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十八载岁月铸就坚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三期》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798
颗粒名称: (一)五十八载岁月铸就坚守
分类号: K825
页数: 3
页码: 59-6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姚秀英是平阳刺绣传承人,精通瓯绣技艺,曾在温州市工艺美术绣品厂学习刺绣,经历生活困难和下放农村后重新恢复瓯绣工作,重操旧业十多年,成为瓯绣行业的佼佼者。
关键词: 平阳县 刺绣老艺人 姚秀英

内容

姚秀英,女,1936年出生,平阳人,中国书画研究院会员、温州市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平阳刺绣传承人。姚老师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精神矍铄,飞针走线时底气十足,并不亚于年轻的一辈。聊起瓯绣,姚老师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
  姚老师的家在护城河畔,面积不大的工作室中,摆满了琳琅满目的瓯绣作品,有传统的花鸟欣赏品、有80年代的机绣、也有自己近年来创作的丝带绣和双面异样绣。早晨,阳光透过窗户,姚老师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姚老师出生的那一年,正值抗日战争爆发的前夕,家庭生活困难,到14岁才上小学,1957年,22岁的她毕业于平阳一中。这一年,正值瓯绣枯木逢春、生机勃发之际,1958年,温州市第一刺绣合作社和第二刺绣合作社合并,成立了温州市工艺美术绣品厂(后改名为温州瓯绣厂),生产迅速发展,加工点扩散到了市区的朔门,瑞安的陶山、梅头,以及平阳的水头、昆阳等地。年过花甲的瓯绣老艺人林森媄从陶山回到平阳老家,创办了平阳刺绣合作社,招收学生17人,带徒授艺,姚老师便成了首批学生中的一位。天资聪颖加之勤奋好学,姚老师学习刺绣不到一年便出师了。有一次,姚老师正在刺绣一副花鸟题材的作品(当时鸟的部分都有师傅来刺绣),趁着老师不在家时,偷偷地把鸟给绣起来了,结果同学们都围上来了,有的指责她不该这样做,有的担心她会受到师傅的批评,谁知师傅回来后看到作品,开心地笑了,从此,姚老师便独自接活了。
  出色的刺绣技艺使得年纪轻轻的姚老师崭露头角,她随后来到了温州市工艺美术绣品厂,在这里开始了进一步的学习,与职工们共同切磋技艺,性情安静、细致的姚老师,手指拈上绣花针,心里的杂念都跑开了,案头的线团慢慢变小,白缎上的花朵慢慢变密,绣花针越发铮亮了??????可是好景不长,60年代初,当年曾是抗美援朝志愿军的丈夫,被打成了反革命分子,姚老师被下放到了平阳农村,而此时的平阳刺绣合作社已经解散,为了养家糊口和照顾嗷嗷待哺的女儿,姚老师不得不放弃了心爱的瓯绣,改行做了织布。但一有空,便会接一些补袜子之类的活计,来补贴家用。经姚老师修补过的袜子,都看不出破绽,街坊邻居更是称赞不已,姚老师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文革结束后,全国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指导下,瓯绣老艺人纷纷重整绣业,瓯绣迎来了第二个高峰期。温州的戏袍绣制技艺更是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成为了最早恢复戏袍绣制的城市。在整个温州市,加工点一下子发展到了60多家,五湖四海的订单接踵而来,而浙南的平阳苍南等地,作为早年地方戏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戏袍绣制重新焕发了生机,姚老师重操旧业,而这一做,就是十多年。姚老师对我们讲,戏袍属实用品,其刺绣技法与欣赏品有一定的区别,戏袍的图案都要用纶金线施以勾边,这样才能使舞台效果更好。订纶金线很讲究技巧,比如一条龙,从头到尾要用一根纶金线一次性订完,中间不能剪断,这也是考验艺人技艺是否精湛的标准之一。
  姚老师曾办过两次瓯绣培训班,作品多次参展,2013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民间文艺人才。问起姚老师的兴趣爱好,她指着花绷架说,我这一辈子,只有一个爱好,就是瓯绣。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三期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三期》

本书收录了第十四届平阳县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引雁荡山优质水源造福鳌江沿岸群众、共和前一年“海内奇才”宋恕病逝、忆美术史论家林树中的家乡文化情结、双璧争辉一文一武、空而不空续佛慧命、采访郑一平:谈捉捕张韶舞经过、记平阳刺绣老艺人姚秀英、一代贤臣两地情怀、芳径剪春萦梦远、吾家雁山下翠岩高千岑、侃侃陈公豪杰自负、鄱阳夹潦平生学读杨悌诗两组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徐瑞瑞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