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闽浙襟期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三期》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804
颗粒名称: 三、闽浙襟期⑺
分类号: K825
页数: 4
页码: 66-6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宋代礼部侍郎陈桷祖籍福建长溪赤岸,中年罢职迁居福鼎避秦桧迫害,与家人在广化寺生活,历经坎坷;晚年殉职,葬于广化寺后。他是中国宋代知名才臣,后裔至今繁衍,留存传说。福鼎雁溪保留陈桷纪念,1989年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关键词: 陈桷 平阳县 历史人物

内容

《福鼎县志》记载:“陈桷中年罢职期间,为避秦桧迫害,迁福建长溪县二十四都(今福鼎管阳一带)。⑻”现就陈桷在福鼎的生活剪辑几个片段以供参考:
  第一、宋宣和二年(1120年)陈桷父亲陈懿病卒,来年“葬于福州长溪某乡广化寺后山”⑼(今福鼎管阳广化村马鞍山⑼,陈桷“丁懿忧解职⑽”,在福鼎广化结庐守墓服丧。
  陈桷父亲陈懿之所以选择福鼎广化寺后山为自己的归宿地,并非偶然。《雁溪陈氏族谱》中有一段文字记载可资参考:“陈桷的父亲陈懿在永嘉为官受蔡强迫害于宋大观元年(1107年)隐居长溪赤岸小湖村[11]”(赤岸小湖村就是现在福鼎管阳广化村,广化又称魏化,)
  当时的广化寺(建于隋开皇二年582)虽然破败不堪,但寺里环境清幽,寺外青山绿水,南面是一方小平原,一湾小河绕村而过。此地又处闽浙边陲的闽地辖区,不受永嘉钳制,这山区腹地,人烟稀少,多的是土地,求生存度温饱不成问题。又有鼎泰崇山为屏障,应该是最好的避难之所。
  另一方面,据史料显示北宋晚期朝廷面临严重政治危机,内有农民起义,外有北方的辽国和金国威胁,面对内忧外患局面的北宋统治者仍然骄淫奢华,历史上有名的劳民伤财、祸国殃民的“花石纲”劳役就是童贯、蔡京等侫臣的“杰作”。加上连年镇压农民起义的战争消耗,经济十分萧条,而政府征税却有增无减,百姓苦不堪言。面对腐败政府,多数百姓为了逃税、弊害选择外逃,躲到人烟稀少的内陆山区。致使江浙一带一时户口减少折半,田地抛荒。这也是促成的避难原因之一。
  陈桷祖上是由长溪县赤岸(劝儒乡)迁来的。劝儒乡下辖五个里,其中四个里是现在的福鼎,由此看出陈桷父亲陈懿选择福鼎隐居也是顺理成章的。
  虽然民间族谱记载非正史可比,但从它所记载的时间节点和当时的处境情形,以及从祖籍地等因素考虑,陈懿“隐居长溪赤岸小湖村”是合乎情理的。而且他生前就在此地为自己选就了归宿地。陈桷也因其为父母丁忧守孝和祖籍地之缘故与广化寺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后就连他自己也在广化寺后山选定了一块人生“后花园”。从此陈桷以及他的儿孙几代人都与福鼎广化难以割舍,至今还有他的一支后裔在广化、雁溪一带繁衍生息成为望族…。
  第二个时间段是:绍兴十一年(1141)陈桷升任礼部侍郎,赐三品服。在任职期间曾忤逆秦桧等人之意,秦桧向宋高宗力进谗言,陈桷被罢免逐放。
  他忧国忧民勤勉为官,几度遭受奸相罢黜,无奈离开了纷争官场,为避奸臣之迫害,回到了福鼎广化。就在这段漫长的避难时光里陈桷写下了《广化寺》一诗:“山高不受暑,秋到十分凉,望外去程远,闲来度日长。寺林投宿鸟,山路自归羊,物物皆自适,羁愁逐异乡⑿”。他内心充满矛盾,每每想到自己浮沉的身世,激愤异常,他亲历祖国山河破碎,民族危亡,南宋王朝在杭州刚站稳脚根,百业待兴。可是朝中奸臣当道,忠臣被罢,良将被诛(那时岳飞、岳云、张宪被害),他满腔热血报国无门,不免觉得去程遥远、度日绵长。诗中流露出他当时失望、不甘寂寞渴望报效祖国的复杂心情。
