰自负、鄱阳夹潦平生学读杨悌诗两组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宗禹
责任者
苏渊雷
相关人物
陈肇荪
相关人物
蔡雪梅
相关人物
张鹏翼
相关人物
王建之
相关人物
郑立于
相关人物
马允元
相关人物
游寿澄
相关人物
王光铭
相关人物
张君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