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几度春秋谱写崭新华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三期》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799
颗粒名称: (二)几度春秋谱写崭新华章
分类号: K825
页数: 2
页码: 61-62
摘要: 本文记述了退休后的姚老师转战画坛,运用对瓯绣的技艺和观察力进行绘画创作,善于工笔绘画,作品栩栩如生,同时创新丝带绣法,实践双面异样绣和纸上绣。通过精湛的技艺和创新绣法,展现瓯绣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 平阳县 刺绣老艺人 姚秀英

内容

退休后的姚老师,拿起了画笔,由于早年对瓯绣画稿的积累,加之观察生活细致入微,使得姚老师作画时得心应手。姚老师善于工笔,在她的笔下,飞禽走兽、花鸟人物,无不栩栩如生,家中的画笔和画册,更是摆满了整整两个柜子。姚老师平时很注重对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看到自己需要的画稿,便把它画下来,夹在书的最后一页,方便自己查阅,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她对自己的每一副作品的创作历程都记忆犹新。
  工作室里有一副牡丹图,我走进看了看,好奇地问:“姚老师,这副画上好像掺杂了很多种线,但瓯绣丝线似乎很少?”姚老师点点头说:“是的,你观察地很仔细,现在的丝线色阶很不齐全,所以只能掺杂着绣,这是瓯绣的机绣作品。”说着,她向我们展示了80年代的机绣机器,这台缝纫机被保存地相当完好,就像崭新的一样。并说:“瓯绣厂刚开始时是用老式的脚踏型缝纫机,后来因为业务的发展,才改成电动型的。”姚老师回忆起当年手中的圆绷在缝纫机上不断地上下移动情景,依然津津有味。这幅牡丹图,构图和谐,色彩艳丽而不落俗套,针法娴熟,与我家里的机绣枕头巾相比,要精致许多。
  而双面绣的对虾,让我出乎意料的同时,更加敬佩姚老师刺绣技法的高超。姚老师说,有一次听到湖北有人在纸上刺绣的消息,并下定决心要试一试,从改造花绷架到纸张的选择,在前四次失败的基础上,她终于在宣纸上绣出的对虾。
  姚老师平时善于动脑,丝带绣是她的创新绣法,一副盆景,让姚老师废寝忘食,早上一醒来,便坐在花绷架前思索着如何刺绣,有时夜里起来,也要来看几眼。整幅盆景图,色彩过渡自然,花朵部分采用丝带刺绣,而花盆部分,则采用传统针法打籽针绣法,由一粒粒小籽组成的花盆,使得花盆顿时增加了几分神韵。这幅盆景作品,使得古老的瓯绣技艺与丝带绣相结合,成为平阳刺绣的独特魅力所在。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三期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三期》

本书收录了第十四届平阳县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引雁荡山优质水源造福鳌江沿岸群众、共和前一年“海内奇才”宋恕病逝、忆美术史论家林树中的家乡文化情结、双璧争辉一文一武、空而不空续佛慧命、采访郑一平:谈捉捕张韶舞经过、记平阳刺绣老艺人姚秀英、一代贤臣两地情怀、芳径剪春萦梦远、吾家雁山下翠岩高千岑、侃侃陈公豪杰自负、鄱阳夹潦平生学读杨悌诗两组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徐瑞瑞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