  第三、绍兴十三年(1143年)朝廷正当用人之际,高宗皇帝想起了“好士人”陈桷,不再理会秦桧的极力反对,再度任用陈桷知襄阳,他先平襄阳金、房兵乱;又为民请命,减轻税赋;再躬率兵民,上决堤抢险救水灾,赖以无虞。然奸相秦桧却以赈灾有过、库银空虚为名,逼陈桷辞职。
  年逾半百的陈桷回到广化寺想就此安度晚年。“并将颓圯的广化寺加以修葺扩建。并于寺前修辟弯曲地窟,为防患未然,以备附近百姓必要时避难之用(遗迹至今犹在)。⒀”
  广化寺在陈桷陵墓前的空地上(现已成为废墟)。当年陈桷舍田、宅重修广化寺,举家从广化寺迁到西阳下陈村暂居(又称侍郎园)遗址尚存⒁,后又迁雁溪。现在的雁溪陈氏祠堂后侧,原陈氏“总厅”遗址(原名水竹芜)就是他的暂居之所。此地是鸬鹚下滩之穴,三面环水,取“鸬鹚遇水,如鱼得水”之意,这是吉祥之地!陈桷后裔一支在此繁衍至今人口达六七千;代有俊才出;小小雁溪清末以来财主就有二十多户。
  第四、陈桷晚年在福鼎过着山水田园、布衣农耕的生活。然而南宋朝廷中像陈桷这样的忠臣良吏实在是屈指可数。到了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朝廷再次委以重任,先知广州,后转赴广南任经略安抚使,终因国事操劳、年迈体弱,魂断漫漫任职途中。陈桷死后葬于广化寺后的半山腰处,墓以青石为环成“风”字,古朴庄严,是典型的宋代墓葬,从坟墓附件石雕群看,其规格不亚于唐末闽王王审知为其兄长王潮建的坟墓。陵墓南面的广化寺毁于文革,千年古寺就此从人们视线中消失,一片废墟,诉说着世间的冷漠。
  1989年陈桷陵墓、石雕和广化寺遗址被列为福鼎县首批文物保护单位。应感谢人民政府。
  现在管阳溪头、元潭、乾头等雁溪流域生活着陈桷的后裔,历代雁溪陈氏后裔为护卫陈桷陵墓,付了出艰辛。墓的碑文记载:“清道光廿三年雁溪陈桷后裔武举人陈大魁修”⒂,墓门处也留下近代雁溪陈桷后裔修补的痕迹。“文革”后,雁溪陈氏族人为重修墓前广化寺多方奔走、付出努力。福鼎管阳雁溪一带民间至今还流传着许多关于陈桷的种种美丽而神奇的传说,传颂着这位先贤的光辉业绩。
  纵观历史记载结合现存遗迹表明:宋代礼部侍郎陈桷生于温州平阳厦材,祖籍福建长溪赤岸(今霞浦、福鼎一带)。中晚年为父母守孝服丧、避秦桧迫害居住福鼎,死后葬于福鼎。他是苍南、福鼎等地历史文化名人,是中国宋代有地位有影响力的才臣良吏、军政要员。中国历史为他立传,家乡人民为他树碑!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三期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三期》

本书收录了第十四届平阳县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引雁荡山优质水源造福鳌江沿岸群众、共和前一年“海内奇才”宋恕病逝、忆美术史论家林树中的家乡文化情结、双璧争辉一文一武、空而不空续佛慧命、采访郑一平:谈捉捕张韶舞经过、记平阳刺绣老艺人姚秀英、一代贤臣两地情怀、芳径剪春萦梦远、吾家雁山下翠岩高千岑、侃侃陈公豪杰自负、鄱阳夹潦平生学读杨悌诗两组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家荣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