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衣锦还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三期》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785
颗粒名称: 五、衣锦还乡
分类号: K825
页数: 2
页码: 27-2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周坦中状元后受温州人热情欢迎,周家亲友前来迎接。周坦回到平阳祭拜父母,展现孝道。昆阳地处浙江平阳县,素有灿烂文化传统,历史悠久。
关键词: 周坦 南宋 文科状元

内容

周坦中了状元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温州。这一天,温州城风和日丽、花团锦簇。街上锣鼓喧天,人山人海,大家争先恐后都要一睹状元郎的风采。这时,远远过来一列仪仗整齐的马队,为首的是一位三十多岁风流俊雅的男子,骑着高头大马,披红挂彩,炫耀过街。他就是新科状元——周坦。瑞安、平阳两地的县衙都争先恐后的赶赴温州迎接自已的状元郞,当周状元的舅父庆夫君听到瑞安永安周家也派人去远迎时。就笑着说:“父母之邦岂以穷达有间耶!”于是他就派遣他的子、姪等人赴温州郡城迎接,并撰写一联,书写在欢迎的红绸旗子上。联语云:“来迎上国文章伯,归拜昆阳父母邦!”正当左右为难的周坦看到红绸旗子上的联语时,立即奔赴平阳祭拜父母。
  南宋虽偏安于淮水以南,但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的朝代。历史证明,经济是推动文化兴盛的重要条件。周坦的功成名就,正是得益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也得益于昆阳这方钟灵毓秀的土地。昆阳地处浙江省平阳县东部,古称罗阳、横阳。地处飞云江流域的万全平原,水网密布、田园纵横,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自西晋太康四年(公元283年)以来一直为平阳县治所在地。1700多年的历史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使昆阳荡涤着令人荡气回肠的古风幽韵。传统文蕴深入昆阳人的骨髓,造就了民风醇厚、文气如虹的地域文化特色。据史料记载昆阳在历史上就是浙南闽北的陆路交通咽喉,旧时浙江南下福建历来只有两条路,一是浙西江山仙霞岭经二十八都镇进入福建南平浦城,另外一条就是经过平阳昆阳的通福门过分水关进入福建福鼎。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墨客曾经路径昆阳,都曾留下了许多琅琅上口的不朽诗篇,其中有宋代的王十朋、陆游、清代俞曲园等,其中著名的如陆游的《平阳驿舍梅花》,“江路轻阴未成雨,梅花欲过半沾泥。远来不负东皇意,一绝清诗手自题”。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三期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三期》

本书收录了第十四届平阳县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引雁荡山优质水源造福鳌江沿岸群众、共和前一年“海内奇才”宋恕病逝、忆美术史论家林树中的家乡文化情结、双璧争辉一文一武、空而不空续佛慧命、采访郑一平:谈捉捕张韶舞经过、记平阳刺绣老艺人姚秀英、一代贤臣两地情怀、芳径剪春萦梦远、吾家雁山下翠岩高千岑、侃侃陈公豪杰自负、鄱阳夹潦平生学读杨悌诗两组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林静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